关于苏州市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2-01-29 02:57英,桂怀
职教通讯 2012年2期
关键词:高技能苏州市人才队伍

张 琦 英,桂 德 怀

关于苏州市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张 琦 英,桂 德 怀

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分析苏州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和未来需求,并对苏州致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了系统梳理。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践;措施;苏州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高新技术不断运用于现代企业生产、服务、管理的方方面面。现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近几年来,在许多行业中出现的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却愈演愈烈。如何有效解决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如何快速提升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等一系列问题,倍受大家的关注。本文以苏州市为例,对当前高技能人才队伍状况、培养措施和成效进行分析,以期对构建和完善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体系提供参考。

一、苏州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需求分析

依据科学人才观的内涵,人才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高技能人才作为生产、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一线岗位,他们熟练掌握了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专业操作技能并能在工作实践中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高技能人才已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但目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等相关体制却都无法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许多企业大呼高技能人才难觅。也就出现了“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人才供给瓶颈”(郎群秀,2006)诸如此类的论断。

从苏州人力资源的供给历史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总体情况来看,苏州高技能人才的紧缺是十分严峻的。位于长三角中心地带的苏州市,是一个拥有17个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上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及上百家世界500强的落户之地,主要产业涉及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材料等各个领域。在这样一个高技能人才需求面广量大的地方,这样的呼声来得更早、更响、更迫切。据统计,至2007年底,苏州市共有47.22万,而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含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共46 274人,仅占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的9.8%。这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30%,中等发达国家占20%的比例相差甚远。高技能人才只是满足了企业需求的10%,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摆在苏州市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之前的一道槛。(王利群,2005)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已成为苏州市改善投资软环境,保障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2002年,苏州在全国率先建立“苏州市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随后《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技师政府津贴制度》、《技能竞赛选拔优秀人才制度》等先后出台,2011年又开始推行“优秀青年技能提升计划”,这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都是在试图摆脱这种尴尬的困境,提高劳动者的技术业务素质和创新创造能力,进一步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步伐。

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几年是苏州市劳动力需求结构剧烈变化和高技能人才需求急剧上升的时期。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微电子学、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苏州市已进行了现代产业结构的大调整。据预测,在未来的几年中,技能人才需求仍然呈上升趋势,技工总量仍将增长10%-15%,其中高级技能人才将占技工总量的25%左右。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主要分布在数控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电设备维修、焊接技术、精密机械、生物制药、环保设备维修等技术工种。同时,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新医药和生物技术、智能电网等四大新兴产业作为市重点发展产业也将对高技能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清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全面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步伐,培养和造就一支掌握先进操作技术,具备熟练职业技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的占有能力、优化能力、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迎接新的挑战。

二、苏州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措施分析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各个方面。为了便于分析和讨论,本文将分别从政府完善机制、用人单位积极参与、行业协会架接桥梁、职业教育搭建平台等几个角度探讨各个主体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所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

(一)政府部门: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向来是最受关注的。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为了解决高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应对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的挑战,苏州市相关部门根据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导致的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升级,出台了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机制和措施。同时,苏州也致力于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多渠道增加技能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新机制。(蔡跃进,2005)例如,技师政府津贴制度、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紧缺人才培训政府补贴制度、技能大师工作室建立与成果奖励制度、青年首席技师评选制度、高技能人才培养“111”资助计划、技能竞赛选拔制度、千名优秀青工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建立1+N公共实训基地等。又以被国家劳动保障部列为“国家高技能人才东部地区培训工程”试点城市为契机,积极实施高技能人才促进战略,启动了市政府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及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突出重点搞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投入大量人、财、物力,苏州致力于完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并取得显著成效。

这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机制、培养机制以及激励机制都为苏州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用人单位:积极参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过程

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中,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所采取的态度和实施的一系列举措将对人才的职业发展和提升产生最直接的导向作用。企业只有树立尊重高技能人才的企业文化,为高技能人才创造更多学习和晋升的机会,通过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与归属感。同时,逐步健全和完善企业内培养、选拔、评价和使用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缓解技能人才紧缺的现状,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责任担当中,企业应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主战场和发挥主体作用。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途径有:高技能人才定期业务培养和进修制度、企业内高技能人才培养和鉴定制度、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的直接认定制度、企业技术名师“以师带徒”方式等。以企业内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工作为例,什么样的企业才具备培养和评价的资质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根据《苏州市企业内高技能人才培养和鉴定试行意见》及相关文件要求,苏州市劳动保障部门在苏州市众多的企业中选择了包括江苏苏钢集团、苏州一光仪器等16家声誉好、技术高、规模大、质量优的企业首先进行企业内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试点,积极探索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的新型评价和激励机制,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条成长成才的“快车道”。在最初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每年再增加一定数量的优质试点企业。试点企业也紧贴生产经营实际,在培养机制、激励办法、评价模式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显著成绩。企业在培养了高技能人才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行业协会:架设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桥梁

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各个行业协会的作用往往是被忽略的。但是,不可否认行业协会由于汇集了大量可用资源确实能够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出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在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践中,各个行业协会也担当着指导、协调和服务的角色。目前,苏州依法登记成立的行业协会达到500多家,涉及工业、农业、交通建设、商贸旅游、金融服务等各个行业。各协会也把协助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服务企业的重点工作。如全市农业系统的专业协会举办无公害水果、优质水产等各类培训班142期,累计受训人数达8 246人次;苏州模具协会成立了“苏州市模具技术培训学校”,多次举办厂长、经理培训班,模具设计、制造、维修培训班,他们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模具工程CAD中心联合办学,为企业选聘了一批高级工程师、会计师和管理人才,以努力帮助企业缓解人才短缺的矛盾。该协会同时还积极开展行业内新技术咨询、新工艺推广、新产品鉴定以及各相关岗位技能操作的竞赛等活动。因此,在完善行业协会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应鼓励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作用,使其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参与者。

(四)职业教育:搭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平台

可以说,培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高技能人才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共同追求。撇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差距,有一点的认识是得到共同认可的,那就是职业技术教育资源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在当前高技能人才依然紧缺的情况下,职业技术教育的硬件设备、师资力量等资源同样可以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势。

以职业技能鉴定为例,从苏州市已经批准的几十所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名单中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都是由职业技术院校来承担的。当然,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的使用并不仅仅局限于鉴定这一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当职业技术教育与用人单位携手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时,其人才培养的成效更是显而易见的。企业与职业院校结成战略联盟,充分发挥职教资源与企业各自的培养优势,通过多种多样的合作模式达到快见成效、快出人才的目的。这也就是校企结合所带来的质量和规模效益。

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需要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评价机制、投入机制及认定机制等。但无论多么完善的政策、机制,都不是由单个部门或主体单独完成的,任何政策、机制以及措施的良好运行和实施都需求相关单位、主体的互相配合和支持。苏州市政府部门出台的众多政策和措施,得到了苏州市相关各行业协会、企业单位、职业院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进而使这些举措发挥了最鲜明、最有力的引导和保障作用,从而为苏州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储备下一支技术优良、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资源。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江苏经济转型升级与高技能人才培养联动性研究”

张琦英,女,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桂德怀,男,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2)02-0014-03

[责任编辑 秦 涛]

猜你喜欢
高技能苏州市人才队伍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高技能人才“四元三阶六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
为科技兴厂培养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