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理论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2012-01-29 05:12谷芳芳
职教通讯 2012年13期
关键词:朗格终身教育职业

谷芳芳

终身教育理论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谷芳芳

保罗·朗格朗让提出的终身教育思想引起了全球范围的教育革命。深刻理解终身教育的理论内涵和特征,有助于转变教育理念,科学审视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属于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终身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借鉴和依循终身教育的若干理念和方法来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的终极价值。

终身教育理论;职业教育;启示

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1910~2003)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奠基者。1965年,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的会议上,朗格朗主持会议并在总结会议成果的大会报告中阐述了“终身教育”的基本原则,正式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他因此被公认为现代终身教育理论的创始人,其著作《终身教育引论》是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作。

一、终身教育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向,引起生产过程的变革和社会的变革。这些变革使得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工种和职业的变化不断加快,从而使得一个人不可能在学龄时期掌握一生所需的知识,也不可能拥有足以应对一生工作的知识和技能。朗格朗认为,现代人面临各种挑战,归结起来有八方面:变革的加速、人口的剧增、科技的发展、政治的挑战、信息化社会、闲暇时间增多和活动领域扩大、生活模式和相互关系的危机、身体和意识形态的危机。这些危机对传统教育构成了严重的挑战。[1]因此,在1965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朗格朗发表了自己关于终身教育的观点,得到许多国家的赞同。此后,终身教育思想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实施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终身教育理论的内涵

朗格朗从当代社会中人类面临世界的变革和迎接挑战的需要出发,在充分吸收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行为科学及语言学等多学科最新研究成的基础上,建构了终生教育思想体系。他认为,终生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在应对世界的不断变化和各种新挑战中,“终身教育不是传统教育的简单延伸,它包含着每个人对生活的基本问题采取的新态度、新观点和新方法”。[1]终身教育的概念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的教育和个人以及社会整个教育的统一综合”。这就是说,终身教育不能只限于个人的状况,而要作为国民、社会、整体的教育来加以考虑。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是人们对社会变化意义的新认知,也是应对社会变化的新希望。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一个人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后,便可终生应付裕如的观念已经陈旧,教育正处于实现其真正意义的过程之中,这种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个人的发展,在于作为连续经验的结果得到越来越充分的自我实现。因此,朗格朗认为,教育的社会责任“首先,是组织适当的结构和方法,帮助人在一生中保持其学习和训练的连续性。其次,培养每个人通过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在真正的意义上和充分的程度上成为自己发展的对象和手段”。[1]因此,终身教育最基本的涵义是组成社会整体的公民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将学习贯穿在生命的始终。20世纪70年代,欧美各国又在终身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回归教育的概念。回归教育同样强调人需要终身学习,但不同的是,它强调受教育者的教育平等权利,个人离职学习和复职学习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因此,需要社会经济的综合改革和各方面的政策保障。1972年,以埃德加·富尔为首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完成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报告指出:“终身教育变成了由一切形式、一切表达方式和一切阶段的教学行动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现方法。”教育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促成个人终身的发展。[2]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J.Delors)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认为,“应该重新思考和扩大‘终身教育’这一观点的内涵。一方面要继续重视终身教育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终身教育在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评精神和行动能力方面的意义。”[3]这些理论和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加深了终身教育的内涵。

三、终身教育的特征

1.终身性。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2.全民性。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终身不断的学习,而且具有终身学习的权利。这体现着教育的公平性,是新时期教育应有的属性。

3.广泛性。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既包括传统面对面的教育,也包括以互联网等媒介的教育;既包括胎教也包括老年人的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的场所,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和途径,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4.灵活性和实用性。现代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2]终身教育的实用性更表现在它的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并且不同的教育对象可以灵活地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教育内容,从而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发展及自我实现。

四、终身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职业教育属于终身教育的一部分,这一论断在学术界几乎不存在争议。“职业教育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可以由学校实施,也可由社会上职业培训机构实施。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属于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4]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向劳动者提出了熟练技能和技术训练的要求,这是职业教育得以产生和快速发展的深刻的社会背景。职业技术教育为劳动者提供了求职与避免失业的职业技能。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职业不断变化,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职业技能的训练,劳动者就不可能不断调换自己的职业,也就不能适应职业结构和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一次性的职业技能训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人们需要不间断地回归到学校接受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以更好地适应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变动。[5]这种不间断地回归到学校的需求是现代终身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也是人的主体发展的内在需求,这充分说明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5]因此,终身教育理念下中国当代职业教育应有以下几点转变,以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

(一)打通职业教育内部体系和普职立交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职业教育应该是一个连贯的、持续的过程,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技能培训,还应该包括职业意识的启蒙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阶段,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院校的职业技能提升阶段、在职培训提升等一系列的过程和阶段。因此,要将职业教育贯穿到一个人的一生,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施以不同的职业教育,确保职业教育的连续性。打通职业教育的内部体系,具体可以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一些职业类的课程,对中学生进行一些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价值观等教育;还可以使中职和高职在专业设置、课程模块等方面更好地对接。而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不仅可以拓展职业院校学生继续接受教育的途径,还可以藉此提升职业教育自身的吸引力。普通教育只有在它培养了人们从事职业的能力时,才能获得其充分的意义,也才能获得最强大的动力。而职业培训脱离普通教育,人的全面发展就可能失去根基,所以职业教育应与普通教育相互联系。

(二)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朗格朗认为,教育正处于实现其真正意义的过程之中,这种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个人的发展,在于作为连续经验的结果得到越来越充分的自我实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性的完美和人生的真正价值,因此,职业教育的目标不应只是单纯地传授给学生有关职业的知识、技能,更应该培养学生自我提升的意识,教会学生怎样继续不断的学习、怎样不断地寻求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怎样愉快地生活,包括科学地享受闲暇。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改变传统的以学生为客体、教师为主体的思想,转变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学习的指导者的状态。使学生具有更大的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由,教师则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指导系统知识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及时丰富和转变职业教育的内容

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要求职业学校必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否则,会面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符合企业需要,人才就业难的风险。因此,学校专业和课程的设置要与生产力的发展、与企业的现时需求相适应,并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当然,有关职业的知识技能固然重要,它们是一个人求职的工具,但是现代社会职业结构的急剧变化和职业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向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还要有深厚的基础文化知识和良好的信息获取能力,以更好地应对转岗、升职需要,以及接受再培训能力。终身教育思想主张培养个体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主张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在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的培养,如职业道德、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奉献与分享精神。[6]此外,现代人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还应及时地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教授一些自我减压方法、与人交往技巧及法律常识等。

(四)拓宽职业教育的途径,丰富职业教育的形式

终身教育理论视野中的职业教育没有固定的方法,而是提倡动用多种方法,并注重吸收校外环境中形成的经验。它是由各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校内外教育组成的统一的有机体。因此,它要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必须进行一系列协调工作。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要统筹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来实现人的终身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职业院校的教育也不能囿于学校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而应该积极地寻求、利用外界的资源,采取校企合作等形式为学生的职业教育拓宽途径,让他们感受更加真实的职业场景,丰富他们的职业体验;同时,也应该为在职的企业员工敞开大门,为他们接受职业的继续教育提供场所。

(五)职业教育者自身要积极转变

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朗格朗一再强调教育者自身的终身学习。他认为,教育者应该成为他教育的成人中的一员,“如果成人想要得到自己下一代的看重,那么,他就必须为不断的训练和进步、为不懈的自我探索、为自己知识和经验的增长付出应有的代价。看来,这将是通向重建对话和生气勃勃地开展对话的唯一途径。”教师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不断成长的教育对象,获得一定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就一劳永逸的时代早一去不返,唯有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才能真正胜任教师的角色。而且教师对自己的角色也应有新的认识,在终身教育思想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灌输机器,而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多种教育职能的承担者、终身教育的示范者。所以从事职业教育的教育者首先要谋求自身的转变,做一个终身学习的先行者,才能更好地胜任终身教育理念背景下的职业教育者。

总之,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职业教育要把自身的发展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中,顺应终身教育理念。一方面要“授人以渔”,即让学生掌握满足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使学生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更要促使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生命的第一需要,培养其自我不断学习和提升的意识及能力,“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2]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职业转换的需要,才能更好地生存及自我实现。这样的职业教育,也才更有价值。

[1] [法]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M].藤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21-32,54,45-53,54.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

[4] 陈震环.终身教育理论及其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教育与职业,2002(2):18.

[5] 李兴洲.终身教育思想下职业教育的目的观[J].职教通讯,2003(2):12.

[6] 石锦芸.从人力资本理论看职业教育中终身教育思想的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4(2):13.

The Brief Analysis of Life-long Education Theory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Gu Fang-fang

Paul Lengr and’s life-long education idea has caused global education revolution.It’ll be helpful for transforming education concept and scientificly going through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education to profoundly understand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ife-long educ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a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fe-long education,has intrinsic consistency with it.Referring to and following some idea and method of life-long education will be beneficial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valu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life-long education theory;vocational education;enlightenment

谷芳芳,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2)13-0021-04

[责任编辑 曹 稳]

猜你喜欢
朗格终身教育职业
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雕刻时光”
职业写作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我爱的职业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
《传奇重返故乡》再现朗格20年复兴路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我国终身教育制度建设的创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