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成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12-01-29 12:58张国建
中外医疗 2012年36期
关键词:癌组轴位供血

张国建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中医院放射科,贵州遵义563300

肝细胞癌 (HCC)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是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原因。据报道[1],极早期HCC病灶切除术后5年的生存率为93%,早期HCC病灶切除术后5年的生存率为54%。早期诊断对HCC临床诊疗和预后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技术的成熟与在肝脏的临床应用,CTA成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CTA假阴性问题也领域内普遍关注的问题[1-2]。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1年11月间该院内科收治的27例肝细胞癌患者CTA表现,观察比较其术前CTA影像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评价CTA成像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现将诊断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内科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27例(肝细胞癌组),男18例,女9例;年龄36~83岁,平均年龄62.5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常规行甲胎蛋白(AFP)与影像学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术前均未经任何治疗。诊断均符合1999年第四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病理检查证实。并选择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15例(正常组),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47.5岁,HBsAg阴性,均无心、肺、肝、脑、肾疾病。

1.2 排除标准

排除近3个月内消化道大出血者及使用升高血细胞药物者,严重感染者,肿瘤破裂者,使用过血浆、血小板者。均排除可能引起血浆VEGF水平过高的因素,如肿瘤(HCC除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小球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

1.3 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与体重减轻。其中无症状9例,上腹疼痛 7例,全身不适 6例,发热5例,厌食 3例,体重减轻 8例,出血4例,黄疸2例,肝性脑病1例。

1.4 方法

1.4.1 CT仪器 采用16排螺旋CT机(Aquilion16),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光派克(Omnipaque)。

1.4.2 检查方法 扫描前嘱病人饮清水500~1 000 mL,并指导训练呼吸。患者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放松。扫描参数:扫描模式螺旋 1.0 s,层厚 3 mm,螺距 0.875:1,重建间隔 1.25 mm,电压 120 kV,220 mA,进床速度 8.75 mm/s,扫描时间 0.7~1 s,距阵512×512,视野(FOV)350 mm×350 mm,对比剂浓度 300 mg/mL,采用高压注射器经掌背静脉或肘前区浅静脉注欧乃光派克固定速率3.0 mL/s,总剂量按1.5 mL/kg计算。注射完毕后30 s对所选肝脏肿块最大直径的相邻四层靶层面行动态增强扫描,层厚10 mm,电压120 KV,250~300 mA,床进速度 10.0 mm/s,螺距为 1。 注射完毕后70 s以同样条件作肝实质的影像增强[2-3]。

1.4.3 图像处理 将原始数据传入GE-AW4.0工作站进行处理分析,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对图像进行后处理。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结果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腹腔血管显示率比较

处理分析结果显示,肝细胞癌组27例腹腔各级血管270条,显示225条,未显示45条,腹腔血管的显示率为83.3%;正常组15例腹腔各级血管150条,显示141条,未显示9条,腹腔血管的显示率为94.0%。肝细胞癌组腹腔血管显示率明显低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腹腔各级动脉轴位、MIP、VP情况比较

肝细胞癌组腹腔各级动脉轴位、MIP、VP血管受侵例数、级数三者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IP受侵例数、级数最显著,VP次之,轴位血管受侵不容忽视;正常组腹腔各级动脉轴位、MIP、VP血管显示良好,三者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密度差异不显著,传统的X线检查难以分辨其解剖结构改变与病理学变化。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具有快速、经济、无创、操作简便的特点[3]。该研究结果表明,CTA成像对肝细胞癌肿瘤供血动脉的敏感度及特异度高,能提供大量有关肝细胞癌肿瘤供血动脉与门静脉受侵信息,并能清晰显示小血管结构及较小肿瘤病灶,可为肝病变的程度、范围提供准确诊断依据,是肝细胞癌治疗前进行综合评价的有效影像学手段。

[1] 常虹,苏秉亮.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3):1242-1244.

[2] 朱旭娜,苏丹,柯谢东,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肝癌与肝内静脉血管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的研究 [J].肿瘤预防与治疗,2009,22(1):1674-1675.

[3] 谢元忠,孔庆奎,张友军.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癌供血动脉的评价[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09,3(3):67-68.

猜你喜欢
癌组轴位供血
CT 鉴别诊断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影像学分析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检影模拟练习眼操作及跨骑法散光轴位验证
利用OPD scan Ⅲ与传统裂隙灯法评估Toric IOL轴位的对比研究
彩超在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USP39、EZH2及Sox1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副鼻窦炎低场核磁共振扫描的诊断分析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