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技工院校闲暇教育必要性浅析

2012-01-29 14:57韩仁美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闲暇技工价值

韩仁美

(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现代技工院校闲暇教育必要性浅析

韩仁美

(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闲暇教育作为一种当代人如何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日渐被关注。闲暇教育功能多样,不仅有利于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实现个体充分自由发展,确保了学校教育的有效性,也带给社会和谐安定,整合当代技工院校特殊的教育实践,闲暇教育是技工院校的应然选择。

技工院校;闲暇教育;必要性

人类一直关注教育与工作、经济发展的关系,但比较忽视教育与闲暇的关系。直到20世纪70年代,在若干发达国家才开始形成 “闲暇社会”、“闲暇文化”的概念。1965年1月,一些国家在布拉格举行了当代成人教育和闲暇问题的国际会议,标志着闲暇教育成为当代引人瞩目的教育课题。1995年5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每周两天休息日制度,我国学生每年在校学习时间减少至190天。近年来,一些传统节日也逐渐被国家列为法定节假日,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由于学生得到比以往更多的自由时间,他们对时间作出各种不同的抉择,家庭、学校和社会很难干预,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日益增加。2006年,世界休闲大会和世界休闲博览会在我国杭州举行,其对我国闲暇及闲暇教育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闲暇教育概念的厘清

一般而言,闲暇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充实本人生活、发展个人兴趣的本领以及如何“有价值地”、“明智地”利用闲暇时间发展个性的教育。这里的闲暇时间是指除去“工作时间”、“上下班的往返时间”、“家务劳动时间”、“教育子女时间”、“满足生理需要时间”之外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闲暇时间的理解趋于体现自由之价值。闲暇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引导人们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实现个体全面自由发展。

理解闲暇教育须弄清以下几点:(1)闲暇教育并不是指在闲暇时间进行的教育,它不能建立在剥夺学生的闲暇时间的基础上,而是学校进行正规教育活动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种教育。(2)闲暇教育不仅仅是娱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个人作为主体的一种自由活动,形成有价值的、促进全面发展的闲暇活动,才是闲暇教育的理想结果。(3)闲暇教育目的在于教会人们如何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使教育对象个性充分自由发展,成为进取、健康、幸福的人。

闲暇教育功能漫谈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布鲁贝克说过:“如果懂得工作的作用是重要的话,那么懂得闲暇的作用也同样重要……大多数人利用它来休息或取乐,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它能恢复精力,以重新开始从事更紧张的活动。”积极的闲暇活动的休息、放松等功能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消除因学习和工作产生的疲劳感和紧张感,使自己的体力、精力得到恢复。但从闲暇教育的内涵看,其价值功能远不止于此。

引导现代人 “学会消闲” 现如今,科技的高速发展为社会积累了巨大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也让人逐渐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人沉迷于财富创造之中,而不懂得去分享现代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成果,人成了纯粹的财富创造工具。闲暇教育的作用在于教会占有时间的主体——现代人合理地利用闲暇时间的方法,懂得“学会生存”,也懂得“学会消闲”,使自己的生活环境日趋优美,生活内容日趋丰富,生活情趣日趋高雅,从而可改变现代人的纯粹工具角色,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能共享价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真正的闲暇是以自由为本质,享受闲暇不是以“谋生”为目的,而是以“乐生”为目的。闲暇成为现代人生活质量高低的指标之一。

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积极开展闲暇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古人云:“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人一旦闲了下来,由于无所事事而容易无事生非。美国闲暇教育专家J·曼蒂说:“无能力处理好闲暇是造成酗酒、吸毒、自杀以及其他种种变态疾病的主要原因。”闲暇教育通过引导人们树立闲暇意识,教会人们如何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让人们在空闲之时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各种闲暇活动。这些闲暇活动既充实了人们的闲暇生活,不会让人们觉得无所事事,又能培养人们的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从而有效预防和消除人们出现的各种反社会行为,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和谐。

确保学校教育有效性 教育的有效性不仅依靠学校教育,也需要社会与家庭的积极配合。特别是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未成熟,他们身心行为具有从众性、浅显性的特点,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现如今,社会中充斥着暴力崇尚、诚信丧失、黄色文化盛行等各种消极因素。在这种氛围之中,学校倡导的、被学生接受的主流价值观在遭遇社会及家庭的负面信息时,极易失去生存空间。闲暇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帮助他们合理地、有价值地“打发”自己的空闲时间,明确人生旨趣,提升生活品质,不盲目从众,积极坚守主流价值阵地。这样,学生在面对诸种负面信息时,才能做到“近墨而不黑”、“出淤泥而不染”,确保学校教育的有效性。

实现学校固有职能的回归 学校固有职能是促使个体的发展。从目前情况看,一些学校,特别是职业类院校,把服务社会、解决学生就业作为首要目标,他们更在乎个体的社会化职能,而忽视了学校固有的个体发展职能。同时,现代学校特别是中学和中等学校以上的教育机构承担了许多不应有的职能。因此,一些职业类院校游离在教育之外,“忘记了”教育的对象。闲暇教育的作用在于教会个体如何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解决学生如何利用闲暇时间、实现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各种闲暇活动都是紧紧围绕着个体发展需要展开的。因此,闲暇教育解决了各类学校,特别是职业类院校学生个体发展的难题,避免学校游离于教育职能之外,实现学校固有的个体发展职能的回归。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闲暇教育通过指导学生闲暇活动和闲暇生活交往,如开展既丰富多样,又洋溢着健康情趣的休闲娱乐活动,以及各种健康、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进行艺术感受、鉴赏和创作,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爱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在闲暇活动中,学生与他人之间必然会有各种信息,如思想、情感、价值观等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以及人格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个性品质,促进个性全面发展。

现代技工院校急需闲暇教育

在目前教育体制下,技工教育显得较为特殊。强调技能教育,学生自由时间充足,学生基本素养不高,闲暇教育缺失等因素的存在使得闲暇教育成为技工院校教育的应然选择。

闲暇教育缺失,闲暇生活庸俗 我国学者于光远先生指出:“玩是人类基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在目前的教育语境里,技工院校学生大都是初、高中教育阶段的学习竞争的失利者,加上社会对技工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技工院校部分学生心理阴影浓重。他们学习热情不高、目的性不强,有混日子心理,没有远大理想。另外,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开始研究闲暇教育,起步较晚,至今仍未形成气候,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都未能列入议事日程,也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技工院校也是如此。闲暇教育的缺位,导致技工学校闲暇文化的空白,学生缺乏闲暇观念。因此,在各种“自由时间”里,他们或沉迷在各种网络游戏中练级、打装备,或整天上手机看着那些子虚乌有虚构的情节小说,或终日端坐在电视机前看“泡沫剧”,或聚集在一起喝酒、闲逛,或整日地睡觉等。他们不懂得如何有价值地去“玩”,也“玩”不出价值,他们的闲暇生活日渐低级化、庸俗化。如果这种现状得不到改善,不仅让学生浪费掉许多有价值的闲暇时间,也会让他们养成坏生活习惯。

自由时间多,管理压力大 技工院校学生拥有的自由时间包括寒假、暑假、各种节假日等,约占全年时间的一半以上。一般情况下,技工院校学生周末不用加课、早晚自习不用补课,学习压力不及普通中学,他们的“自由时间”更多。但技工院校学生素养与一般普通中学和大专院校相比,进校前大都属“问题学生”。他们自控能力较差,是非观念不强,在大量的“自由时间”里无所事事,因而容易无事生非,如打架斗殴、吸烟酗酒、早恋、赌博、迷恋网络游戏、经常和社会上游手好闲之人纠缠在一起等。这就使技工院校的学生管理日趋复杂和艰难,稍有懈怠就有可能出现校园突发事件,增加了学校管理压力。

倾向教育工具理性,忽视学生自我需求 技工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以就业为直接导向的职业教育。技工教育主张面向市场、服务社会,根据社会需要制定自身的教育目的,建构自己的教育活动。在这种理念支撑下,教育成了纯粹服务社会发展的工具,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在这种教育境遇里被忽视。随着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时代”,人们到学校接受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谋生的技能,为了获得好的工作做准备,为了将来“完满生活”做准备,更是为了丰富自己个性内涵。教育的目的不再是“求学与就业”,而是“学习与生活”,是为了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闲暇教育通过各种闲暇活动充实学生闲暇生活,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了改变技工教育这种潜在的工具性,使其回归人本理性,急需积极开展闲暇教育,既为学生将来的“完满生活”做好准备,也能让学生获得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

人们对闲暇教育的理解已基本形成共识,即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引导人们通过闲暇时间来获得某种积极的变化将会成为一种趋势。闲暇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与理念,我们应该将这种思想与理念渗透到技工教育实践中去,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生活、闲暇整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切实改变技工院校的教育现状。

[1]顾明.从闲暇教育的历史论当代闲暇教育的必要性[J].教学与管理,2009,(6).

[2]庞桂美.闲暇教育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3,(3).

[3](美)约翰 D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90.

[4]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44.

(本文责任编辑:张维佳)

G718

A

1672-5727(2012)03-0013-02

韩仁美(1977—),男,安徽岳西人,硕士,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及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闲暇技工价值
人在何时最清醒
从技工到英雄
对新时期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技工与专家
闲暇时间干点啥?
莫让闲暇“抹杀”青春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