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文献述评*

2012-01-29 14:57廉璟霞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职教竞争力职业院校

廉璟霞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财务处 天津 300222)

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文献述评*

廉璟霞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财务处 天津 300222)

职业院校及职教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目前,国内有关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个视角。但研究方法均局限于演绎归纳、个案研究与比较分析,缺乏对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构建和分类评价,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政策建议缺乏实证支撑。本文对关于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既有文献进行梳理。

职业教育;职业院校;职教学生;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最早是由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ary Hamel)在1990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概念。它指的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这一概念随后便流行开来,其内涵也不再限于多元化公司的核心技术能力,而是指一个公司比同行做得更好,能够给公司带来持续成功的某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后被广泛运用于各个专业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国内一些从事职业教育的研究者们开始将视角转向核心竞争力。

国内学者主要采用了演绎归纳、个案研究或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形成的相关文献主要就中职中专和高职高专等职业院校以及职业教育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展开讨论。对职业教育或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的落脚点自然是如何改善教育服务,以培养职教学生的核心竞争优势。而职教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职业院校之间以及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之间竞争差异化的有效来源,它使职教学生具有独特的竞争素质而难以被模仿。核心竞争力是职教学生核心竞争优势的内在支持,核心竞争优势则是职教学生与竞争对手竞争时的外在表现,它具有用人单位可感知的价值,能够为用人单位带来根本性利益,其影响也为职教学生进入职场提供了条件。同时,职教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生成与培育,既取决于职教学生本身的素质,又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院校提供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服务。因此,国内学者关于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研究是从以下三个层次展开的。

对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对职业教育的内涵、特征以及功能定位的认识和判断,成为分析其核心竞争力的切入点,也是提出提升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政策建议的重要支撑。易元祥、沈红认为,要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就应变革办学思想,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运作模式;创新院校管理体制和教学管理制度;要有准确切实的发展定位,培育特色专业,打造精品课程,走品牌战略之路。王有爱在对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价值的优越性、难模仿性是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典型特征;要实际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从明确高职院校的战略意图、重组教学流程、提升管理人员和教师素质等三个方面入手。李小鲁则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初创性、成长性、职业性、技能性、社会性等五个维度探讨了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沈剑光通过系统分析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把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概括为:存在的价值性、本身的独特性、过程的不可模仿性、作用的辐射性、发展的适应性、培育的长期性,构成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是“职业”与“技能”,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之一,以职业和技能为内核的职业教育综合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另一个核心。基于这种分析判断,他提出,创新实习实训基地、加大骨干学校基础建设、突破专业师资“瓶颈”是构建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三大支柱;要打造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应从组织学习、向内聚焦、向外整合网络资源、创新与运用等四个方面入手。刘慧、韦琼软、戴庆锋针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缺乏的事实,从准确定位学校发展方向、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注重前瞻性实效性的专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提升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途径。马新胜认为,职业教育应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重视构建具有学校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有所侧重地打造职业教育品牌,以提高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对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尽管职教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生成和培养受多种因素影响,但职业院校所起的作用最为关键。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状况直接影响到职教学生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国内学者对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学校定位、办学思路、师资培养和专业建设等方面。李大卫立足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首先进行了深入思考。他认为,作为高职院校的领导,应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树立教育教学新理念,提出办学新思路,不断丰富高职教育的内涵,不断扩展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从而找准学校的科学定位,确立和强化学校独有的特色,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增强学校整体实力。孙芳仲将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视为一个变革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模式、创新办学机制、走品牌战略的过程。李国艳则提出,构建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并从构建优势专业群、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等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俞毅、李力、秦波等也对构建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路径进行了探讨。秦波认为,创新办学理念、形成有效的师资培养和引进机制、发展与区域产业优势相适应的优势专业、创新办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构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孙赞兰则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专业设置、建设良好校园文化等角度提出了打造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对职教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职教学生核心竞争力问题始终是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周凝把中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分为内核和外壳,其中,内核包括核心能力、组织学习能力和战略发展规划等三个方面;外壳则主要由举止、修养、仪表仪容等构成。周凝认为,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应着手四个方面的工作:职业学校要以市场为导向,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变革教学内容,鞭策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理论并勤于实践。杨少春以高职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问题为研究对象,认为高职毕业生就业阶段的核心竞争力=高职学生的技术能力+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提高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主要包括:组织好学生社团活动,完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刘涛提出,只有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最终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余斌、张建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素质教育等角度,探讨了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路径。朱其志则着重从强化心理素质培养的角度,分析了提升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唐建君认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针对其创造能力、迁移能力、职业素养等内涵,逐条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并提出建议:围绕夯实基本技能,培育特长技能;注重创新能力,实现技能迁移;加强细节教育,形成成熟人格。周宇、黄小平、陈玮将核心竞争力归于学生的文化和科学素养、专业技能、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它具有创新性、独特性、动态性、异质性、稳定性等特点,需要不断学习和培养。他们认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应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点,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既要重视素质教育,也要注重职业技能培养,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双高”人才的目标。

结语

上述研究对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升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意义及途径进行了有价值的讨论,对改革和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体制、创新办学思路、形成办学特色、培育职教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这些研究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既有的研究缺乏对核心竞争力衡量指标体系的系统构建,没有对我国的中职中专(技校)、高职高专、职业师范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类评价,更没有对我国职教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模型构建和系统评价。在既有的研究中,对职业院校或职教学生提出的核心竞争力指标不系统,较为零散,而且缺乏量的规定性。马明辉虽然以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如创新性、实践性、专业性、异质性、稳定性等为维度,构建了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但对于职教学生而言,实践性和创新性在模拟评价中所占权重过低,因此其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模拟测评结果只适用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不能反映职教学生的特点。其次,研究方法均局限于演绎归纳、个案研究或比较分析,因此,所提出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政策建议缺乏实证支撑,甚至就事论事,不具有普适性。再有,研究对象主要局限性于中职中专和高职高专,职业师范院校和广布全国各地的短期技能培训并没有被纳入研究视野。这些问题的存在,为未来的研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1]易元祥,沈红.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6):63-66.

[2]王有爱.对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认识[J].教育与职业,2007,(18):30-31.

[3]李小鲁.论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提高的着力点[J].高教探索,2007,(2):93-96.

[4]沈剑光.打造核心竞争力是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J].教育与职业,2008,(6):5-7.

[5]刘慧,韦琼软,戴庆锋.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科学杂志,2009,(12):12-13.

[6]马新胜.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J].考试周刊,2010,(36):209-210.

[7]李大卫.科学定位、强化特色、不断提高高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3,(4):10-14.

[8]孙芳仲.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福建高教研究,2005,(4):109-111.

[9]李国艳.构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J].辽宁教育研究,2006,(3):21-22.

[10]俞毅.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中等职业教育,2005,(14):43-45.

[11]李力.构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路径[J].南方农机,2006,(4):18-19.

[12]秦波.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现代企业教育,2009,(7):20-21.

[13]孙赞兰.浅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0,(3):124.

[14]周凝.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J].职教通讯,2004,(11):53-54.

[15]杨少春.提高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55-56.

[16]刘涛.提高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J].机械职业教育,2007,(1):14-15.

[17]余斌,张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路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15):25-27.

[18]朱其志.强化心理素质 提升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03):72-74.

[19]唐建君.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是中职办学质量的根本[J].教育新观察,2009,(11):1-2.

[20]周宇,黄小平,陈玮.加强素质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44-47.

[21]马明辉.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层次分析研究[J].市场论坛,2006,(3):211-213.

G710

A

1672-5727(2012)03-0016-02

廉璟霞(1969—),女,河南焦作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财务处经济师,研究方向为预算会计与职业教育。

*本文系教育部2009年度教育规划项目《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税收激励政策研究》(项目编号:FFB0906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职教竞争力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