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肾囊肿介入治疗的探讨

2012-01-31 05:51张金亭丁丽端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25期
关键词:肾囊肿硬化剂放射学

张金亭 丁丽端 刘 伟 崔 迅

禹州市人民医院CT室,河南禹州 461670

肾囊肿是最常见的囊肿疾病,CT导引下介入治疗安全、手术创伤小,在肾囊肿的治疗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肾囊肿的外科治疗逐步被穿刺硬化剂治疗所代替。结合该院312例肾囊肿介入治疗的方法,进一步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4年7月—2010年12月该院使用GE ProspeedⅡ螺旋CT扫描病例312例。其中男性114例;女性198例。年龄在27~75岁,平均50岁。用18~22G穿刺针,穿刺靶病灶直径范围2.5~13 cm。

1.2 方法

根据囊肿位置需要采取仰卧、俯卧或侧卧位,嘱病人吸气或呼气末屏气。并自制定位器,在病人体表选好大体位置,根据病灶大小进行扫描。常规进行皮肤消毒、铺巾、局麻后,按预定的角度、深度进针。确定针尖于合适的位置拔出针芯,用注射器抽取囊液。引流出全部囊液并计量,抽尽囊液后注入无水乙醇(图1)。留置15 min后回吸乙醇并计量(图2)。CT扫描囊肿缩小程度,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等特征。如出现血压下降,呼吸不稳定,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3个月后复查。

图1

图2

2 结果

312例肾囊肿患者穿刺其中单侧肾囊肿159例,多发肾囊肿111例。双侧肾囊肿52例。其中左侧囊肿137例;右侧囊肿175例,最大抽液量度为730 mL,最少30 mL。随访时间为3~6个月,6~12个月及12个月以上。在随访123例中,除1例分隔囊肿复发外,余122例均不同程度缩小,治疗有效率达99.2%,囊肿消失118例,囊肿消失率95.9%。穿刺抽出囊液浅黄色或无色112例。粘稠及咖啡色138例;深黄色62例,送检验报告浅黄色见少量上皮细胞,咖啡色有红细胞。

3 讨论

3.1 选择硬化剂

硬化剂可选择一般为无水乙醇、二氧化碳。本组病例均采用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治疗有效率达99.7%。因无水乙醇注入囊壁后破坏囊壁上皮细胞,使之变性、粘合。

3.2 CT下介入治疗的优点

首先CT的密度分辨率高,能清楚的显示病变大小。位置与相邻组织的解剖关系,还可确定进针的位置、角度,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3.3 穿刺应注意哪些方面

CT导引下穿刺介入治疗,需掌握好穿刺技术要领,从而减轻患者治疗中的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①对于有出血倾向,严重患病体质及年龄过于偏高者应为治疗的禁忌。②进针时应避免从囊肿中最膨胀处进针,因此处张力大、易破裂。③囊液抽吸后囊液内注入无水乙醇,为确保穿刺针始终位于囊腔内,需保留少量囊液,以免穿刺针脱出至囊外。④注入无水乙醇时需观察患者表情、呼吸、脉搏。如出现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嘱病人平躺休息30 min以上无异常情况方可离开,以免休克发生。

3.4 并发症的处理

CT介入治疗技术一般并发症常见囊腔内或周围组织出血。应用止血药物(静脉给止血芳酸)即可。其他如术后感染、气胸、肾周出血及血尿,本组病例均未出现。故掌握娴熟的操作方法为之重要。

总之,CT导引下介入治疗已逐步替代外科手术,不但减轻患者痛苦,又简捷、方便、疗效显著。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及对医疗卫生水平要求的增高,此项技术必是符合大众需要的首选治疗方法。

[1]吴晓明,朱堂春.介入放射学[M].实用放射学杂志社,2010:452-453.

[2]张雪哲,卢延.CT介入放射学[M].北京:中华科技出版社,1996:101-103.

[3]罗鹏飞,李彦豪.临床介入诊疗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28.

[4]张金亭,张琳.介入放射学[J].放射学实践,2004:357-359.

猜你喜欢
肾囊肿硬化剂放射学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1年总目次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发现肾囊肿怎么办
体检查出肾囊肿, 一定要治疗吗?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肾囊肿悄悄损害肾健康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致纵隔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特征
不同浸泡过程对渗透型液体硬化剂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