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合耳穴疗法治疗荨麻疹临床观察

2012-01-31 05:51周辉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25期
关键词:桂枝汤风团营卫

周辉霞

广州市越秀区大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广州 510160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本文作者基于桂枝汤基础药方,配伍于耳穴埋籽,针对55例急慢性荨麻疹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取得满意的数据支持,具体治疗方案及数据报道如下文表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治疗病例患者100例,均来源于本院收治患者,时间由2005年1月—2011年5月。根据观察需要,本次试验数据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安排病例55例,其中,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65岁,性别:男性病例25,女性患者30。病程最短的1周,最长的6年,平均病程2.65年。对照组安排病例45例,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68岁,性别:男性患者男21例,女性患者24例。数据归纳,最短病程2个月,最长6年,平均病程(2.65±0.5)年。经χ2检验,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时间及皮损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往治疗史上,均有抗组胺药、钙剂治疗经历。

1.2 方法

桂枝汤加味:桂枝 10g、白芍10g、生姜 3片、大枣 3枚、炙甘草5g,桑皮15g,地肤子10g,路路通15g。用量上依随症斟量:阴虚盗汗加龙骨、煅牡蛎,对于易感冒患者者配伍于黄芪、白术,疹块色红,口苦、干者加白茅根、紫草、天花粉,大便干燥加制大黄、决明子。耳穴取穴法:主穴:肺、肾上腺。配穴:心、神门、大肠。过敏部位相应反应区:如风疹起在前胸者,取胸穴,伴心烦失眠者加心穴、神门穴。选择大小均匀的王不留行籽,辩证施治,每次治疗取穴7~8个,要求患者配合施治,进行每个穴位按压30下,保证3~4次/d穴位按压。另外进行单侧贴压治疗,更换频率每3d 1次,每10d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结束之后,根据实际病情决定第2个疗程。疗程间隔5d。

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按照传统的口服药加静注。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 qd口服,葡萄糖酸钙10 mL+50%葡萄糖20 mL静脉注射qd,治疗周期:10d为1个疗程。

2 疗效观察及效果分析

2.1 疗效标准

治愈标准:风团消失消退,无再显,瘙痒症状消失,划痕试验阴性,保证半年时间之内无复发出现。有效:典型风团明显消退30%以上,或风团复发时间间隔延长,瘙痒程度明显改善减轻。无效:风团消失率不及30%,典型风团无明显改善,瘙痒无减轻或不明显。

2.2 治疗效果分析

本次治疗,两组对照结果显示,2个疗程之后,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其中明显明显减轻或好转的占48例,效果不明显的7例。从对照组来看,病情减轻的有26例,对照组有26例患者,无明显效果的19例。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1,n(%)]

3 讨论

本病为正气不足,卫气失固,营卫不和,风寒郁遏于肌表所致。调和营卫、解肌发表是本病的基本治则。桂枝汤中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芍药为臣药,益阴敛营。合用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生姜辛温,助桂枝解肌,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解肌益阴,并调和诸药。方中五味配伍严谨,散中有补。稍佐桑皮、地肤子、路路通祛在表之风,则风邪无以存留而自灭,疗效显著。现代医学认为耳廓与肢体内脏的生理病理有密切的联系。刺激耳廓的神经能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及内分泌平衡[1]。肺主皮毛,为皮肤病首选穴位,肾上腺穴具有清热解毒、抗过敏作用;神门穴可镇静安神而止瘙痒;心穴能宁心安神、止痛止痒;大肠穴与肺相表里,清大肠湿热。耳穴埋籽法首先可减少病患痛苦,同时也不损伤皮肤,在花费上比较经济,疗效稳定,无明显副作用,简单、方便、易行,在治疗期间也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本观察结果表明,桂枝汤合耳穴埋籽治疗荨麻疹治疗有效。

[1]周艳.枣仁安神胶囊配合耳穴埋籽治疗失眠85例[J].美国中华医学与管理杂志,2002,3(1):39-40.

猜你喜欢
桂枝汤风团营卫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浅谈营卫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
王新志教授论张仲景营卫观*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