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染性急性荨麻疹116例临床分析

2012-02-03 04:37王来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9期
关键词:风团荨麻疹感染性

王来放

儿童感染性急性荨麻疹116例临床分析

王来放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感染性急性荨麻疹患儿116例,对所有患儿采用内服药和体表局部用药相结合的抗过敏+抗感染+抗病毒治疗的常规治疗方案,并对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发现,各年龄段的临床有效率差异不大,分别为96.8%、93.6%、92.1%,总体临床有效率为94.0%。未愈患儿在接受第二周的治疗后,也均康复出院,所有患儿治疗过程中,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抗过敏+抗感染+抗病毒治疗的常规治疗方案治疗儿童感染性急性荨麻疹,安全可靠。

急性荨麻疹;感染性;儿童

荨麻疹,中医学称之为“瘾疹”、“风疹”,可发于任何年龄、季节,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病程迁延数日,长短不一,是最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之一[1]。儿童荨麻疹发病多以急性发作多见,病因多为感染因素造成[2]。随机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感染性急性荨麻疹患儿116例,对所有患儿采用内服药和体表局部用药相结合的抗过敏+抗感染+抗病毒治疗的常规治疗方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旨在探讨儿童感染性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感染性急性荨麻疹患儿116例,年龄1~16岁,其中1~5岁患儿31例(26.72%),6~10岁患儿47例(40.51%),11~16岁患儿38例(32.76%),平均年龄6.7岁。患儿中男患儿 54例(46.55%),女患儿 62例(53.45%)。依据《临床皮肤病学》[3]的诊断标准:① 突发瘙痒;②不规则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或伴有红斑,反复发作,并可排除其他皮肤疾病;③血常规示嗜酸性白细胞增加;其中①、②为必备条件,所有入组患者均诊断为感染性急性荨麻疹。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局部皮肤水肿,出现或消退迅速,剧痒难忍。常伴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感染情况包括:上呼吸道感染50例,皮肤感染28例,胃肠炎症21例,结膜炎7例,中耳炎3例、支气管炎3例、尿路感染4例,所有感染情况均为单独发作。

1.2 方法

1.2.1 入院检查 入院时血常规检查发现,普遍存在白细胞计数升高现象,其中15.0×109/L>WBC≥10.0×109/L共71例,占总数的61.2%;20.0×109/L>WBC≥15.0×109/L共27例,占总数的23.3%;25.0×109/L>WBC≥20.0×109/L共18例,占总数的15.5%。另外,还有61例患儿的中性粒细胞比率高于正常值,占总数的52.6%。

1.2.2 治疗方案 对所有患儿采用内服药和体表局部用药相结合的给予抗过敏+抗感染+抗病毒治疗的常规治疗方案。其中,抗过敏选用氯雷他定(开瑞坦)等,抗感染用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等,抗病毒治疗选用炎琥宁、病毒唑等。另外根据具体病情的差异,选择性用药。①细菌感染病:抗生素常规抗感染治疗。加服抗组织胺药。临床发现,抗组织胺药能够控制患者症状,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由于儿童的耐药性高于成人,因而用量也略高于成人。需要注意的时,抗组织胺药有各种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②病毒感染者:抗病毒药加服抗组织胺药。③药物过敏者:采用激素加服抗组胺药物。④部分抗生素控制感染不利者:加用激素治疗。以一周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体表局部用药采用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洗剂。临床发现,炉甘石洗剂的止痒效果明确。使用后患儿抓痒时抓破的情况明显降低,减少了重复感染的可能性。另外,针对儿童这一特殊人群,使用炉甘石洗剂后可以有效舒缓患儿情绪,减少哭闹,利于治疗的展开。

1.3 观察指标 将治疗效果分为痊愈、好转、未愈3级。①痊愈:风团消退,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发作。②好转:风团消退30%或消退后复发时间间隔延长,临床症状减轻。③未愈:风团及瘙痒等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消退不足30%。统计痊愈、好转两级人数所占总人数的比例,即为治疗的临床有效率。

2 结果

按照以上治疗方案,以一周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发现,各年龄段的临床有效率差异不大,分别为96.8%、93.6%、92.1%,总体临床有效率为94.0%。另外,未愈患儿在接受第二周的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所有患儿治疗过程中,未见其他不良反应。详见表1。

表1 所有患儿一疗程内的治疗效果(例,%)

3 讨论

荨麻疹,中医学称之为“瘾疹”、“风疹”,可发于任何年龄、季节,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病程迁延数日,长短不一。是最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之一,是位于皮肤黏膜的小血管扩张同时渗透性增强,从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4]。病因多为食物、感染、自身免疫、肿瘤、内分泌及精神因素。儿童荨麻疹发病多以急性发作多见,病因多为感染因素造成[5]。因此,临床上治疗儿童急性荨麻疹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本病是否由感染引起,如由感染引起,则首要明确感染病灶和感染原因[6]。本次研究发现,临床感染性急性荨麻疹患儿以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胃肠炎症最为常见。血象检查同样发现,急性荨麻疹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升高和中性粒细胞比率高于正常值为普遍现象。除此之外,蚊虫叮咬也可能引起皮肤感染,继而引发荨麻疹,此类病情多为起病急骤,消退迅速,易治愈,病程短。本次研究患儿的临床表现普遍存在以下症状:起病急骤,荨麻疹分布范围广泛,常累及全身,出现或消退迅速,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肿,剧痒难忍。并常伴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另外,单纯的抗过敏治疗效果欠佳,应根据具体病情,配合抗感染和抗病毒治疗后,疗效转而明确。只有做到针对不同病因选择不同治疗方法,数法结合,才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7]。另外,治疗期间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提高荨麻疹患儿家长的护理意识,如注意天气变化,抵抗外邪侵袭;尽可能寻找并祛除发病诱因,避免各种诱因诱发本病;注意饮食禁忌,如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鱼腥等动风之物等。综上所述,科学的治疗方案治疗儿童感染性急性荨麻疹,效果明确,安全可靠。

[1] 王玉文,蒙秉新.儿童感染性急性荨麻疹68例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2):188.

[2] 涂宏伟.以感染诱发的急性荨麻疹85例临床分析.皮肤病与性病杂志,2005,27(2):6-7.

[3] 赵辩.临床皮肤病学.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13-618.

[4] 刘国宪.感染所致小儿急性荨麻疹135例.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29(1):50.

[5] 杨琴,陈丽.小儿急性荨麻疹治疗心得.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3):57-28.

[6] 吴伟庆,史可俊.儿童感染性急性荨麻疹60例临床分析.临床合理用药,2012,5(2):137-138.

[7] 戴慎,薛建国,岳沛平.中医病症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59.

110032沈阳市儿童医院皮肤科

猜你喜欢
风团荨麻疹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思考心电图之177》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荨麻疹预防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