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妇科219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2012-02-03 04:37周华赵玉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9期
关键词:病原学预防性妇科

周华 赵玉民

基层医院妇科219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妇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提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评价指标。方法查阅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妇科符合围手术期要求的219份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妇科219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总使用率为93.15%,联合用药的比例占总病例数的77.12%,使用抗菌药物用于预防术前及术后感染的时间,超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的分别占17.35%和54.34%,病原学检查及药敏占18.26%,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的病例占56.62%。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妇科合理运用抗菌药物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及治疗起到十分重要作用,妇科手术手术后感染,控制不好感染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妇科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是必要的,但在抗菌药物选择、用法、用量及用药时间等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因此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变的十分重要。为了解抗菌药物在手术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情况,为临床提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评价指标,对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做回顾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取2011年01月至2011年06月,妇科住院手术患者病历219份。手术种类包括腹腔镜、宫腔镜、经腹部切口及经阴道手术。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填写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记录表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住院号,药物过敏史、手术名称、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用法用量、给药方式、用药时间、不良反应、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进行记录,将结果统计分析。

1.3 评价标准 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及《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应用指南》为标准。

2.1 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 219例患者中,年龄17~70岁。Ⅰ、Ⅱ、Ⅲ类切口分别为 40、141、38例。

2.2 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 从预防用药时机看,符合标准的病例181例,占82.65%;不符合标准的38例,占17.35%。从预防的疗程看符合标准的病例100例,占45.66%;不符合标准的119例,占54.34%。见表1。

表1 围手术期各时间段抗菌药物使用病例数(例)

2 结果

2.3 抗菌药物的应用种类 219例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90.41%(198/219),使用1、2、3种抗菌药物的病例分别占 27.85%(61/219)、57.08%(125/219)、15.07%(33/219),使用>3种抗菌药物占15.07%。手术前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见表2。由该表可以看出,第二代头孢菌素及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联合抗厌氧菌药物是我院妇科医师的首选药物选择,氨基苷类药物联合林可菌素类的使用率列第2位。抗厌氧菌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在手术后的使用率高达72.15%。

表2 围手术期各类抗菌药物使用病例数抗菌药物手术前<2h例数,手术后使用病例数(例)

2.4 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合理性分析 我院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存在用药时间长、抗菌药物计量大和溶媒量大、联合用药不合理等问题。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选择的合理性 从调查中发现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病例数克林霉素与头孢呋辛比例相差不大,占第二位,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占第三位。根据原则上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应选择广谱、有效,能覆盖大多数病原菌的抗菌药物,并兼顾安全、价廉。头孢菌素是最符合上述条件的。克林霉素虽然对于厌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可能引起伪膜性肠炎,因而,通常不作为预防手术后感染,尤其是腹部手术患者常规用药[1],只作为青霉素过敏者选用。但是克林霉素与头孢呋辛比例相差不大是不合理。第三代头孢菌素广泛应用必然导致医院耐药菌株增多[2]。

3.2 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目的 妇科219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总使用率为93.15%,主要是预防为主,这与有关报道相识[3]。这与妇科手术治疗病种有关。提示我们要密切关注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情况。

3.3 手术给药的时间合理性 预防性给药的时机极为关键,应在手术前30min内或在诱导麻醉期给药,使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调查发现,有35例手术前>2h给药,有3例手术前不用术后用,有17例按照原则规定应该术中追加而没有追加。这无疑是增加了患者感染的概率。

3.4 手术后用药的合理性 妇科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是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切口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全身感染。不同的切口类型用药时间不同,最好手术前给药一次,最多持续给药3d。在此次调查不符合标准的119例,占54.34%。用药时间过长,不仅造成浪费,同时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有资料表明[4],规范化的短程用药方案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上与长期用药方案无统计学意义。

3.5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联合抗菌药物应用适用于病因未明的感染、混合感染以及特殊部位的感染[5]。要确保抗菌药物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否则会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多。同时,病原学检查及药敏占18.26%,远低于WHO要求的50%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在用药前必须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检查[6],应该做的有样必采,及时送检。综上所述,我院妇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药物选择欠合理,用药时间过长、联合用药欠合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送检率低。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应严格遵循抗菌药物用药规范,以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1] 王淑洁,徐燕侠,王海莲,等,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7):795-798.

[2] 王进,梁军,肖永红.2008年Mohnarin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2399-2404.

[3] 江警予,毛德莉.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4):272-273.

[4] 朱会英,曹洪涛,韩丽萍,等.综合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52-155.

[5] 糜祖煌,秦玲,金辉.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及菌株亲缘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3):1621-1623.

[6] 孟兆珂,乔致芬,张筱,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分析.齐鲁药事,2005,24(9):550.

830000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

周华 赵玉民

猜你喜欢
病原学预防性妇科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ICU呼吸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