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dams软件的发动机右悬置总成优化设计

2012-02-20 03:31龙祖荣程志谋罗彦飞
装备制造技术 2012年8期
关键词:振型元件模态

龙祖荣,程志谋,杨 红,罗彦飞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广西 柳州 54500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车辆舒适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动机是车辆的一个主要振源,其振动经悬置系统传递至车身。所以悬置系统的设计,是汽车减振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悬置系统设计过程中,根据发动机总成、主要激振力、安装条件等因素,确定基本的设计参数,然后借助Adams建立虚拟样机,实现在计算机上仿真复杂机械系统的运动和动力性能,计算出模态频率和振型、解耦水平等,为我们设计、优化一个悬置系统,提供了高效的途径。

1 发动机悬置系统设计

发动机悬置系统,包括发动机总成(发动机、变速箱)以及数个悬置元件,发动机总成通过悬置元件与车身相连。

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减振性能,受到多种设计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1)刚度。悬置元件在3个弹性主轴方向上的(动、静态)刚度;

(2)阻尼。悬置元件在3个弹性主轴方向上的(动、静态)阻尼;

(3)布局。悬置元件的空间布局方式(位置坐标);

(4)角度。悬置元件弹性主轴与动力总成质心坐标轴间的夹角;

(5)质量特性。动力总成的刚体质量、质心、转动惯量及惯性积。

发动机悬置系统的设计,根据发动机总成的惯性参数及悬置系统的布局,通过匹配各悬置的刚度,来实现发动机缸体模态的解耦和模态频率的合理分布。模态耦合将导致发动机总成的振幅加大,共振频率范围过宽,若模态频率与激振力的频率相近,将会导致共振。

2 Adams在设计优化中的工程应用

2.1 建模

某车型配备直列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发动机怠速时地板有较大的振动,因此需要对现有发动机悬置系统进行评价及改进。动力总成采用三点悬置,左、右悬置与车身纵梁连接,后悬置与副车架连接。发动机总成惯性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发动机总成转动惯量及惯性积

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View中建立发动机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假设发动机总成为刚体,而悬置简化为一端固定在发动机上另一端固定到车架上的弹性体,具有沿3个轴线方向的线刚度和阻尼,在Adams软件中,轴套(Bushing)工具也具有3个方向的线刚度和阻尼,因此可用轴套模拟橡胶悬置。车架视为刚体,轴套(Bushing)一端与发动机相连,另一端可直接与大地相连。在模型中给(Bushing)施加相同的三向刚度值,安装位置参照实物如图1所示。

图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Adams模型

2.2 悬置优化计算

在模型中建立驱动力时,可以把发动机气缸内燃气压力延拓为周期函数,这样其他相关的力,用周期函数近似表达,就较好地模拟了实际发动机的工作状况,可以获取各个转速下的往复惯性力和力矩。

发动机气缸内燃气温度可达到900~1 000℃,对活塞的压力3~5MPa。发动机转速n=750 r/min。

通过以上分析,把数据代入公式可得:

由于该车型的发动机安装位置、方式以及悬置软垫的形状已基本确定,结合车型的实际情况分析,靠发动机侧的右悬置处的车身纵梁处振动比较大,所以悬置优化设计变量选择右悬置刚度:

(1)右悬置总成Z方向的拉压刚度;

(2)右悬置总成X方向的剪切刚度

(3)右悬置总成Y方向的剪切刚度。

从工况条件出发,依据有关振动理论并结合工程经验,确定如下的优化设计约束条件:

一是悬置处发动机一侧的位移动态响应幅度,不大于10 mm;

二是质心处的位移动态响应幅度,不大于5 mm;

三是为避免悬置动态频率接近怠速频率,Z向刚度不大于800 N/mm。

2.3 优化设计及结果分析

发动机悬置系统的评价指标,主要有悬置元件的振动衰减率是否满足要求;振动的解耦程度是否满足要求;模态频率的分布是否满足要求。第一个主要通过试验来测得,故此,我们首先来分析后两个因素。

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是一个空间六自由度的振动系统,沿X方向的运动称为纵移,沿Y方向的运动称为横移,沿Z方向的运动称为竖移,绕X轴的转动称为侧倾,绕Y轴的转动称为俯倾,绕Z轴的转动称为横摆。

对于实际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其固有振型一般不是单一的沿上述6个方向的,而是沿着某几个方向的运动合成,并且在发动机激振以后,还存在耦合振动,即同时存在2个以上的振型。

我们利用Admas/Linear、Admas/Vibaration振块耦合程度分析和模态频率分布分析,对发动机悬置系统进行分析,得到各个模态的固有频率如表2所列。

表2 6个模态的固有频率(Hz)

振型如图2所示。

图2 发动机悬置系统6个模态振型

6个模态中各个自由度的能量分布,如表3所列。

表3 优化后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六个模态中各个自由度的能量分布百分比(%)

发动机悬置系统的频率分布在5~15 Hz,高于车身的垂直方向的频率,又低于传动系统的扭振频率,是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合理频率分布范围,优化后右悬置的刚度如表4所列。

该悬置系统模态能量解耦状况,总体上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受到约束条件的限制,悬置系统解耦还无法完全达到理想的效果。

根据计算结果开发新悬置软垫,分别测量了悬置及车身的振动试验数据,如表5所列。

从试验结果对比可以看出,发动机怠速振动有了很大的改善。

3 结束语

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的设计,既是复杂的,又是重要的。本文通过利用Admas软件,建立发动机悬置系统的空间六自由度的振动模型,在求解悬置系统主要振型和能量解耦的基础上,优化悬置刚度,并根据优化后的刚度参数,开发悬置样件;通过试验验证了新开发的悬置系统,更好地衰减了动力总成向车身的振动传递,为以后发动机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及多目标优化计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上官文斌.发动机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J].汽车工程,1992,(2):103-110.

[2]阎红玉,等.发动机-悬置系统的能量法解耦及优化设计[J].汽车工程,1993,(6):21-24.

[3]李红松.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主要特征参数的计算分析[J].重庆工学报,2005,19(8):14-15.

[4]史文库,洪哲浩,赵 涛.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及软件开发[J].吉林大学学报,2006,36(5):25-27.

[5]李建康,郑立辉,宋向荣.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动刚度模态分析[J].汽车工程,2009,31(5):35-38.

猜你喜欢
振型元件模态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承压类特种设备受压元件壁厚测定问题的探讨
纵向激励下大跨钢桁拱桥高阶振型效应分析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深孔泄洪洞进水塔动力分析
塔腿加过渡段输电塔动力特性分析
高层建筑简化振型及在结构风振计算中的应用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宝马i3高电压元件介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