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2012-02-24 07:46刘惠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扁平苔藓粘膜角化

刘惠萍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 口腔科,河南 洛阳 471000)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伴有原因不明慢性浅在性炎症的角化性病变,既可以单独发生于口腔或皮肤,也可同时或分别发生在皮肤、粘膜和指(趾)甲上,是最为常见的非感染性口腔粘膜疾病。口腔扁平苔藓男女均可发病,但以中年女性患者较多,年龄不限,以30-50岁多见,OLP的病因不明,目前普遍认为是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6例OLP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分析96例OLP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观察组共96例患者,男31例,女65例。年龄11-79岁,平均41.1岁,14例患者表现为口腔多部位损害,82例患者表现为口腔局部损害。以双颊部伴发最多,其次为颊舌部和颊口角区。病史1-10年。96例患者符合以下标准:典型的OLP患者口腔损害,损害大多左右对称,少数可为单侧,主要发生在颊粘膜、舌、牙龈及下唇,损害可同时或分别发生在指(趾)甲、皮肤、粘膜和生殖器,偶可见累及食道,7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创伤史。对照A组选择雪口病48例,对照B组选择白斑病48例。

1.2 方法

详细询问病史,如精神状态、睡眠、系统性疾病、其他感染疾病、家族史和女性月经状况,以及临床损害特征等。在上述基础上,对观察组96例患者和对照组96例健康自愿者均给予以下2种检查,①口腔粘膜病理组织活检;②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96例OLP患者病变组织和48例健康自愿者口腔粘膜组织的基因表达谱。

1.3 治疗

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每周1次皮下注射,一般剂量2.5-5 mg,1日不超过30 mg,1周不超过75 mg。双八面体蒙脱石(思密达)局部涂布,复方苔藓片、增生平片和疏肝活血冲剂口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判断分析,两组间进行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在96例OLP患者中,81例出现阳性染色,阳性率为84.37%;雪口病组中19例患者出现阳性染色,阳性率为39.58%,观察组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1。观察组SP阳性患者中61.73%为糜烂型,38.27% 为非糜烂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SP在OLP病损组织和正常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比较

2.2 鉴别诊断

观察组96例患者临床损害特征为珠光白色小丘疹,可发生糜烂或疱破,以中年女性多见。临床病理检查表现:粘膜上皮表层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皮下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分布呈带状。2例为高分化鳞癌,2例有不典型增生。雪口病组临床损害特征:初期损害为粘膜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白色小点,融合后呈乳白色绒状斑块,可撕脱,常为急性发作,婴幼儿多见。临床病理涂片可查到菌丝和孢子,无癌变或增生。白斑病组临床损害特征为白色斑块,可有红纹分隔,界限清楚,触之稍硬粗糙。中年以上男性多见。临床病理检查上皮异常增生,上皮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1例发生癌变。

3 讨论

3.1 临床表现

扁平苔藓是一种较常见的、病因不明的、非感染性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损可同时发生于皮肤和粘膜,也可单独发于生口腔粘膜,即OLP[1]。扁平苔藓病因可能与精神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系统性疾病因素、遗传或自身免疫因素有关。OLP发病率约为2%,男女均可发病,男女比例约为1∶2.07-2.81,女性在30-49岁多发,男性在40-59岁多发[2]。OLP与内分泌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3],男女患者多有精神创伤史或心理压力偏重。本研究中OLP组患者7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创伤史,提示心理因素可能是OLP的致病因素之一[4]。

OLP病变可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但以颊部最多,常呈两侧对称性发生,其次为唇部及舌背,再次为口底及腭部,发生于牙龈最为少见。在本组病例中,年龄最小的发病者11岁,最大的79岁;指甲受累2例,21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症状。96例患者中临床拟诊OLP 79例,拟诊为雪口病4例,拟诊为白斑病12例,其他疾病1例。扁平苔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损形态亦各异,有线网型、斑块型、糜烂型、疱型等,颊、舌、唇、龈和腭部位均可发生[5],有些患者病变的特征不典型,极易发生误诊。

扁平苔藓目前被认为是T细胞介导的疾病,其发病和发展可能与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失衡相关,因此,当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对有疑问或诊断不清的病例应及时送粘膜组织病理检查,并结合临床病史和皮疹表现进行综合考虑,做出正确的诊断。本组OLP患者SP阳性染色部位在上皮中下层细胞浆内,部分颗粒层、角质层也有表达,主要还是分布在上皮的棘细胞层。雪口病SP表达阳性率为39.58%,主要分布于基底层,少数细胞胞浆内有微弱表达;白斑病SP表达阳性率为45.83%,主要分布于基底层。说明SP在OLP病损组织中表达高于其他粘膜组织。OLP病损组织SP阳性患者中61.73%为糜烂型,38.27%为非糜烂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SP在OLP中的阳性表达与严重程度无关[6]。

3.2 病理诊断

OLP的组织病理学标准为粘膜上皮表层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粒细胞层轻度增生样改变,棘细胞层不规则肥厚或萎缩;上皮钉突形态不一,有时呈锯齿状,基底层细胞水肿、液化变性明显,固有层有带状炎性细胞浸润,深层结缔组织有毛细胞血管扩张。也可借助于免疫病理,在OLP患者病变组织,SP阳性染色率较高,直接免疫荧光法可见基底膜区厚网状荧光[7]。OLP被认为是常见的癌前状态,但OLP的恶变问题仍然存在争议[8],怀疑恶变的应进行组织活检。尤其是糜烂型和萎缩型OLP且久治不愈的患者更应充分提高警惕。

3.4 鉴别诊断

由于OLP的口腔损害表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容易与其他表现为白色损害的口腔粘膜病混淆,因此,OLP的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OLP白色斑块型损害与白斑病的临床损害特征白色斑块易发生混淆,OLP患者与盘状红斑狼疮和口腔粘膜下纤维性一样,在临床上可能表现为白色网纹状病变,或两种病变同时存在。OLP患者发生水疱、糜烂损害,则应与寻常型疱疮及单纯疱疹鉴别后确诊,OLP患者出现白色假膜时则应与雪口病患者鉴别后确诊。建议OLP诊断时应结合病史、临床检查、病理检查和特殊检查试验等多方面信息加以区分。

总之,应针对OLP的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对患者进行致病原因、相关疾病和癌变危险度评估,正确做出诊断。在临床治疗中要结合全身表现,针对发病因素和发病机制,标本兼治,提高治疗效果,防止复发。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加强口腔卫生,勤刷牙,常漱口,少食刺激性、辛辣的食物,勿进烫食,杜绝烟酒,放松精神,调整情绪[9]。

[1]李秉琦,主编.口腔黏膜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3-87.

[2]Soto Araya M,Rojas Alcayaga G,Esguep A.Associ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and the presence of Oral lichen planus,Burning mouth syndrome and 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J].Med Oral,2004,9(1):1.

[3]萧智利,吴树洪,向学熔,等.160例口腔扁平苔藓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0):1241.

[4]孙振晓,于相芬,徐 静,等.口腔扁平苔癣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9):643.

[5]黎春晖,李洪平,聂敏海.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P物质的表达研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1,34(2):152.

[6]周 刚,徐学义.口腔扁平苔藓的分类[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19(4):242.[7]王英杰.85例扁平苔藓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3):168.

[8]McCartan BE,Healy CM.The reported prevalence of oral lichen planus:a review and critique[J].J Oral Pathol Me,2008,37(8):447.

[9]郑春兰.口腔扁平苔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22(11):694.

[10]翟 梅.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7):112.

猜你喜欢
扁平苔藓粘膜角化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不可判定性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浅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体会
中药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用药规律研究
口腔扁平苔藓会癌变吗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手术治疗阴道松弛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