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在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

2012-02-27 05:25杨世喜姚传顺
淮海医药 2012年6期
关键词:征象腹水脓肿

郭 佳,杨世喜,姚传顺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最常见急腹症。一般来说,病势比成人严重[1],病情发展快,且患儿常不能配合查体及正确主诉,腹部超声有时受患儿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诊断;有资料报道,国外在行阑尾炎手术的病儿中约10% ~30%为误诊阑尾炎[2]。因此,及时准确诊断,对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64排CT以其快速、准确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对小儿阑尾炎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均明显提高。本文对3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小儿急性阑尾炎64排CT表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12月~2012年6月因疑似阑尾炎而收住院的患儿30例,男18例,女12例,男女比例1.5:1,年龄最小1.6岁,最大12岁,平均年龄6.5岁。早期患儿表现为哭闹、发热和恶心呕吐,体温37.5℃ ~40℃,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或右下腹痛。查体大多患儿不配合,体征不典型,年龄稍大的患儿可有右下腹或下腹固定压痛和肌紧张,反跳痛阳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 000~20 000/mm3,中性粒细胞在70%以上。

1.2 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 Speed VCT机器,扫描范围为全腹,120kV 200~350 mA,层厚5 mm层距5 mm,标准方式(std)重建,层厚0.625 mm 层距0.625 mm,在 HP ×W8400 WorK station 4.4工作站上将图像进行多方位容积重建(multiple position volume reconstruction,MPVR)和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显示阑尾病变及其周围情况,全部病例均为平扫,未给予口服对比剂,对于不配合的患儿予以5%的水合氯醛1 ml/kg灌肠,使患儿睡眠后检查。

2 结果

(1)阑尾肿大增粗:20例。直径>6 mm,阑尾边缘模糊,密度增高。(2)阑尾腔内粪石:18例。呈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缘锐利。(3)阑尾周围蜂窝组织炎:22例。表现为阑尾周围结构之间分界消失,邻近肠系膜及肠间隙呈条纹状、蜂窝状、混杂密度影,脂肪间密度增高。(4)阑尾周围脓肿:5例。表现为轮廓欠清晰的团块影,中心密度相对较低,其内可有气体或气-液平面,周围脂肪密度增高。(5)腹水:4例。大量腹水1例,盆腔少量渗液3例,主要表现为肠间隙及膀胱直肠窝间的液体密度影,见图1~图5。

3 讨论

3.1 阑尾解剖 阑尾是从盲肠下端后内侧壁伸出的一条细长的盲管,长约5~7 cm,在CT图像上阑尾直径一般不超过6 mm。其位置主要取决于盲肠的位置。其基底部与盲肠的关系比较固定,其游离远端位置变化较大。因此,三维重建显示阑尾时,可以通过盲肠来寻找。小儿阑尾位置较成人相对高,而且管腔小、系膜短、壁较薄、肌组织少,黏膜皱襞尚未形成,因此阑尾一旦发炎,就很容易出现穿孔[2],而且小儿大网膜发育不完善,网膜局限炎症的能力较差,易形成腹膜炎,少数形成脓肿[2]。

3.2 病因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发病原因较复杂,主要原因有:(1)阑尾腔梗阻:分泌物滞留,腔内压力升高,阑尾壁血运障碍,有利于细菌入侵。最常见的梗阻原因是粪石、异物(果核、蛔虫)、阑尾扭曲,管腔瘢痕、狭窄等;(2)细菌感染:细菌可经破溃或损伤的黏膜及血循环达到阑尾,引起急性炎症,如:上感、扁桃体炎等;(3)神经反射:当胃肠机能发生障碍时,常伴有阑尾肌肉和血管的反射痉挛,阑尾腔发生梗阻及血运障碍引起的炎症。

3.3 临床特点 小儿急性阑尾炎早期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加上多数小儿不能正确述说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体检有时也不能很好配合。因此,病情可能被耽误或误诊,而且病情发展迅速,易穿孔及易形成全腹膜炎。因此,早期客观诊断对后续治疗极为重要。

3.4 CT诊断及鉴别诊断 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特异性为95%,敏感性100%,阳性为97%,特别是螺旋CT几乎没有假阳性,避免了不必要的阑尾手术[3]。本组30例阳性29例,阳性率为96.66%,准确率为100%。多排螺旋CT扫描后,通过工作站的强大后处理功能,多方位直观显示病变,病变周围的结构及相互间的关系,尤其是病变周围的结构及相互间的关系在CT上的表现是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依据,这与成人的阑尾肿大显示率很高有重大区别。王康等报导成人阑尾炎在阑尾脓肿形成之前各病理阶段,三维重建上最常见的征象是阑尾肿大(96.4%)[4],而本组30例经手术证实的阑尾炎病例仅有20例(66.6%)显示增粗的阑尾,这与小儿阑尾炎的阑尾解剖及临床特点有极大的关系,当然工作站的强大后处理功能及三维重建技术的熟练应用,也是提高阑尾肿大的显示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笔者的经验,通过全腹腔的薄层扫描(最薄层厚0.625 mm)寻找结肠回盲部并以此为中心,耐心、细致的进行多方位容积重建(MPVR),可提高阑尾形态或(和)阑尾周围情况的显示率,尤其是对移动度较大的阑尾。

当然,阑尾腔内钙化和阑尾粪石非常有助于寻找阑尾,本组18例(60%)经手术证实的阑尾腔内见粪石,阑尾腔内出现钙化和阑尾石对于阑尾炎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5],笔者认为此征象作为寻找阑尾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诊断是否为阑尾炎还要依靠阑尾形态或(和)阑尾周围CT征象。

阑尾周围炎症、脓肿形成及腹水是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可靠间接征象,本组病例中阑尾周围炎症22例(70%),脓肿形成5例(16.6%),腹水 4例(13.3%),如果经过耐心、细致的多方位容积重建(MPVR)确定阑尾无正常形态或不复存在,结合阑尾周围CT征象,是否有阑尾周围脂肪密度升高,脓肿包快的形成及盆腔内有无积液,基本可以诊断。有时少数出现盆腔炎症较重的阑尾周围炎症较轻的CT诊断,这是由于小儿腹膜对炎症的包裹没有形成,炎症蔓延至盆腔或腹腔内,刺激肠管渗出多少不等的液体,本组可见1例腹腔内伴有大量腹水,此病儿病程也较一般患儿长。其他3例少量腹水的病例亦为伴随征象。

MPVR重建图像不能清楚显示阑尾有无穿孔,本组病例中CT图像表现阑尾周围炎症较重,脓肿形成和盆腔积液时,病理上均诊断为阑尾穿孔。

3.5 鉴别诊断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早期易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胃肠炎、肠蛔虫症,过敏性紫癜相混淆,CT能否清楚显示阑尾的形态是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如果显示阑尾形态正常,至少可以排除现阶段阑尾炎的可能性,而在阑尾炎晚期需要与美克尔氏憩室炎、原发性腹膜炎、急性坏死性小肠炎鉴别,美克尔氏憩室炎CT上表现为病变局限于回肠末端,阑尾周围虽有炎症侵润,但阑尾形态、大小基本正常,原发性腹膜炎临床症状较重,白细胞高达20~30×109/L,全腹压痛,肌紧张,以双下腹为著,与化脓性阑尾炎穿孔引起的腹膜炎难以鉴别。急性坏死性肠炎CT表现为胸壁和门静脉积气并伴有动力型肠梗阻,临床有腹泻、便血及严重中毒症状或休克状态,右下腹或全腹压痛紧张,结合临床不难鉴别。本组病例大多数为阑尾炎症晚期病例,这可能与X线对小儿的辐射、检查费用及临床医生的认识有关系,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CT检查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上的应用会越来越多。此外,阑尾的准确定位也为外科医生术中寻找阑尾提供了明确方向,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88.

[2]李 正,王慧贞,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53-856.

[3]Rao PM,Rhea JT,Novelline RA,et al,Helical CT technique for the diagnosis of appendicitis evaluation of a focused appendix CT examition[J].Radiology,1997,202(1):139-144.

[4]王 康,赵泽华,王 之,等.多层螺旋CT非增强三维重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10):886.

[5]李松年,唐光健,主编.现代全身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015.

猜你喜欢
征象腹水脓肿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肉鸡腹水咋防治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