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2012-03-02 08:27邹升平
世纪桥·理论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时代精神概论中国化

邹升平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阐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历程进行指导思想教育;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通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中凝聚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进行精神支柱教育;通过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体现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加强大学生人格培养和道德修养。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收稿日期:2011-12-12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计划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WSZL201002)阶段成果。プ髡呒蚪椋鹤奚平(1973-),男,湖南新化人,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一、指导思想教育:阐明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决定其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最根本的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科学,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最本质的规律,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指明了解放的现实道路、提供了最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是人类思想上的划时代的变革。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具有普遍性意义,但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本身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的视角来看,不仅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最重要的在于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也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基本途径。

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决定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改造中国社会的最理想的思想武器,但马克思主义只有加以正确应用才能发挥强大威力。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党的历史上,在怎样把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曾经犯了不少错误,曾使中国革命和建设遭受了不少挫折。随着党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的逐步积累,中国共产党逐步走上了正确应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科学道路,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并进行新的理论创新,才取得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

“概论”课突出的特色就在于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把它创造地应用到中国革命实践中,从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应用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党的十七大把它们整合为一个整体,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坚持,又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表明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在当代,随着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处于大变动的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多样化态势,特别是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西方价值观念由于传播技术上的优势在时空上都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和强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广大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萌动期,对各种社会思潮缺少鉴别力。“概论”课的优势在于不但使广大学生明确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且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关键在于正确应用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并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必须反对教条主义的思想倾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教条主义曾使我们遭受了重大损失。改革开放以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二、理想信念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理想都是前进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邓小平反复告诫我们要有理想,他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1]胡锦涛也提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任务。因此,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为之奋斗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必须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使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概论”课教学能使大学生明白中国人民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吸收和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成果,包括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来发展自己,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邓小平反复告诫我们:“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因此,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要建立的现代化只能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也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真正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总量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概论”课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教育,就是了解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走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3]毛泽东提出应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4]

三、精神支柱教育:凝聚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概论”课在教学中有利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对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把“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融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它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同时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动力,是不同历史条件下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大学生通过“概论”课的学习,不但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最过程及其理论成果形态,而且在学习中深切感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本质和内涵,从而把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成为大学生内在的精神品格。

其次,使大学生在“概论”学习中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作为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中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必须转化为实际行动。近代以来的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因此,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矢志不渝的宏伟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与民族振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接近现实。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中国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过程中既面临着历史大好地机遇也有着很多的挑战,越是复杂的国际环境越需要我们特别是青年学生具有坚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品格,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精神支撑。“概论”课教学始终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感召大学生,无论是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改革及建设的不断深化,都内含着一种凝聚人心的民族心理,使大学生在学习中深刻了解这种精神支撑的表现形式及时代价值,把昂扬向上的民族心理外化为充满创造活力的精神状态,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

第三,“概论”课教学中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内化为大学生的民族品质和精神品格。我们知道,任何民族都具有某种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中华民族作为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必然有着自身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它既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薪火相继、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支柱。所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广大青年学生必须具备最基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品格。“概论”课的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都凸显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在“概论”课教学中使广大学生参与进来,实现教学的互动,让大学生感知“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增强情感认同,从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内化为大学生的民族品质和精神品格,并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地践行和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四、伦理道德教育:强化人格培养与道德修养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升华、是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是社会价值导向的标尺。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解决的是人的行为规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活化与具体化,它既是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精神指导,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是适应了时代的呼唤。

“概论”课教学在伦理道德教育中的优势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及其本质内容为主线,突出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奋斗历程、面对危机的果敢坚毅、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道德风范,党的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人生的智慧与经验等等,成为大学生是非荣辱、价值观念等形成和发展的榜样。“概论”课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且还可以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培养和道德修养教育。从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人生中思考自觉的人生,从他们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中得到情感、意识的熏陶。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体现的既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史,又是一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史,更是一部正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思想史,在这个过程当中,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智慧和理论修养。通过“概论”课的教学,使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得到生动的人格塑造和智慧的启迪,并把它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应用到自身的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本书编写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党代会、中央全会报告公报决议决定[Z].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王建武]

猜你喜欢
时代精神概论中国化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以“幽默”的方式在荒诞中保持平衡
女排精神闪耀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