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观察

2012-03-03 10:23杨健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2年5期
关键词:伊立卡培毒副

杨健

(金湖县中医院肿瘤科,江苏淮安211600)

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观察

杨健

(金湖县中医院肿瘤科,江苏淮安211600)

目的 观察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37例经FOLFOX4、FOLFIRI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伊立替康125 mg·m-2,静滴,d1,8;卡培他滨1 250 mg·m-2,口服,bid,d1~14,21 d为1周期,化疗4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37例患者中,CR 0例,PR 10例,SD 22例,PD 5例,有效率为27.0%。毒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及迟发性腹泻,且多为Ⅰ~Ⅱ度。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耐受。

晚期结直肠癌;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近期疗效;毒副反应

化疗在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目前NCCN推荐用于结直肠癌化疗的药物有5-Fu、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4种。这些药物组成了各种联合方案,包括FOLFOX、FOLFIRI、CAPOX和经典的5-Fu+亚叶酸钙方案,这些方案均可用于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1]。FOLFOX4方案与FOLFIRI方案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中疗效肯定,为有效的一线方案,有效率均为40%左右[2-3]。但对于2种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目前尚无标准的二线方案。作者自2006年8月至2010年4月使用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37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7例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为结直肠癌;经体检、B超、CT、肠镜等检查发现有不能切除的原发、复发或转移的可测量病灶;Karnofsky评分≥7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均为FOLFOX4或FOLFIRI方案化疗失败者,且6个月内未接受过大手术、放疗,4周内未接受化疗;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基本正常。其中男性28例,女性9例;年龄34~73岁,中位年龄51岁;结肠癌25例,直肠癌12例;原发灶不能切除3例,肝转移22例,肺转移13例,骨转移4例,其中有1个以上多脏器转移(肝、肺、骨)4例。

1.2 治疗方法 伊立替康125 mg·m-2,溶于5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60~90 min,d1,8;卡培他滨1 250 mg·m-2,口服,bid,d1~14,21 d为1周期,化疗期间常规使用昂丹司琼、胃复安等药物止吐。

1.3 评价标准 每周复查血常规,每周期前后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每2周期前后行B超、CT检查,必要时行肠镜及骨扫描检查。连续化疗4周期评价疗效,按WHO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以CR+PR计算总有效率。毒副反应按WHO标准分为0~Ⅳ度。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37例患者中,CR 0例(0.0%),PR 10例(27.0%),SD 22例(59.5%),PD 5例(13.5%),总有效率为27.0%。

2.2 毒副反应 主要是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及迟发性腹泻)、乙酰胆碱能综合征(流泪、流涎等)、血液学毒性(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脱发和手足综合征,多为Ⅰ~Ⅱ度,经对症处理后均能恢复,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见表1。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全身联合化疗是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治疗手段。自20世纪90年代起,5-Fu与甲酰四氢叶酸联合化疗被公认为是晚期结直肠癌的标准一线方案,但疗效尚不满意。由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分别与5-Fu、甲酰四氢叶酸联合组成的FOLFOX4方案与FOLFIRI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疗效,已作为一线方案广泛应用于临床。

表1 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毒副反应例(%)

伊立替康是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喜树碱可特异性地与拓扑异构酶Ⅰ结合,后者诱导可逆性单链断裂,从而使DNA双链结构解旋;伊立替康进入体内可转化为更有活性的代谢产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伊立替康的细胞毒性作用归因于DNA合成过程中,复制酶与拓扑异构酶Ⅰ-DNA-伊立替康或SN-38三联复合物相互作用,从而引起DNA双链断裂。由于在增生和静止的肿瘤细胞中拓扑异构酶Ⅰ含量均增高,故伊立替康对缓慢和迅速生长的肿瘤细胞均具有杀伤作用。

卡培他滨属5-Fu前体,口服后在肝内经羧酸酯酶生成5-脱氧氟胞苷(5’-DFCR),再经胞苷脱氨酶作用产生5-脱氧氟脲苷(5’-DFUR),卡培他滨口服进入人体后,所产生的5’-DFUR能选择性被肿瘤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转化为有活性的抗肿瘤物质5-Fu[4];且卡培他滨具有高效性,口服后病灶中的5-Fu浓度明显高于周围组织和血浆,因其给药方便、吸收良好、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化疗中,特别是进展期病例,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卡培他滨单药治疗结直肠癌有效率达26%,认为可代替5-Fu、甲酰四氢叶酸作为一线治疗[5]。

本观察使用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可作用于肿瘤细胞不同靶位,协同杀灭肿瘤细胞,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为27.0%,与李红梅等[6]报道相似。此方案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耐受,大部分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减轻,提高了生活质量。

[1] 郑树,黄彦钦.NCCN结肠癌临床诊疗指南解读[J].实用肿瘤杂志,2007,22(3):206-207.

[2] 许琦.FOLFOX和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07,47(27):86-87.

[3] 孙建群,张辉,钟艳,等.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醛氢叶酸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15 (24):1892-1894.

[4] 谢晓冬,郑振东,高雅苓,等.卡培他滨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探讨[J].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4):817-819.

[5] 管忠震,刘冬耕,郁宝铭,等.希罗达一线治疗晚期或复发性结直肠癌[J].中华肿瘤杂志,2004,26(2):119-121.

[6] 李红梅,冯锐,王秀美,等.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J].中国肿瘤临床,2007,34(16):942-944.

R735.3;R730.53

B

1673-5412(2012)05-0436-02

杨健(1973-),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内科诊疗工作。E-mail:jhxzyyywk@163.com

2012-02-22)

猜你喜欢
伊立卡培毒副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奥曲肽用于伊立替康相关迟发性腹泻的治疗经验总结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单药或联合方案二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研究进展
胸苷酸合成酶变化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及毒副反应的关系
伊立替康在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的价值分析
卡培他滨单药与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
卡培他滨联合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的疗效观察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