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及“考试”的终结

2012-03-07 08:09王震一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运算考试信息化

王震一

教育信息化是不是出了点毛病

回顾20年来的教育信息化历程,效果不尽如人意。细细品读过去所做的事情,也许能够发现一点误入歧途的蛛丝马迹。最初的科利华、百年树人等教育公司的教学资料堆砌,已经被网络大潮冲垮。近年来,PowerPoint、Photoshop、Flash等制作演示文档的产品,又取而代之成为新宠。一时间。课件成了教师上课不可或缺的“武器”。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改善直观教具,花样翻新地帮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校里开设的信息技术课虽然走出了向学生灌输知识与技能的阴影,却把应用软件的使用技巧当成了灌输的内容,而这些技巧又多是脱离学生生活、用处不大的“过时”操作。

教育是怎样使用信息技术的

20世纪后期,信息被电子化使得存储量无限扩张,信息的传输达到了零时空的速度,信息的表达也早现出多媒体化。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数据智能处理和计算机网络不仅扩展了人脑的功能,还大大超过了人脑,完成人类无法企及的运算,替我们做出超乎寻常的判断、评价和决策。加上因特网聚集的知识、资源和几十亿人的合作共享,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成为主导当今社会发展的先进生产力。从1993年底中国正式启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三金工程”,到企业管理软件ERP、CRM,再到网络购物、电子政务、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几乎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这些绝大多数是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大规模运算取得的成果,可以说,信息技术的核心就是运算。但唯独教育上的应用,特别是基础教育上的应用,偏离了大规模运算,把注意力放在了信息表达——制作课件、演示幻灯片上,因此,没有悟到信息化的真谛,也不可能有突破性的成效出现。

教育必须引进大规模运算

大规模运算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功能。近年来的IB(智能商业)、电子政务、灾难预警等无一不是大规模运算的结果。可以说,大规模运算是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步入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少了大规模运算,就算不得是真正的信息化。要实现信息化的教育,当然也要引进大规模运算。那么,教育的数据又在什么地方呢?

搭建校园云是云计算在校园中的应用。每位学生都有一个移动客户终端。它不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一切复杂的事物都通过分布式计算来完成。它不需要硬盘,所有数据都由虚拟存储应对。它不需要自己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云计算提供了完善的服务。它还把学生机的成本降到所有学生都能承受的价位,再由校园云承担起维护、升级的责任。每位学生都可以上网读书、做题、做实验、写博客、参与互动……他们的学习行为全部记录存储在校园云上。开发一些开源软件和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处理这些可贵的数据,使之在知识管理、阶段评估和总体展示上实现价值增值,这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新课题。

面对信息技术,考试制度的走向

历来所有考试都是过滤,以当时社会的尺度对人进行筛选。这就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都必须用整齐划一的“体态”去适应考试,抛开个性,沉溺于往昔的知识,进行模仿学习,这无异于削足适履抑制创新。

如今,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多方面的满足,构成一个超大规模的协作环境。人们将要以产销者的身份参与商品的定制,以协作者的面目进行科学创新。所以,我们在教育上才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策略,培养新一代人才。显然,陈旧的考试制度无法与之适应,矛盾的解决只有终结考试。

两种不同的学习结果:“考试”与“展示”

大多数人对“考试”一词耳熟能详,都经受过它的煎熬。“展示”也并不新鲜,令人诧异的是将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其实,个中缘由并不难理解。“考试”和“展示”是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对学习结业的两种不同处置。“考试”考的仅仅是规定教科书的内容,局限在一定的知识范围内。“展示”则是表达学生学习期间的全部所学,兴之所至,力所能及。这是信息社会赋予“展示”以学习绩效的意义。因此,“考试”和“展示”是两种不同学习的结果。工业社会的学习是决定论的、线性的、强制灌输的模仿式学习,其目的是达到统一的标准,供人筛选、录用。信息社会的学习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发现式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的志趣。学生学到的是自己感兴趣的或禀赋之所长的知识与技能,结业后,展示出来让世人领略,以便选择对象进行志同道合的协作。处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阶段的现行教育,则是披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外衣,运用信息技术的“表达”(多媒体)技巧,极尽向学生灌输教科书知识之能事,为传统教育服务,走上了一条考试之路。

有人说,考试是素质教育的障碍,是教育改革的拦路虎。它的弊端尽人皆知,可就是没办法将其革除、甩掉。归根结底,现行考试制度始终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羁绊。教师只忠于教材,不顾及学生的禀赋,宁可抑制学生的才智,也不放弃填鸭式教学。我们的教育将学生异彩纷呈的个性在统一的模具里强制冲压成型,用考试的办法进行质量检查,以满足社会的标准化需求,并美其名曰“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信息社会扬弃了生产线标准化的规模生产,实行不拘一格的超行业、超国界的全球协作。只要你有一技之长,总有机会让你施展。传统的规模经济正在解体,人们从严格控制下的生产线逃离,奔向模块化生产。这里不需要一成不变的固定标准,创新的热情比学位更受欢迎。社会正在自发地组织成大量的可以让合作伙伴创新和创造价值的开放式共享平台,越来越多的公司开放他们的应用程序接口(APIS),网上联合体现象也蓬勃发展起来。学生结业之后,要把在学校里几年的学习成果通过校园云向世界展示,寻求合作伙伴或参与好玩的项目协作。既然网络可以将志趣相投的人聚集到一起,学生升学时,教师尽可以从学生中联系兴趣接近自己专业的“录取”,学生也可以找寻那些自己认为合适的专业教师前往“求教”。同样,就业形式既可以吸引合作者共同创业,也可以是参与适合自己发展的项目。因为大家都在网上,都在展示,都处于双向选择的境地。

这是关于教育发展的战略视角,笔者试图管窥一斑,其中谬误、不当在所难免。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开放教育”的兴起似乎也有强调战略的意图,但愿我们能够重视“教育发展战略”。

(作者单位:河北北戴河一中)

猜你喜欢
运算考试信息化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有趣的运算
拨云去“误”学乘除运算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