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现代化文献传递服务模式研究

2012-03-15 02:29
关键词:公安院校公安节点

王 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038)

0 引言

文献传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需求,实现资源共享。在目前的文献服务单位,现代化的文献传递工作中通常包括馆际互借和原文传递两部分内容,馆际互借是指纸质图书文献通过借还方式在不同的文献单位间流通,亦称返还式文献传递服务。原文传递则多是指论文、报告、标准、专利等载体文献的网络数字化传递,是非返还式的。无论哪一种文献资源传递方式,现代社会中的网络化特点都在相应的服务传递模式中十分明显,并随着网络信息环境的改变在不断发展。建立符合时代要求和公安文献需求特点的现代化公安文献传递服务模式是目前公安文献服务单位亟需考虑的一项重要工作。

1 文献传递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技为文献传递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解决了文献传递的快速传输问题,数字化技术、扫描技术创建的全文电子文档,为网络传输提供了适宜的载体形态,文献传递系统的开发为文献传递搭建了方便操作的平台,同时标准化、规范化的程序设计便于与其他系统接轨,联合目录和统一检索平台提供了文献资源定位的统一检索界面,为文献传递工作的开展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1]。因此,具备这些特点和条件的多种文献传递系统迅速出现,如英国的文献提供中心(BLDSC),美国的OCLC、Uncover系统。在国内,全国高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Calis)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网在2004年即已成立,NSTL、Cashl各自开发了具有学科服务特色的文献传递系统,像北京地区高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eijing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Balis)这样的地域性文献传递系统也独具特色。在这一过程中,各级各类图书馆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加入这些服务之中,为本地读者提供文献保障。近年来,公安学科建设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教学与科研的文献需求激增,虽然公安文献资源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强,但在公安领域内的文献传递服务研究和具有现代特点的实际工作开展却相对落后。

2 公安院校间开展现代文献传递服务研究的意义和要求

开展文献传递服务实际上是图书馆业务中的一项常规要求,即在各类公安院校图书馆间开展文献传递服务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实际上在公安院校间也一直存在着文献需求上的互通有无,但都还是零散的、一对一式的、无系统无规范的传统服务模式,有的还靠电话和函寄来实现联系。所以,我们需要研究讨论的是要建立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网络文献传递服务体系和模式,为更广大的公安文献用户高效服务,保障公安文献服务的长远发展。

公安院校文献传递服务的开展离不开文献资源共享的大环境背景,同时也应符合公安院校文献传递的相应特点。在公安高等院校文献服务单位间建立区域性、专业性的文献传递工作平台是开展这一模式研究的基本要求。这一工作平台应该具备现代化、集中性、分布式的相应特点。

1)现代化

公安文献传递的现代化要求,是因为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概念和服务要求已经被广大读者所熟知和渐渐习惯,当前时代和未来发展的趋势都要求公安院校图书馆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文献传递手段来满足读者快速和及时的文献传递需求。

2)集中性

文献的集中管理和服务提供是文献保障的基础,虽然文献传递的单位是分散的,但集中式的信息检索与发布交流平台却是提供文献传递服务交流的前提。这种集中性在不同的文献传递管理模式中的体现方式可以不同,后文将在基于区域文献保障体系的公安文献传递系统中继续分析这一特点。

3)分布式

与集中性相对,文献传递单位的分散性也同样决定了分布式管理与服务的特点,相对于集中性的统一平台,分布式管理和申请满足的实现方式既灵活快速,又能够节约资源集中管理的成本,适合公安院校专业文献共享的需求。

针对公安院校间开展现代文献传递服务的要求,选择地域性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作为提供公安文献传递服务的基础平台就十分合适,地域性的特点使其平台具有集中性,而专业学科领域文献提供单位的选择则可以灵活地为服务实现分布式要求,北京地区高等院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简称Balis(Beijing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即是这样一种工作平台。

3 基于地域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平台的公安院校文献传递服务模式

北京地区高等院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是由北京教委支持,目前服务于北京地区高等院校成员图书馆广大读者的地域性文献共享共建服务体系,其原文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采用全额补贴的方式,实现文献资源的非返还式和返还式免费传递[2]。以其原文传递系统为例,涵盖了北京83所高校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国家科技文献中心(NST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的文献资源保障范围,实现系统成员内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文献等的电子版全文传递。各成员馆藉此平台,根据相关规范和流程,就可以实现读者注册审批、在线发送申请、电子版全文传递的整个服务工作。

图1 Balis原文传递服务流程

这种已经开展起来的地域性文献保障服务工作为建立现代化的专业性(如公安)文献传递服务模式和体系提供了极好的实践经验和平台基础。通过拓展这一服务形式,研究能够使之应用于各级各类公安文献服务单位的现代化公安文献传递服务模式和相关规范,既可以在节约开发成本的基础上实现公安文献资源保障的基本要求,又能够使地域文献保障服务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通过对平台操作及体系运行方式的分析,以及与系统管理中心及众多参与文献传递服务的单位交流探讨,公安院校文献传递服务完全可以搭建在此基础之上,以集中平台、中心节点、分布服务的方式实现现代化意义上的网络文献传递服务。这一模式的服务不仅可以把公安文献资源通过中心节点的形式集中提供给各地公安院校,而且可以通过多向分布服务方式使各地公安院校共享系统内成员的文献资源(北京高校文献资源)。这样既满足了公安专业领域读者的文献传递需求,又扩大了系统内文献资源的共享范围,宣传了系统服务,同时提升了成员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下面我们详细解构这种中心节点(公安大学)——读者分布(公安院校)的管理服务模式,针对性地说明其集中性和分布式服务特点。

1)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为中心节点的公安文献传递管理服务模式

实际上,在Balis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内的原文传递服务中设有学科服务馆,这一设置在一定意义上即反映了对专业领域内的文献传递服务要求,只不过此类学科服务的所指范围比较宽泛,如专业泛指为医学、理工、社科等,成员馆读者仍隶属于各自本地馆,而请求则是在不能确知馆藏单位或无法获得满足后通过转发学科服务馆的方式来予以实现。

中心节点——读者分布的管理服务模式在确立某专业学科服务馆的基础上,读者统一注册为中心馆读者,专业请求将统一发送给中心节点,实现系统内读者和服务的二次集中与分布。

根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图书馆在公安院校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将其作为公安文献传递服务的中心节点应是最佳选择。公安大学图书馆在文献总量和公安、法律、政治类文献的入藏比率上,均在国内公安院校中首屈一指,公安文献求全、法律文献求广、社科文献求精是其一直以来的文献资源采访方针,为各级各类公安院校读者提供相应服务也是其所负的使命要求。服务实践上,可采取集中平台——中心节点——读者分布的管理服务模式,通过系统依托(Balis网络服务平台),以公安大学作为统一注册服务中心,成员馆读者分布服务的方式实现具体操作。

在图2所示的公安文献传递整体服务模式中,公安大学图书馆是公安文献传递的中心节点,同时也是系统中的成员馆之一,可以专业学科(公安)服务馆的方式提供服务。各地公安院校图书馆由中心节点(公安大学图书馆)设立文献传递管理员账户,负责审批本地读者的在线注册请求,为读者账户进行充值,并培训读者和监督服务申请情况。即外地公安院校读者在系统中注册时,均选择中心节点作为所属院校,在相应字段填写或备注本地院校,读者注册审批由各地公安院校图书馆的文献传递管理员负责,中心节点通过各地公安院校图书馆来管理和指导读者利用服务,做好统计工作并提供集中专业资源和协调读者请求。读者注册通过审批后,可采用合适方式通过在线申请获得中心节点的专业文献资源和系统内所有成员馆的相应文献资源。这是实现公安文献传递服务的整体框架,除了集中平台的使用,公安资源的集中保障主要通过中心节点本地服务方式予以实现。

图2 集中平台——中心节点——读者分布的管理服务模式

2)公安文献资源集中传递的中心节点服务方式

在中心节点——读者分布的公安院校文献传递服务模式中,中心节点的作用除了作为外地公安院校读者注册的基站,更为重要的功能是作为专业文献资源提供服务的集中基础保障,即公安专业文献资源的提供将主要通过中心节点来满足。读者的此类申请类似于本地申请(虽然读者实际所处为外地),通过系统平台直接向中心节点发送本地资源申请。

图3 公安文献资源传递的中心节点服务方式

因为图书馆的本地资源多为内网访问资源,外地院校读者在检索本地资源直接填写文献传递申请上存在一定障碍,所以可以考虑为服务平台提供相应目录数据,这样读者即可在服务平台的联合检索中获得本地资源信息,提交传递申请。当然,本地资源的检索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为服务平台提供本地数据的方式也有多种,但因为不是所涉及整体文献传递计划的重点,在服务方式的结构图中就不一一列出了。

读者在线发送此类服务申请时应注意选择出借馆为中心节点,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图书馆,并通过系统平台获得具体反馈,包括是否成功和满足情况,中心节点的文献传递员根据读者在线填写的申请单进行处理,根据读者所在院校图书馆的协议方式和读者选择的文献传递方式进行传递。

这种中心节点本地资源保障方式很好地体现了现代文献传递的集中性特点,专业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以某种特定方式进行集中(学科服务、专业目录或平台检索接口),保障了专业学科院校间文献传递单向性的集中需求。这也是为地域性文献保障体系所作的服务拓展性探索之一。而公安院校成员馆间更为广泛的文献需求可以通过多向服务方式得到实现。

3)成员馆间的多向服务方式

读者除了可以向中心节点申请本地专业文献资源外,还可以通过系统平台向所有成员馆发送文献传递请求,依托北京地区高校的文献资源优势,互补公安领域所需的各类文献资源。如体系内所包括的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服务单位、国信所、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政法、社科文献资源等。读者根据检索馆藏地点选择发送请求的对象,也可以通过委托请求由中心馆转发申请。因为这类文献的馆藏检索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获得,所以无需中心节点参与,但因为读者均属于中心节点管理,中心节点的管理员也应关注读者申请状况和满足情况,及时通过读者所在馆操作员进行指导。

图4 在线提交的原文传递申请单

这种方式发送的文献传递请求将由系统内接受请求的成员馆文献传递员进行处理,虽然这种多向服务方式中的读者可能分布在不同地区,但由于均注册为中心馆读者,中心馆仍然可以通过在线查询本馆读者申请单的方式关注读者请求,协调申请的满足状况和指导相应公安院校图书馆解答读者咨询。这种成员馆间的多向服务方式体现了文献传递分布式的服务特点,充分体现出了网络化现代服务的优势。

通过上述对于公安院校文献传递服务整体模式的描述和具体服务方式的分解,我们可以看到,在组织和管理模式上,公安院校文献传递中心(即基于地域性文献保障中心的专业中心节点)负责设立各地公安院校文献传递管理账户,协调各馆的文献传递服务,提供服务支持和组织宣传推广活动,并可根据协议负责各地公安院校图书馆使用经费的统计和补贴发放,为各成员馆读者提供文献传递服务。这一模式无需考虑系统开发及维护,不需要设立专门业务机构,各馆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专兼职文献传递员,业务开展十分简易,实践性很强。在文献传递方式上,各地公安院校图书馆负责本地读者管理与指导,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代发申请或读者在线自助式申请。系统Web访问方式便于读者使用,易于上手操作。

4 问题探讨

虽然中心节点——读者分布的公安院校文献传递服务模式在具体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强、灵活性好。但这并不代表这一模式及相应规范就没有缺陷和问题存在,不仅存在,有些缺点还可以说是先天性的,应该让管理者和使用者都十分清楚这一点。首先,在文献传递的内容对象上,电子资源的全文传递不成问题,但在纸质资源的文献资源传递方式上,还有待探讨。是采用返还式的方式进行,还是通过复印扫描传递电子版等形式开展,也许需要根据本地需求情况和支持力度来决定,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和制度。如北京市内的返还式文献传递服务目前可以全额免费,但涉及外地的返还式服务则必须根据服务开展范围和力度进行调研。其次,在系统依赖性上。虽然该模式基于web访问的方式十分方便快捷,在易用性上具有优势,并且依托地域性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既节省了独立开发内部专业系统的成本,又成功融合了地域资源优势。但地域性文献资源保障的重心毕竟在于本地区,专业中心的设立虽然可以有效地起到协调作用,但系统的运行并不由公安专业中心馆来保障,服务模式也会在不特定情况下受到系统功能调整等影响。这些都将造成某些不确定性,对服务效率产生影响。另外,在公安院校间的横向资源传递与揭示上,该模式尚不能很好解决。当然,资源揭示是所有文献服务系统均面临的一个难题,而由于外地公安院校图书馆的读者均只能注册为中心节点读者,这样除了中心馆外的各公安院校间无法通过系统互发申请,使得横向资源共享受限,这是一个由于地域性所产生的先天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待通过进一步的努力。

5 结语

虽然存在若干问题,但我们知道,公安文献传递的现代化、网络化势在必行,基于地域性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公安文献传递服务模式不仅符合现代化文献传递服务的特点,系统特色突出,服务方式便捷,而且在实现公安院校间文献传递工作上现实可行,在资源共享和服务拓展上均有灵活创新之处。通过这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文献传递服务模式,开展实际的公安文献传递工作,造福公安读者,现代化公安文献传递才会不断进步和发展,贡献于公安科学知识的传播。

[1]赵冬梅.高校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的实践与思考[J].晋图学刊,2008(2):8-11.

[2]阙义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探索与思考[J].广东科技,2011(21):33-35.

[3]陈蓉蓉,唐惠燕,任延安.用户馆文献传递服务模式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2):106-109.

[4]王金秀,闫文轩.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实践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11):207 -210.

[5]向阿媚.高校图书馆三大文献传递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世纪图书馆,2011(10):51-54.

[6]刘梅.国内文献传递服务研究发展态势[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1):77-80.

[7]BALIS原文传递中心简介[EB/OL].http:∥balis.ruc.edu.cn/ywcdwz/index.html.

[8]BALIS馆际互借中心[EB/OL].http:∥59.64.144.53:8080/union/index.jsp.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公安节点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河南警察学院召开争创全国重点公安院校动员会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结合概率路由的机会网络自私节点检测算法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
公安信息化的同路人——华为构架云计算和大数据开创公安信息化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