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商务英语沟通的现实解读与策略范式

2012-03-16 09:10李天宇
对外经贸 2012年7期
关键词:芬兰母语商务

姜 峰 李天宇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一、引言

目前,在国内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过度强调书面沟通的格式要件和语法结构的准确性,在相关研究中,也对商务沟通中格式要件和语言准确有一定侧重。这不仅导致对学生商务沟通能力培养与建构的偏差,而且让学生误以为格式要件和语言准确是商务沟通的重点。而在现实商务工作语境中,尽管会与母语是英语的人士沟通,但绝大多数是和非英语母语者进行业务往来,使用的不再是传统的“标准”英语,有限的语言水平和非标准的语言用法不会阻碍沟通的顺畅和成功,沟通的有效性已经胜过语言的准确性。

二、通用商务英语沟通现实解读

(一)使用现状

Bartlett&Johnson(1998)提出,国际商务中有一种正在发展的英语,虽与标准英语显著不同,但它有自己的标准,且被非英语母语商务人士广泛接受并使用。非英语母语商务人士通过使用它更易互相沟通。Ellis&Johnson(1994)对此类英语进行过阐述:在词汇和表达方面不像传统英语那样丰富,也不太受文化因素的制约。可见非英语母语商务人士在商务沟通中使用的英语是不同于英语母语者所说的“标准英语”。与Firth将英语作为通用语(English as Lingua Franca,ELF)的定义有相似之处:为连结母语不同和文化不同的人们,选定英语作为交际语。在实际商务英语沟通情境中,使用的是一种共用的、文化中性的交际语,即通用商务英语(English as Business Lingua Franca,EBLF)。通用商务英语在商务沟通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从2011年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中可以看出,亚洲国家和地区占据5席,欧洲国家占3席。可见同非英语母语商务人士进行业务往来是主要趋势,通用商务英语的作用越显重要。

Johnson&Bartlett(1999)认为国际商务英语的发展遵循语言共性(universals of language):带有规则特征和简化形式,但这些非标准的特征和简化形式并未带来沟通问题。Louhiala-Salminen等人(2005)对瑞典和芬兰公司合并组成的两家跨国公司进行观察,分析两家公司的商务英语沟通情况后得到类似的结论,即非英语母语者的词汇和句法水平几乎没有妨碍沟通。可知在商务英语使用中,沟通的有效性胜过语言的准确性。

(二)能力维度

通用商务英语沟通中涉及广泛的沟通能力。Van Ek (1986)认为沟通能力由六方面组成: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策略技能(strategic competence)、社会文化能力(sociocultural competence)、社交能力(social competence)。其中语言能力即指词汇语法结构的准确性;社会语言和社会文化能力是针对社会文化语境的认知能力;语篇能力指书面语篇的衔接策略;社交能力涉及身份认知与建构;而策略技能是Van Ek重点强调的一项能力,即通过运用言语或者非言语策略以弥补语言知识差距与沟通障碍的能力。Douglas(2000)更加具体地将“专门用途的语言能力(specific purpose language ability)”视为由语言知识(language knowledge)、策略技能(strategic competence)和背景知识(background knowledge)构成的能力,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正是通过策略技能相互关联互动,从而形成用于专门用途的语言能力。

不难看出策略技能是通用商务英语沟通的关键,不仅可以缩小语言水平不足产生的沟通隔阂(communication gap),同时辅助商务沟通目的和内容的实现。

三、通用商务英语沟通的策略范式

关于非英语母语者对ELF的使用,Firth&Wagner (1997)表示对话双方共同构建的有意义的互动;当存在误解和不规则语言时,ELF对话双方仍认为他们的谈话是可以理解的、正常的。可见ELF沟通中双方均具合作性并追求共识,在商务语境下形成“言语调适”和“且不管它”的沟通策略。

(一)“言语调适”策略(speech accommodation)

言语调适意指人们在交流过程中调整言语特点(如:发音、词汇、语速等)以求被对方认同,缩小听说双方的不统一(dissimilarities)(Giles,1973)。其中的一种调整是趋同(convergence),即在言语、手势和姿势上适应对方。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交际中,这种趋同的言语调适包括调整语音、重复对话者,语码转换,同义转述和简化语言。

Connor(1999)分析了芬兰商人和瑞典、挪威、爱沙尼亚商人使用英语进行书面交际的实例。分析表明,商人们沟通中均运用言语调适策略,强调相互可理解性。其中存在一个被称作“向下调适(accommodating down)”的有趣现象,即尽管对话者能够表达标准的语言形式,但是他们还是使用非标准的发音和语法。也就是说,在语言学习中被认为是错误的形式,在国际商务英语沟通中被策略性地运用,帮助实现有效的沟通。Connor通过渔业进出口公司中一位芬兰商人的函电列举这一现象。尽管他的英文水平很高,但当他与英文水平较差的客户打交道时他对语言进行了简化。如图1中他写给爱沙尼亚供应商的发货提示。在该提示中,芬兰商人使用简短的句子,运用非标准的语法形式,例如“It will send to Helsinki”句中没有使用被动语态,标准语法形式应该是“It will be sent to Helsinki”。相比之下,在给英语水平较高的日本买方的传真(如图2)中,语言相对复杂一些,正确使用了被动语态。

Connor表示该芬兰商人不仅在语言层面适应客户,也根据客户关系和客户的文化背景做出调适。写给日本客户的传真要比给爱沙尼亚客户的更客气和标准,一方面是因为作为卖方,芬兰商人要用更恭敬的语气;另一原因是芬兰商人认为日本人向来注重礼节,因此要适应客户的商业文化。

可见国际商务活动中为了达到融合目的,人们有趋同的内在要求,在实际的国际商务英语沟通中言语调适策略应用较频繁,有助于实现通用语下的有效沟通。

(二)“且不管它”策略(let it pass)

图1 某芬兰渔业进出口公司写给爱沙尼亚的发货提示传真

图2 某芬兰渔业进出口公司写给日本客户的传真

Firth(1996)分析两家丹麦国际贸易公司日常业务往来的英语电话录音,观察到会话者面对偏差的语言行为能够通过各种交际和话语手段确保ELF沟通正常进行,将其中一种手段定义为“且不管它”策略(1996)。该策略是指会话者暂且不管误用或者不清楚的词汇、读音以及语法,认为这些暂且被忽略的内容会随着对话的进行变得清楚或者变得无关紧要,会话者更关注语言内容而非语言形式。“且不管它”策略体现ELF会话的目的性,会话双方共同构建“正常(normal)”会话,不纠结于不清楚或不规则的语言,不修正会话(repair)以便让互动次序(interactional order)正常进行,最终顺利实现会话的目的。Ellis和Johnson(1994)也表示在商务语境下对语言意义的严格较真(fine distinction)并不那么重要。

图3 丹麦贸易公司员工与叙利亚客商对话片段

图3是Firth记录的丹麦贸易公司业务员与叙利亚客商的英语电话录音。对话片段中,Firth指出第12~14行中B说到“Melko is going with United products by the worst quality”,而H没有在意B语言上的失误(going with和by the worst quality),保持会话内容顺利完整进行。H在第11行和第16行作出的答复表明对话双方实现了沟通的目的,也体现出H在会话中暂且不管的语言失误的确是无关紧要的。

针对“且不管它”策略,Firth同时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何种类型的语言误用和不清楚可以暂且不管,会话者容忍的程度是多少。Firth(1996)表示暂且不管的是在交流上无足轻重的(interactionally non-fatal)内容。鉴于会话者采取“且不管它”策略是为了交换信息,顺畅实现交际目的,因此更准确地说,暂且不管的内容应该是对业务信息无足轻重的语言误用或者不清楚的表达。

四、结语

在国际商务交际的真实语境下,英语沟通更多地发生在非英语母语者之间,他们使用的是一种共用的、文化中性的通用商务英语。实践表明非英语母语者的词汇和句法水平几乎没有阻碍沟通,而沟通策略才是有效商务业务往来交际的“助推器”,同时在国际商务沟通中已形成惯用的策略。言语调适策略和“且不管它”策略是众多研究者在跨国企业观察大量交流实况后总结出的沟通范式,它们不仅弥补了语言水平不足产生的沟通障碍,同时有助于实现商务沟通目的。在沟通策略基础上形成的话语能力(discursive competence)将会是今后通用商务英语沟通研究中的新领域。

[1]Bartlett,C.,Johnson,C..Is business English a pidgin?[J].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Training,1998(1): 4-6.

[2]Connor,U.How like you our fish?Accommodation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rrespondence[C].M.Hewings& C.Nickerson.Business English:research into practice.Harlow:Longman,1999:115–128.

[3]Douglas,D.Assessing Language for Spec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4]Ellis,M.,Johnson C..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5]Firth,A.The discursive accomplishment of normality:On“lingua franca”English and convers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6(26):237–259.

[6]Johnson,C.,Bartlett C..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What should we be teaching?[J].BESIG Business Issues,1999(3):8-9.

[7]Louhiala-Salminen,L.From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to message exchange:What is there left?[C].C.Nickerson& M.Hewings.Business English:Research into practice.London:Longman,1999:100-114.

[8]Louhiala-Salminen,L.,Charles,M.et al.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in Nordic corporate mergers:Two case companie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5(24): 401–421.

[9]Rogerson-Revell,P.Particip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eeting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8(27):338–360.

[10]Van Ek,J.A.Objective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Vol.1:Scope[M].Strasbourg:Council of Europe,1986.

[11]陈赣萍.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构想[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2):127-129.

[12]李媛.浅谈商务英语信函写作[J].才智,2012 (1):164.

猜你喜欢
芬兰母语商务
母语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在芬兰坐火车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母语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商务休闲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