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云南文山壮族纸马舞

2012-03-20 00:31白云武
文山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纸马屈膝文山

白云武

(文山学院 音乐系,云南 文山 663000)

一、纸马舞的历史背景

文山壮族纸马舞,是流传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马关县、砚山县等地的壮族舞蹈,在文山市主要流传于牛头寨、攀枝花下寨、水车寨、禾木坎、新平坝一带的壮族布岱支系居住区。

壮族纸马舞历史悠久,[1](P21)据记载起源于宋朝。目前,其来源主要有两个传说:其一,据《文山县志》载,[2](P703)壮族先祖曾随白马将军出征,后因迷路滞留本地为民,为纪念将军而作纸马舞;其二,据现在生活在壮族布岱村寨(新平坝、牛头寨、禾木坎)的老人说,[1]古时壮乡人民经常遭到敌兵骚扰。有一天,一伙敌兵把山上放牛的小孩和牛群抢走,寨子里的男人闻讯后,便组织起来前往追赶。众多敌兵趁寨里男人外出之机攻打寨子,情况十分危急。这时,一个名叫王三姐的壮族妇女率领全寨妇女,身背大刀,女扮男装,关住寨门,准备迎战。王三姐吩咐大家立即扎做纸马,挂上马铃不断地摇动,并向寨外高喊。顿时,铃声、喊叫声响彻云霄,敌兵听到寨子里的高喊声和马铃声,以为有重兵埋伏,迅速转头往回跑,没跑多远,又遇到追牛返回的壮年男子队伍,他们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壮年男子队伍把敌兵杀得狼狈不堪、落荒而逃。此后,敌兵再也不敢来进犯村寨。王三姐凭借智谋击退敌兵的故事,传为佳话,壮族人民为了纪念王三姐,便把跳纸马作为驱鬼降魔,保佑平安的活动。

过去,壮家中老年妇女过世后,孝女都要请民间艺人表演纸马舞,表达对亲人养育之恩的感激和对死者品德的赞颂。如今,纸马舞经历代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群众娱乐性的表演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纸马也由原来的单一颜色演变成彩色布马,更注重美感和装饰性,舞者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上百人,不论婚丧嫁娶,喜庆节日或是迎接宾客都有纸马舞的表演活动,现在的纸马舞备受壮族人民的喜爱,成为壮族人民特别推崇的舞蹈形式。

二、纸马舞的艺术形态

文山壮族纸马舞的舞蹈内容及表演都非常简洁,动作大多模仿生活、劳作的动作。从其发展的多功能性及表演形式的多变性分析,其舞蹈肢体语言的风格具有共性特征。目前,由于各县各村寨文化发展的差异等原因,导致纸马舞的个性各有不同,风格也有所差异。

从文山纸马舞的总体风格看,它们都具有微屈膝、悠颤跳、提摇等特征。也就是说微屈膝、悠颤跳、提摇是纸马舞蹈艺术的共性,在表演纸马舞时,极少会有僵直的状态,即使有也是动作过渡间的一瞬间,因此在跳小跳步、颠跳、旋转等动作时,无一不是微屈膝、悠颤跳、提摇的状态。这个特点在学跳纸马舞时成为掌握技术的关键。微屈膝、悠颤跳、提摇在壮族纸马舞中是形成其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马关县、砚山县跳纸马舞时,悠颤、提摇动作幅度较大,中间多夹杂跪、翻等舞风古朴而又活泼的动作。而文山市的纸马舞是通过微屈膝、悠颤跳、提摇带动全身而舞,动作幅度不大但舞风生动逗趣。

文山纸马舞的微屈膝、悠颤跳、提摇的舞蹈艺术特征,凝结着文山壮族人民长期以来农耕生产劳动的艺术动作要素。这些动作要素,虽然经过漫长的历史,但仍保持着它独有的特点,带着原始古朴的风韵。其风格特征的形成,离不开文山壮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随着历史的延续而自然形成。纸马舞中的“微屈膝”是指下肢腿部动作的自如灵活。文山壮族长期居住在水边,擅长稻作,每日生产劳作,要下河上山,在稻田中往返。这样的劳动生活是形成两腿微屈膝的基础。“悠颤”是指动作在上、下衔接的过程中自然不散架,里面的“悠”突出壮族人民挑水担谷时的悠摆神态,天长日久,这些生活中的习惯动作必然渗透到舞蹈艺术之中。“提摇”是指上肢动作中手腕、手臂带动马形道具做各种形象逼真的马姿神态,有刚有柔。壮族的历史中有战争,马是古代壮族人民在战争中的重要伙伴,纸马舞之所以选择马形道具,也是对祖先和战马的歌颂与缅怀。

(一)纸马舞的表演形式

纸马舞一般为女子群舞形式,舞时借助马形道具。马形道具用竹篾扎成腹部中空的马形状,再以纸或布裱糊绘制而成,有头有眼、有耳有嘴、有身有尾却无脚,用彩珠珠链、花瓣、铃铛等作装饰。舞前,舞者从纸马的腹部空心处钻入,把纸马套在腰间,双手提着纸马的腰部上下、左右摇动作舞,表演形式壮观,场面热烈。[3](P168)古时跳纸马舞还伴以舞木刀、木棍、拂尘或带面具,现今壮族村寨表演的纸马舞已很少有伴舞出现。

(二)纸马舞的动作要素及套路

跳纸马舞时重拍向上,其动作以抖、踢、跳、转为主,多为单脚起跳,单脚落地。每当左脚为主立腿时,右脚向左前方或右旁跨步;右脚为主立腿时,左脚向右前方或左侧跨步。跳到第4拍时,多有停顿并且脚多为后勾。如果是向前跨点步时,前脚掌多为在地上点两下。舞者与前后的舞伴步伐和节奏互相照应,起跳的左右脚、步伐和节奏都必须是统一的,然后有节拍地提摇马身,晃动马头。动作套路一般分为马找伴、马摆尾、马斗嘴、马抬头、马刨土、马踢腿、马打滚、马跳沟、马转圈等,动作形象生动逼真、简单质朴,多模仿马的动作形态。舞动过程不断地变换圆形、菱形、方形、三角形、放射形等图形。让“马”群作互相咬、踢、厮斗的形态,舞场上马铃叮当响,逼真得如同在战场上。纸马舞的多数舞蹈动作是外柔内刚,柔和古朴。在跳纸马舞的动作过程中,必须掌握“微屈膝、悠颤跳、提摇”的基本要素和重拍向上的特点,才能完整地体现纸马舞的艺术风格,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传统舞蹈的主要特征。

(三)纸马舞的节奏特点

纸马舞的表演自始至终用马铃铛、锣、鼓、镲等打击乐及弦子和箫伴奏,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打击乐的基本节奏是:仓咚仓咚仓咚仓咚,此节奏起伏变化不大,但稳定、坚实有力,不断反复再现。腿部配合节奏,以悠而韧的“颤跳”运动方式来体现纸马舞的动律节奏特点。

三、纸马舞的传承与发展

(一)探究纸马舞的历史意义

纸马舞是文山壮族祖先崇拜的产物,反映了壮族先民的丧葬祭祀习俗和传统舞蹈形式。[4](P239)其表现形式和发展过程反映了壮族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对研究壮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纸马舞的发掘和保护,不仅能丰富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容而且是研究壮族的稻作文化、服饰文化、祭祀文化等活性元素的获取途径,可拓宽中国民族文化的研究空间。

(二)传承和发展纸马舞的现实意义

在挖掘、整理、传承原有纸马舞的基础上,全面发展纸马舞,使之与新时代的要求相适应,并在新时代里谋求新的发展,具有丰富民间舞蹈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省、州、市各级领导很重视文山壮族纸马舞,各级文化业务主管部门也加大了对纸马舞的指导力度,使纸马舞具有了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纸马舞经当地民间艺人的长期传承,表演风格和表演技巧大多被保存下来,但要更全面地发展纸马舞,还必须在原有纸马舞的基本动律、基本造型、基本动作的基础上,用新理念、新手法进行创作,使之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多年来,文山本土舞蹈艺术家和一些知名舞蹈编导,对纸马舞进行了深入研究,不断发展纸马舞,编创了不少以纸马舞为素材的舞蹈作品。如:《手绢纸马舞》、《铜鼓纸马舞》等等。这些舞蹈都是以纸马舞的基本动作为素材而发展创作的。通过继承与发展,纸马舞具有了新的动感、新的魅力和新的时代节奏。

总之,文山纸马舞起源于民间,是壮族人民智慧和审美追求的结晶,是一颗绽放着壮族民族风格和地方民俗特色的奇葩,是壮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积淀,集中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性格及生活情趣,形成了壮族舞蹈文化多元性的特征。

在众多民间艺术均已失传或变味的今天,保护与传承纸马舞,对于壮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开发、普及、利用、推广等,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维护民族团结,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拓展文化研究空间,促进社会和谐均具有深远的影响。

[1]文山州民宗委古籍办公室.文山州少数民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壮族卷[Z].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2]文山县志编纂委员会.文山县志[Z].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3]年鉴社.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志(第五卷)[Z].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4]金涛,岑云端.壮族舞蹈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 杨永福)

猜你喜欢
纸马屈膝文山
纸马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coupled waves between fast magnetosonic wave and slow Alfvén wave in the laser-plasma interaction
What can you do?
文山肉丁
Hard Work Is just a Tool.But Where Do You actually Want to Go
都市花园
文天祥与文山肉丁
山歌唱文山
仰卧屈膝牵抖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例临床观察
纸马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