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过硬 何惧抽查

2012-04-01 20:48胡立彪
大众标准化 2012年10期
关键词:酸败密集监管部门

□ 胡立彪

质量过硬 何惧抽查

□ 胡立彪

九月是“质量月”,没有哪家企业愿意在这个月里被揪出点问题成为反面教材。一般都是,这次第,怎一个小心了得。然而,就有个别企业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非要赶在这 节儿上弄出点幺蛾子出来,被抓了典型,结果把自己搞得凄凄惨惨戚戚。

9月8日,光明乳业接到数千名消费者的投诉,反映光明一款鲜奶出现酸败变质情况。对此光明反应倒是挺快的,立马在官网发公告澄清称,该批次产品出现酸败问题是由于“移库过程中车辆温度没达标”所致。可配送公司却大呼冤枉,坚称是奶厂员工失误“关冷库门时把冷气关掉了”。一个管产一个管送,一个大明一个二明,可监管部门不管问题出在谁身上,板子最终要打在家长老明身上。9月11日,上海质监向光明乳业下达整顿通知书,要求企业按照规范生产,开展车辆、冷链管理大检查,加强员工岗位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被整顿,正伤心,而在监管部门的花名册里,光明“却是旧时相识”:算上今年6月15日,安徽颍上县多名小学生饮用光明奶出现不适;6月26日,新上市的光明优倍被曝渗入清洗液;7月20日,光明奶油和减脂芝士片在广州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光明4次出现奶制品质量问题,频次之高,业内少有。更少有的一种情况是,纵使有这么多问题,光明老总郭本恒却视问题而不见,在8月底召开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18次年会上放出“抽死人”的狠话——去年国家抽查光明乳业4 553次,没有一个指标不合格,今年上半年已经抽查了2 600多次,这么抽会抽死人啊!

去年抽查的次数是一定的,但“没有一个指标不合格”却一定是不一定的,这从近3个月就被查出众多问题这一点可以看得出来。有论者指出,由此可见,就算实施了为光明乳业所抱怨的如此密集的抽查,而光明乳业仍是隔三差五出问题,事情明摆着,如果光明这样的企业不被抽查、不被密集抽查,那就是质量监督部门的失职。质量监督部门对光明乳业产品质量的密集抽查,正对应了光明乳业的市场形象,它的确“配得上”其抱怨的密集抽查。以光明如此口实,及中国乳业疮痍满身的当下处境来看,不这么抽才会死人。

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歪”。光明乳业自然是当不起这句话了,不过,以其“抽死人”的逻辑看,它还是自认“很正”的,如其在那次年会上所言,“生产硬件配备世界领先,管理水平也不差,检测手段、质量控制等都很先进”,既如此,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标准,品质过硬,那就无惧监管部门的抽查,甚至表现出“查不出问题倒为企业做了广告”的淡定。然而光明哪里谈得上什么淡定,一抽就烦,一抽就急——想想也是,配送公司管不好,送货车冷藏车温度时高时低;设备维护看不住,生产牛奶流水线渗入清洗用碱水;员工记性不好使,随手关灯、随着关门还随手关了冷气……这么多最基本的质量管理细节都没弄好,不出事才怪,不被查出事才怪。

事实上,对企业产品进行监督抽查是监管部门的正常工作,恰是监管部门的频繁抽查,才是对产品质量安全的负责。从统计学角度说,抽查次数越多,抽查样本越齐全,抽查结果就越真实可靠,越能够说明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误伤。这样的抽查会倒逼企业严把产品质量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抽查倒是对企业品牌和社会形象的负责。什么时候企业不惧“抽死人”,而是把频繁抽查当作督促自己前进的动力,什么时候企业就真的强大了,市场就真的健康安全了。

猜你喜欢
酸败密集监管部门
黄酒贮存陈酿关键酸败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
耕地保护政策密集出台
浅谈市场监管部门在儿童青少年肥胖中的防控措施
密集恐惧症
扬州江都区推进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
油壶刷干净再装新油
高压静电处理加热对鸡油理化特性的影响
监管部门严查直企退换货
谈“魏则西”事件背后的制度问题
全球导航四大系统密集发射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