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打印机,下一个大事件

2012-04-02 18:40卢宝锋
电子知识产权 2012年11期
关键词:安德森克里斯打印机

文 / 卢宝锋

3D 打印机,下一个大事件

文 / 卢宝锋

最近看到不少有关3D打印的新闻,感觉3D打印突然成为一个热点。为了验证一下这个“感觉”,笔者做了一个实验:使用Nexis的全球新闻数据库,设置了同样的检索条件,结果发现,最近一年,相关新闻416篇,最近两年,580篇,最近三年,715篇。虽然由于检索条件的限定,新闻数量会比实际的少,但过往三年的简单数字非常直观地说明,3D打印这个话题在逐步升温。

曾经提出长尾理论的克里斯·安德森最近辞掉了自己在《连线》做了11年的主编职位,加入3D Robotics的公司做CEO,开始逐梦3D打印。不过,3D打印的历史要远远大于三年。26年前,查克·赫尔(Chuck Hull)获得了一项叫做“立体平面印刷”的专利,同年他创办了3D Systems公司。其后又出现了采用“熔融沉积成型”技术的Stratasys公司,基于“选择性激光烧蚀”技术的DTM公司,以及依赖喷墨技术3D成型的Z Corporation。

20多年来,各个公司不断改进技术,降低工艺和材料成本,但即便如此,这项技术更多地是用于航空、军事以及汽车制造等行业,由那些懂得复杂技术的工程师运用和操作。而3D打印之所以越来越热,是因为越来越多的非“技术人员”也可以利用3D打印来将自己头脑中的抽象创意具体化,3D打印逐渐从大型公司和实验室走出,来到先行者的桌面上。

今年1月,3D Systems公司推出了他们第一款用于家用的取名为“Cube”的3D打印机,还推出一个Cubify.com网站。现在你只要花1,299美金,就可以买到一个家用的3D打印机,可以给自己的孩子设计玩具,让家里的照片立体起来,将你自己的艺术天分发挥出来,做一些小摆设和艺术品。虽然“Cube”制作出来的东西看上去还有点粗糙,但其意义在于,当一项技术由一个小众的技术人员操作变成可以为数以亿计的普通人所运用时,它就激发了爆炸式的想象空间。这也难怪前面提到的克里斯·安德森会认为3D打印“是比互联网更大的事情”。

也许有人认为克里斯·安德森的比喻有些夸张,但我们可以回想在互联网诞生之后它是如何改变每个个人的表达方式和渠道的。3D打印也许能让每个个人成为“生产者”,创造出哪怕是“小众”但独一无二的“个人风格和智慧”,最终形成一个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一个“长尾”。

笔者对于“3D打印”这个概念有点不同的看法。 “打印”这个词虽然易于理解,但却降低了这项技术的冲击力。实际上,随着这项技术的日趋完善,它的作用是把人的抽象智慧实体化,甚至把人脑中的幻境变成可以触摸的真实世界。

不过在我们天马行空地畅想未来时,也不得不面对眼前的现实。首先是近年来的专利大战,让“3D打印”也蒙上了被“过度专利垄断”的阴影。内森·麦沃尔德,是微软前任CTO及专利运营公司Intellectual Ventures的创始人。他已经设法在3D印刷数字版权管理(DRM)方面得到一项专利。当然,一些国际组织,例如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EFF,电子前沿基金会)也看到了现代专利制度对于3D打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可能造成的阻碍。它希望普通大众能够尽可能多地向它提供所有关于3D打印设计和制造的技术,并查找潜在的、有可能提交的专利申请,这样一来,一旦有人将之前一些技术据为己有并申请专利,EFF 就可以通过人们提供的证据来阻止专利获得授权。除了“过度专利垄断”的担忧,“3D打印”还可能遇到一个新的版权法上的问题。当我们“打印或复印”平面作品时,现有的版权制度可以进行解释和规定,但当我们把一个平面作品 “立体化”以后,原平面作品的版权是否应该保护,如何保护则成为一个问题。

梦想是美丽的,现实是曲折的,除了法律和制度上的困扰之外,需要突破的现实仍然是技术性的,例如打印的材料选择性较少、成本较高、工艺复杂,个人和家庭“3D”打印出来的结果还比较粗糙。不过,看看我们如今身边这些变革性的产品和服务,又有哪一个不是来自于很久以前那些华丽的梦想呢?

猜你喜欢
安德森克里斯打印机
电影界的“强迫症之王”——韦斯·安德森
打个比方
定格动画的新阐释——安德森和他的《犬之岛》
纪念与致敬 CP3 XI 克里斯·保罗 CHRIS PAUL
另类3D打印机
克里斯·埃文斯 论队长的独一无二
打印机基板大型注塑模具设计
FDM型混色3D打印机的设计
正已烷职业中毒防控——安德森模型的应用
寻觅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