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毁灭

2012-04-08 22:28王晓
看天下 2012年29期
关键词:自杀者王刚念头

王晓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抑郁症患者“走饭”曾在微博上用33个字对死亡进行着轻描淡写。该条微博通过定时发送工具,在“走饭”死后第二天被发出,随后的十几天里被人们转发了八万多次。

之前的数条微博中,“走饭”也流露出厌世的念头,“我也不想说这个世界什么坏话了,都是我不好”;“日子每一天都在往好的方向走,但每一天过得都不好,就是这个状态”;“我已经在尽我最大的能力等死了”;“意义这种东西,有意义吗”……

“基本上每个精神科医生都遇到过自杀的患者。” 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副主任王刚透露,10%—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会选择自杀。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李献云提供的另一组数据显示,根据对北京市50家综合医院198个重性抑郁发作者的调查结果,65%的人有过想死的念头,50%有无望感,真正有过自杀行为的占7%,24%亲友和熟人有过自杀行为,64%从未因心理问题寻求过任何帮助。李献云特别强调,该调查只针对综合医院,综合医院抑郁症患者病情比专科医院轻些。”

国外有研究人员发现,年老情感障碍患者比年轻者更容易发生自杀。此外,男性抑郁症患者自杀死亡的风险为女性的3—4倍,而自杀未遂者中,女性为男性的3倍。这与两性所采取的自杀方式有关,女性较多采用服毒、吞异物等较温和的方式;男性则多采用上吊、跳楼等较剧烈的方式。

“其实好多生命都可以挽回。”王刚回忆了一下大部分死亡病例后发现,基本都是患者本身不接受这个病,拒绝用药、住院,以致最终产生了强烈的自杀意愿。

王刚接诊过一位年逾七旬的抑郁症患者,因嫌医院条件不好,拒绝住院,在医院附近包了个宾馆住,家里人轮流陪着。三四天后,王刚接到电话,说患者跳楼自杀了。

有研究显示,约80%的自杀者曾在行动前以各种形式表露过自杀念头;亦有抑郁症患者会选择微笑式自杀,用笑脸迷惑周围的人,在大家放松警惕的时候,结束生命。

患者们自杀的方式更是千奇百怪,但大部分经过了缜密且长时间的谋划,并认真写下了遗嘱。在美国,人们更喜欢用枪,或把自己关在汽车里,找根管子,一头接着尾气管,一头从后座伸进驾驶舱。然后把车发动,怠速运行。

“我问过一些自杀未遂的人。”王刚透露,这些人一致认为,从楼上跳下来的那一刻,并没有恐惧,大地反而会让他们产生皈依感。此外,抑郁症患者最大的特点就是指向自身,将所有问题归到自己身上,觉得自己的存在给别人添了麻烦,认为自己的毁灭是让别人得以解脱。

李献云所在的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成立于2002年,主要职责是“开展与自杀及预防自杀有关的研究工作,提供与预防自杀有关的社会服务”。其干预的对象,一是经常在医院门诊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二是打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并热切表露出自杀意愿的人,三是综合医院急诊室就诊的抑郁癥患者。

“其实无论是抑郁症病人,还是其他想要自杀的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一方面想死,一方面还想活。”李献云分析,“但对他们来说,活着找不到解决目前难题的办法,那死就成了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

李献云等人最常用的干预手段,是认知行为治疗或问题解决治疗。前者是从认知层面调整患者的想法,帮助他们修正之前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面对同一件事的时候,人们会有不同的解释,这跟他们之前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有很大关系。我们要做的就是教会他们如何从积极的角度解读事件,如何客观地看世界。”李献云进一步解释。

问题解决治疗,则是帮助患者把问题理出来,系统地一步步去解决。而一旦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对方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可以掌控生活,自杀念头也随之慢慢打消。

赶到自杀现场进行干预,也是李献云等医生们平时要做的。“这种时候,自杀者的思维往往很僵硬,只集中在自杀这件事上。而医生们则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对方从他的思维中拉出来,让他回到现实。我们需要把他想活的力量、牵挂的东西了解到,用这些把生命挽回。”

“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按照现有的治疗手段,只要就诊,大部分人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控制,总体上还是比较乐观。”王刚最后表示,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关于抑郁症的全国性流调,“这个数字很关键,是决定未来方向的,但目前我们还没有”。

猜你喜欢
自杀者王刚念头
自杀案件如何定罪
早晨锻炼
日本将出台新法防范自杀
自杀公寓
鱼和水
名人读意林
你报我写
无忧踏青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