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诺贝尔文学奖致敬

2012-04-08 22:28刘原
看天下 2012年29期
关键词:梁羽生苏童郭靖

刘原

诺贝尔的幽灵,最近正在高密上空徘徊。当地官员准备斥资数亿打造红高粱文化,在莫言老屋一带种植万亩高粱,每亩补贴1000元。这真是神来之笔,但我总是担忧,高粱地是一块并不华美,甚至连虱子都找不到的破棉袄,有哪个游客会傻乎乎去看庄稼呢?真要弘扬红高粱文化,须将其打造成野合圣地,在田垄边竖大屏幕不分昼夜地播放姜文和巩俐的喘息——就像庐山几十年如一日播放郭凯敏和张瑜洗澡一样。作为配套设施,还要在田边矗立起一排自动售套机,抓旅游不能忘了抓计生。

除了我这类老文青之外,在过去几十年里,只怕没几个中国人知道高密这个地方。这些年间,甚至已经没什么人再读小说,感谢诺贝尔,让储藏室里一台落满灰尘的缝纫机忽然明眸皓齿起来,而且连它的产地都成了圣地。

在过往的百年间,中国基本是没多少文化的,亦从不知敬畏文化,忽然有一日幡然悔悟珍惜文化时,那一定是钱袋子作祟了。西门庆故居、孙悟空故里的勃兴,都跟GDP有关,跟四大名著毫无关系。

把小说里的情节还原成实景,我认为是很有挑战性的创举。好在莫言拿了奖,还原高粱地不算难,当年张艺谋拍电影时只花了几万元就在高密造出了100多亩红高粱。我在琢磨,要是苏童拿了这个奖,也还好办,满苏州大街小巷挂满红灯笼就是了,无非是看起来有点像红灯区,当然前提是评委们青睐的是《妻妾成群》,倘他们最推崇的是苏童的《罂粟之家》,种与不种都很犯难;余华若是拿了这奖,海盐当地要布置外景就颇困难,演皮影的,赌博的,啃树皮的,土法炼钢的,每天得雇不少人在街上游荡。张艺谋的片子真是害人。

两年前我去过襄樊,那座城市曾与南阳PK,都说诸葛亮在本城领过失业低保,后来襄樊改名襄阳,还拟建郭靖黄蓉雕像。雕像这种死物远不如高粱那种活物,缺乏生气,襄阳应该找个像黄日华的汉子,每天从城墙上跃下表演翼装飞行,以此向持袍飞向蒙古军的郭靖致敬。城楼下还须安排一群莽汉调戏少女,忽然齐刷刷抖著血淋淋的咸猪手惨叫,然后那酷似翁美玲的少女娇俏一笑:软猬甲,帮你远离一切棍棒威胁,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一座城与一个人有多大关联,很难说得清楚。越是闭塞无名之地,越喜欢炫耀出产的名人。我外婆家的百米之外,便是梁羽生公园,我曾居住的某个南方城市甚至连梁羽生这样的腕都没有,惟有胡兰成短暂寄居过,要建也只能建个“张爱玲前夫纪念馆”。

湖南遍地是名人故居,倒不爱吹嘘,显是司空见惯。岳麓山上的众多名士坟包,都装满着一棺材一棺材的故事,我亦不觉得那些故事跟今日长沙有多大勾连。我生活在长沙,只有去年深刻感受到一个人的存在,就像高密官员感受到莫言的存在——那是去年度的大陆首富。我每次下夜班,站在一地的星光下,就会想起自己一辈子挣的钱,都不如同城这位老兄的零头,然后就想长夜痛哭一番。好在这老兄今年因股市变化跌出首富位置,我压力顿除,再也不会失眠啦。

高粱地救不了高密经济,郭靖像救不了襄阳旅游。莫言获奖后,定然有不少曾经酷爱野合的土鳖大批量买莫言小说装饰自己的书橱,而几乎看过莫言中前期所有作品的我,如今只看某类动作片。中国再出十个莫言,这依然是一个不读书的年代。

猜你喜欢
梁羽生苏童郭靖
浅谈苏童小说《刺青时代》中的创伤书写
武侠小说宗师梁羽生的养生妙招
梁羽生与林萃如的爱情江湖(上)
郭靖与华筝的十年,与黄蓉的一天
梁羽生:遇一人白首,择一人终老
郭靖对黄蓉言听计从只因亏欠
被冤枉
熊孩子郭靖的成功之道
善用物情,善解人意
大师梁羽生“侠骨丹心”的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