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女性农民工生存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对358名女性农民工的调查

2012-04-09 04:52张红杰刘凤阁孟祥红
关键词:农民工

张红杰,刘凤阁,刘 辉,孟祥红

(河北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新形势下女性农民工生存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对358名女性农民工的调查

张红杰,刘凤阁,刘 辉,孟祥红

(河北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新形势下,女性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面临比男性农民工更多的排斥与歧视,在生活和工作上要承受更多的困难与挫折。在对保定市女性农民工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基础上,对新形势下的女性农民工的生存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她们生存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女性农民工;生存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壮观的农民工大潮,其中女性农民工的人数也不断增多。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3月公布的《2009年农民工监察调查报告》,截止2009年底全国共计农民工22 978万人,女性农民工8 019万,约占我国农民工总数的35%。虽然农民工现象已经被认为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正常的人口流动,但这个特殊群体往往被视为弱势群体。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传统社会背景下,相对于男性农民工而言,女性农民工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人群,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她们面临着多方面的排斥与歧视,在工作和生活中承受更多的困难与挫折,其生存质量必然受到影响。女性农民工问题不仅关系到其本身,还涉及到家庭和谐以及下一代的抚养教育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然而,对这个特殊群体的研究较少,亟需在新形势下系统地对女性农民工生存现状和需求进行调研,并制定相关解决方案。基于此,我们于2011年底对保定市从业的女性农民工进行了抽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期客观地反映新形势下女性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及需求,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一、女性农民工生存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涉及到餐饮、美容美发、超市、菜市场、家政等行业,共调查358人。调查内容包括女性农民工个人一般情况、收入、居住环境、健康保障、生活满意情况等,通过分析了解其生存现状。

1.文化程度低,收入低

女性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56.4%,高中及中专为24.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2.2%,甚至有17.3%的人仅接受了小学教育。从月收入看来,1 000元以下的占15.7%,1 000~2 000元的占61.2%,23%的妇女收入达到2 000~3 000元。

可以看出,女性农民工文化水平整体偏低,甚至有相当比例的人没有完成小学教育,整体素质不容乐观。她们进城务工前的教育起点较低,虽然希望尽快融人城市,但由于长久积淀下来的小农意识和相对贫乏的教育基础,使得女性农民工这一群体在自我发展上缺少长远规划,她们一般比较注重短期利益。因此在接受职业培训等教育问题上也会由于需要时间或经济方面的投入而缺乏主动性,从而导致从业技能较低。这样的劳动力必然在职业选择时存在极大的限制,大多数农民工只能在低级劳动力市场就业,获得较低的薪酬。而较低的收入又会影响她们参加一些自费或半自费职业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形成非良性循环。

2.工作时间长,缺乏放松和休闲

工作时间长是农民工从业的主要特点之一。本次调查显示,每天工作8~9个小时的占39.2%,每天10~12小时的占58.9%。每周工作5~6天的占17.8%,每周7天的占到82.2%。由于工作时间长,缺乏自由支配时间。没有时间购物、没有时间娱乐,更没有时间修饰保养自己,因此身体和精神很难得到放松和休闲,长期以来可能会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同时由于没有时间,只能将孩子留给老人,即使将孩子带在身边也无暇顾及其教育问题,导致孩子不能形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她们的生存质量。

3.居住环境质量低

接受调查的女性农民工中,40.9%的人住在租住的平均30~50平方米的平房或楼房内,25.0%的人住在集体宿舍或合租房内,4.0%居住在亲戚或朋友家里,30.1%的人买了自己的房子。可以看出,女性农民工居住环境是比较狭窄的,大部分出租房里没有暖气,给她们的生存质量带来很大影响。在对自己目前居住环境是否满意的调查中,22.8%的女性农民工感觉不满意,38.3%认为一般,不到一半(48.9%)的人表示满意。

4.医疗保障差

56.4%的女性农民工对自己的健康不满意,43.7%满意或很满意,说明她们存在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比如失眠、血压高等问题。当问及身体有病到哪里就医的问题时,15.5%的妇女选择到医院,14.4%的到社区卫生服务站,35.1%的选择到药店自己买药,23.7%自己扛着而不去看病,而究其不到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原因时,大都因为“没钱”、“没有时间”或“觉得能扛过去”。对于“有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问题,69.5%的妇女参加了新农合或城镇医疗保险,而30.5%的人没有参加任何保险。“你对得到卫生保健服务的方便程度满意吗”问题中,23.7%人表示不满意,37.9%表示一般,38.4%的表示满意。

虽然到城市务工的女性大都处于青壮年阶段,但生病是在所难免的。而当她们身体有病时,在城市很难享受医疗保险待遇(这也是影响她们不参加农村新农合保险的原因之一),所以大多数不到正规医院看病,而选择自己买药或扛病的方法,这可能会造成由于治疗不正规或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加重病情,因此坚持“低标准、广覆盖、可转移”的原则,加强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解决好他们就地医疗和异地就医报销难、比例低的问题,让农民工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5.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近6个月来睡眠情况调查显示,84.3%睡眠情况良好,15.7%的人回答睡眠质量差或很差。对于“你觉得生活有乐趣吗”,27.4%的人回答有乐趣,50.3%认为一般,22.4%则认为没有乐趣或没有任何乐趣。74.4%的人时常有情绪低落、心情压抑的感觉,16.5%的人总是或经常处于心情压抑的状态。

怀揣各种梦想进入城市的女性农民工,大都处于城市社会底层。离开熟悉的家乡,面对五彩斑斓的城市生活,很多人一时难以适应。她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会遭遇不公正的待遇甚至歧视,产生迷茫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她们在城市生活圈子窄,由于有家难回、子女难相聚、夫妻难团圆、或到了适婚年龄找不到对象等原因而产生孤独压抑感,再加上工资待遇低、居住环境差、劳动时间长、孩子入学难等因素,难免会给她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关注女性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消除对农民工特别女性农民工的歧视,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她们生活上的困难,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6.生活满意度低

对生活满意程度的调查,16.3%感觉差,66.2%觉得一般,只有17.5%对目前生活比较满意。当然造成女性农民工对生活满意度低的原因很多,应该通过分析找到关键的影响因素,抓主要矛盾,循序渐进,逐渐提高。

二、改善女性农民工生存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改善女性农民工生存现状,提高她们的生存质量,关系到农民工乃至整个社会的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这需要个人、单位、社区、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个人方面:(1)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文化水平低是新形势下女性农民工主要特点之一,成为她们从事较好职业、扩宽眼界、改变命运的瓶颈。因此进城后,她们可以从不同侧面主动寻找机会接受继续教育。比如在业余时间上培训班、参加自学考试等,不断在感兴趣或所从事的专业方面提高自己。当掌握了相当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后,自然就会博得别人的关注和尊重。(2)自觉提高自身素质:除了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和专业素质外,还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逐步与城市居民接近。不容否认,刚进城的农民工生活细节方面做得不够好,所以要注意自身形象的塑造,讲卫生,讲文明。女人还要注意自己的修饰和保养,使自己说话办事大方得体。(3)营造交往圈子:进城后,借助已有的同乡同学关系,善于交往,诚实待人,扩大交往圈子,逐渐摆脱孤独感。(4)自信自强:女性农民工进入城市后,要相信城市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树立自信心,在工作中踏实肯干,勤奋好学,不断完善自己。

2.单位方面:女性农民工较集中的单位,比如餐馆、超市、商场等,管理部门应该有女性农民工的成员,在管理方面切实考虑她们的需求,有困难尽量帮助解决,安排正常的作息时间,安排合理的娱乐和休闲活动,让她们有时间有精力照顾家庭和孩子,放松身心,增加对生活的乐趣。

3.社区方面:将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纳入到城市社区工作中,并将其作为主要工作内容。社区应将所辖区域内的农民工的劳动就业、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服务项目落实,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应平等相待,做好他们的后勤服务。尤其对于女性农民工,社区应帮助解决她们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如工作安排、工资待遇、住房、孩子上学、夫妻纠纷等,社区要最大程度地进行安排、协调,做她们的主心骨,为她们撑腰,切切实实为她们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要有计划地安排家政服务、礼仪培训、健康保健、常见病的预防等培训活动,增加她们的知识,扩宽视野;借“母亲节”、“妇女节”等时机,组织棋牌、跳绳、比赛一些趣味活动,让她们感觉到虽然远离家乡,但城市欢迎他们,愿意接纳她们从而减少孤独感。

4.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应将工作内容延伸到女性农民工这个特别需要帮助的群体。妇女组织作为妇女姐妹的贴心人,应当关心女性农民工提供更多的生活、工作和心理上的关心,当他们生活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同时应该定期举办有益于女性农民工提高文化素质、增进身心健康的培训班或讲座等活动,改善她们的生存质量。

5.政府方面:(1)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是造成农民工难以融合到城市社会的制度根源。逐步改革户籍制度,降低农民工获取城市户口的门槛,是最终解决女性青年农民工群体社会融合的关键[1]。逐步打破户籍制度与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联系,才能在就业、失业保险、医保、养老保险、子女就学等各个方面一视同仁。因此建立户籍制度改革,是改善农民工特别是女性农民工生存现状的重要策略。(2)推进医疗制度改革: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大部分是新农合,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存在新农合异地报销难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农民工医疗保险的享用权。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农民工医疗保险、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与应急求助机制有效对接的保障模式,逐步实现农民工生存保障的社会化[2]。(3)从制度上消除性别歧视:新形势下,就业方面的性别歧视有目共睹,导致就业机会在男女之间的严重不公平。国家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应充分考虑女性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权益保障问题,从社会平等的角度制定符合女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

目前,女性农民工是一个弱势群体,她们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改善她们的生存现状。当我们向她们投出关注的目光、伸出援助之手时,这个群体就会摆脱原来的窘境,逐渐强大起来,焕发她们本应夺目的光彩,成为建设城市、美化城市的主力军,成为城市的主人。

[1]肖黎春.女性青年农民工发展问题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0(12):35-40.

[2]张国胜.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融入机制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23-26.

Research of Current Survival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among Female Migrant Worker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Based on a Survey of 358 Female Migrant Workers

ZHANG Hong-jie,LIU Feng-ge,LIU Hui,MENG Xiang-hong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0,China)

Under the new situation,female migrant workers are facing more exclusion and discrimination than male migrant workers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into the city,and they have to bear more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setbacks in life and work.On the basis of a random sample survey on women migrant workers of Baoding,we analyzed the survival situation among female migrant worker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women migrant workers;survival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C91-03

A

1005-6378(2012)04-0072-04

2012-01-12

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查专项(201101383)

张红杰(1966-),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卫生统计和流行病。

[责任编辑 周云逸]

猜你喜欢
农民工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值得期待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农民工当副镇长选好也要用好
农民工梁国胜:让自己成为最坚实的桩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理性看待和应对农民工“二次返乡”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以前觉得没必要,现在希望常态化 体检在农民工中越来越“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