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维度

2012-04-09 04:52田海舰
关键词:价值体系价值观核心

田海舰

(河北大学 马列教研部,河北 保定 071002)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维度

田海舰

(河北大学 马列教研部,河北 保定 0710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表现为从抽象到具体、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革命到建设和改革的转换,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必要性和深刻的时代背景,有着充足的理由和根据,必须遵循科学的提炼原则。概括出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维度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一个世纪性价值难题,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实践运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给我们提出的一个世界性价值难题。提炼和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当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路径和突破口,也是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瓶颈。对于这一重大问题,社会各界进行了深层反思和理论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设性的主张和观点,但并没有达成普遍共识。能否提炼和怎样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执政党和理论工作者的智慧和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本文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问题做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态

系统考察和总结归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脉络和表现形态,是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表现为从抽象到具体、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革命到建设和改革的转换,存在着革命的逻辑、建设的逻辑与改革的逻辑之间的差异,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

其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仅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理论学说”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从民主社会主义到生态社会主义、女权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多元社会主义等价值学说都属于这一类,其共同特点是都产生于或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都是对困境中的资本主义的理论批判和回应。根据性质和属性的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分为“科学”与“非科学”两类。“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直接产生于并从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种观念形态。“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科学”,首先是相对于“空想”而言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以前的社会主义都是情感的、道德的、凭空设想的,都是非科学的。他们自觉地把社会主义从愿望的领域转到知识的和理智的领域,把人类理想与现实主义结合起来,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符合科学要求和规范的批判理论体系。事实上,只有当马克思恩格斯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即当他们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并以科学预见的形式大体上勾勒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远景之时,“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开始产生。同时,“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科学”,更重要的在于它严格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能够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是适应时代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需要的产物,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成熟的条件下产生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理论既没有离开世界文明大道,更不是狭隘的宗派学说,而是十六世纪以来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十九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价值思想的直接继承。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是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基石。马克思恩格斯历来不主张对未来社会作详细的描绘。他们著作的大部分是论述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无产阶级革命问题,而对资本主义以后的未来社会的设想始终慎之又慎。他们一再宣称,决不提供适合将来任何时候的“一劳永逸的现存方案”。尽管如此,他们在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论争中,也对未来社会价值观作过一些预测和阐发。他们关于未来新社会的预见和描述包括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社会占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等等。就价值观念而言,公平正义、尊重人权、友爱互助、富裕和谐、自由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现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各种假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以前,社会主义价值思想曾经有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它以对未来的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憧憬,一直存在于进步人类的追求之中。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旧制度的同时,从改造社会道德、改善无产阶级处境的良好愿望出发,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远景,提出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观点和主张,如平等、博爱、劳动、和谐、普遍幸福、人的全面发展,等等。尽管它没有摆脱纯粹空想的性质,但已天才地预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空想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其鲜明的批判性和幻想性彪炳史册,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价值资源和精神财富,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先驱。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除了空想社会主义之外,还存在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基督教的社会主义等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由于它们凭着想象对未来社会进行主观臆造和逻辑推演,建立在“价值”必然性而非“历史”必然性基础上,因而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都不是“科学”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当今时代,较有影响的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市场社会主义价值观、生态社会主义价值观、后工业社会主义价值观、女权社会主义价值观、多元社会主义价值观、自治社会主义价值观等虽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但总体上也不属于“科学”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范畴。这些价值观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局限还有待进一步分析和总结。

其二,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前苏联、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属于此类。只有当前苏联、东欧、中国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和发展才开始有了直接的现实基础和土壤,才有了坚实的“社会”与“制度”依托,才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其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涵,核心是集体主义。它认为通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实现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种价值观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但也带来了某些消极效应和后果。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不断生成和确立。它更凸显主体性,更强调公平性,更呼唤竞争性,更注重效益意识和法治意识,其核心是人的自由与社会的和谐。这一新型价值观目前仍处于不断建构和完善之中,仍处于从潜在到现实的不断转换之中。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经历了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再到以人为本的转换,内容非常丰富,集中体现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之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艰辛探索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提炼和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思路

理性梳理和清醒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思路和基本原则,是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内在地包含着“要不要”“能不能”“行不行”三重关系。“要不要”主要解决“为什么提炼”,也就是提炼的“意义”和“背景”问题。“能不能”主要解决“提炼的前提”和“怎样提炼”,也就是“提炼的可能性、依据条件和思路方法”问题。“行不行”主要解决“提炼的结果是什么”“可信可行度如何”,也就是提炼的“具体内容、表述方式和科学性”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必要性和深刻的时代背景。从学理层面来看,科学揭示、概括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来看,二者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有侧重,是形式和内容、外延和内涵、结构和功能、外在表现和本质内容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重要载体。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不会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演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所寄寓、无所体现。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之魂,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不可能有所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与灌输,必然提出进一步提炼与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只有将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价值合理性依据。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来看,它只是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框架体系,而这个框架还不是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有机整体中,应该存在把四个方面的内容都联系贯通起来的核心价值观。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基础,应该而且可能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实践层面来看,在变化着的当今世界历史背景下,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历史的展开所带来的价值观冲突,面对当代世界的现代性困境和价值危机,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实践和现代性运动所提出的迫切时代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研究,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本身的重新认识,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构建,这是“后文革”时代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崭新时代以来所面临并且亟需完成的一项重大的社会意识形态重建工程,在我们已然基本成功通过社会主义改革的重大社会转型期之后,这种思想和文化精神的重建工程已经摆上议事日程,刻不容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研究,具有“立国兴国”的战略价值,对于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澄清各种理论困惑、解答种种现实问题,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于积极应对西方价值观渗透和挑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有着充足的理由和根据。其一,具有现实基础。社会主义价值观在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之初,就已经存在并提出。作为一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空想社会主义者早就提出过,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著作中也包含着。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适应,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心目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价值理念和价值诉求,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价值素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升华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现实土壤。其二,具有主体条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先进的知识分子,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有智慧、有能力、有信心承担和完成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从“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民主主义总纲领,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实目标;从提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到提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党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为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重要贡献,奠定了雄厚基础。其三,具有理论基础。理论界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讨,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虽然在致思路向和方式方法方面存在明显分歧,但也形成某些“重叠共识”。归结起来,共提出了60多种观点,涉及90多个具体范畴[1]205-207。这些表述虽然视角各异,内容不同,但在方法论上却趋于一致,认识到提炼要从本质要求、合法理据、构建原则、特定功能、实践基础等方面进行,为科学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理论基础,富有借鉴和启迪作用。其四,具有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伟大的认识工具和有效的方式方法。

怎样才能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提炼原则,这是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置性难题”。宏观来看,提炼和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它作为最根本而内在的理论构成部分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融入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中,放入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必须综合考虑本质特色、理论基础、现实要求、内涵形式等方面,充分考量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时代发展、传统文化、世界文明、人民主体等因素;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要科学揭示社会主义的价值规定性和价值理想,要符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要积极承接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与价值共识和人类共同的价值理想追求,要深深扎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和广大人民群众最广泛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诉求,要集中体现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遵循“求同存异、异中求同”的原则,坚持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理想与现实、继承与创新、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统一的方法,紧紧把握“社会主义制度”属性和中国特色这一鲜明主题,处理好与各种价值资源的关系。从本质上看,要集中揭示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规定性和共产主义的价值理想;从特色上看,要深刻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从理论基础上看,要积极承接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与价值共识中的优秀元素;从现实要求上看,要深深扎根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深深扎根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最广泛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诉求;从内涵上看,要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理性认识和价值性认识相统一的基础上,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从形式上看,要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宜记宜传。“立足本来,不忘外来”,既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之优秀价值观,又站在人类文明共同价值观的制高点,是提炼和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遵循和主体思路。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解读

努力探索和科学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蕴涵和具体内容,是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心和难点。社会主义既是一种思想体系、实践运动、社会制度,更是一种价值和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诉求的基本看法和总体要求,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运动的指针、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一直存在于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以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实践运动中,是社会主义道路、制度、事业的精神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观念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道德规范的综合体,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的反映,是社会主义的精神自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根据我国具体实际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而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根本看法和总体观点,是在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统领作用、相对稳定的根本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真理性与价值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高度统一。在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集中体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规范、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价值观,才能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决不仅仅是一个一般性的社会文化和社会道德价值观的问题,而是一个至少涵盖着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建构、社会思想意识和文化价值观念规导、社会道德伦理规范体系重建这三大层次的,具有社会思想、文化、道德和价值观念之整合诉求的理论建设工程,缺少任何一个维度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可能发生偏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从产生来看,它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指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从地位来看,它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中华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集结体;从作用来看,它支撑着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从更深层次影响着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从特征来看,它具有真理性、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人民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理论特质和品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的、封闭的、抽象的观念体系,而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范畴,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概念,尚未最终确立和定型。而且,对它的研究才刚刚破题、起步,在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上还没有达成普遍共识,应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加以完善。正如李长春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问题向全会作说明中所指出的,“在征求意见和起草调研过程中,一些同志建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概括,提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件起草组进行深入调研,多方听取意见,委托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专题研究,梳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种表述。从调研情况看,概括出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2]60在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无所作为和消极悲观、急躁冒进和盲目乐观的态度和做法都是不辩证的,都是不可取的。

[1]戴木才.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传统、现实与前景[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

[2]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Study o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IAN Hai-jian
(Research and Teaching Department of Marxism-Leninism,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2,China)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xperienced a historical evolution,and its expression is from abstract to concrete,from dream to the conversion of science,from theory to practice,from revolution to construction and reform.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and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have different forms of expression.The concise of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has its immanent inevitability,necessity and the profound background of the times,and with plenty of reasons and basis it must follow the scientific concise principle.Inorder to sum up the wide recogni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it needs to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concise;dimension

D64

A

1005-6378(2012)04-0076-05

2011-10-13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10YJC710052)

田海舰(1970-),男,河北易县人,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教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侯翠环]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