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信行模式护理健康教育在癌症疼痛患者中的应用

2012-04-10 05:51李秀荣陈玉芹钱满芹
河北中医 2012年6期
关键词:信念癌症依从性

李秀荣 陈玉芹 钱满芹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儿科,河北 丰宁 068350)

癌症是各种恶性肿瘤的统称,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影响患者的休息、睡眠及社会交往等,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低下。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每天至少有300~500万癌症患者在遭受疼痛的折磨[1]。最新医学研究证明,只要正确评估疼痛,恰当使用止痛药物,90%患者的疼痛可以得到缓解[2]。目前开展的疼痛三阶梯治疗,解决了一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但是由于各种认知的误区,部分患者不能服从医嘱和护嘱,导致治疗效果欠佳。知信行模式(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KABP)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它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即知识—信念—行为[3]。2009-12—2011-06,我们采用护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将KABP应用在80例癌症疼痛患者护理中,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80例均为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肿瘤科住院患者,男41例,女39例;年龄45~70岁;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组织学或临床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其中肺癌20例,食管癌15例,肝癌13例,胆囊癌11例,乳腺癌9例,胰腺癌6例,胃癌6例;受教育程度:初中文化32例,高中及以上文化48例。治疗用药方案均根据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原则。本组患者无精神异常和感觉障碍,均能够正确理解和回答问题,愿意参与此项护理活动,家属表示理解与支持。

1.2 护理方法 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KABP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护士长每周召开1次患者座谈会,了解健康教育效果,以督促指导下一步工作。

1.2.1 知识 帮助患者获取知识和加强学习。①疼痛评估学习:教会患者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使用1条长约10 cm的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2端分别“0”端和“10”端,“0”表示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让患者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根据患者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4]。②止痛方法学习:分为药物止痛和非药物止痛。药物止痛按照WHO推荐的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进行健康教育:尽量口服给药;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注意用药个体化。非药物止痛方法教育包括物理止痛法和转移止痛法。听音乐、看书、分散注意力、调整心境等属于转移止痛法。④止痛药物学习:帮助患者掌握止痛药物作用、用法以及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见于消化道反应,如胃部不适、恶心呕吐、便秘等。因此,应在用药前指导患者饭后用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养成规律排便习惯,同时应用缓泻剂预防便秘等。⑤心理知识学习:教会患者缓解各种心理障碍的方法。癌性疼痛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和承受能力降低等,持续不断的疼痛还会引起患者绝望、不安、烦躁,导致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⑥其他相关知识学习,如饮食、休息、运动等。

1.2.2 信念 帮助患者确立信念和改变态度。前期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使患者对疾病、疼痛、药物等有初步的了解,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正确认识自身角色的转变,正确面对疾病和疼痛,逐渐接受现实,不再回避一些负性问题,逐渐促使患者坚定治疗信念和改变对麻醉止痛药物的认识。

1.2.3 行为 帮助患者完成行为改变,产生促进健康的行为和消除危害健康的行为。信念的确定和态度的改变可以促使患者积极行动起来,配合医生和护士正确评估和汇报疼痛程度,逐渐消除隐瞒疼痛不报告;按三阶梯原则使用止痛药物,及时报告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消除害怕药物上瘾不按时服药,消除谎报疼痛骗取麻醉止痛药的行为等。同时接受医生和护士的指导积极采用非药物止痛方法,比如转移注意力、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及听音乐等,减轻或缓解疼痛症状。

1.3 疗效评价 由责任护士每日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登记,记录患者是否按医嘱用药及按疗程用药。入院时及入院15 d后后分别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估,完全按医嘱用药的为依从性良好,否则为依从性差。

2 结果

本组80例患者入院后用药依从性良好35例(43.75%),依从性差45 例(56.25%);入院 15 d后用药依从性良好70例(87.50%),依从性差10例(12.50%)。说明按照KABP模式对癌症疼痛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3 讨论

KABP理论是有关行为改变的理论,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行为改变,必须有知(知识和学习)作为基础,要有信(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作为动力[5]。KABP是改变健康行为常用的模式之一,护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把知识转变为行为的重要外界条件。要推行KABP护理健康教育在患者中的应用,首先护士要在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下,积极有效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尽量使用安慰性、鼓励性和支持性的话语,缩短与患者之间交流的距离,增强护理健康教育效果,使KABP的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按照知—信—行对癌症疼痛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知”是起点和基础,要做好“知”,护士必须加强知识的学习,在丰富自己知识水平的同时,开展对患者的知识传播,满足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患者了解疾病的知识、药物知识及止痛方法等之后,并在良好的心理知识获得的前提下,才能确定下一步积极配合医生护士治疗,也就是“信”的开始。信作为动力,要以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为基础,将信念和行为落实到实际治疗中,这是“行”的开始。从而使患者对疾病树立信心,对医护人员增强信任,积极地配合临床用药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KABP模式指导下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癌症疼痛患者的知识水平,坚定患者的信念,促使其尽快转变抵触行为,用药依从性得到提升,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增强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1]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66.

[2]孙德君,隋爱华,初翠香.癌痛治疗中的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8):1070.

[3]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3.

[4]佟术艳.疼痛的护理评估[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2):123-125.

[5]袁艳华.“知—信—行”理论搞好实习护士手卫生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6):74-75.

猜你喜欢
信念癌症依从性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信念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