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研究进展

2012-04-10 05:51周艳伟赵语华
河北中医 2012年6期
关键词:芒硝胰腺炎中医药

周艳伟 王 兴 赵语华

(河北省迁安市中医医院普外肛肠病区,河北 迁安 064400)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急性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及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升高为特征,本病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目前针对尚无手术指征的患者,多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运用中医学术理论体系,发挥出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现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急性胰腺炎属于中医学腹痛、胃脘痛、胁痛、结胸、脾心痛、胃心痛等范畴,病位在肝、胆、脾、胃,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或外感六淫之邪,情志失畅,导致邪阻气滞,肝胆不利,湿郁热结,蕴于中焦,或为胃肠蕴热之证,或为肝胆湿热之证。《黄帝内经·灵枢》中记载:“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黄帝内经·素问》曰:“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近些年现代医家对急性胰腺炎又有进一步认识。杨国红教授认为本病常见于素体阳热偏盛者,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遂,结石阻塞,感受外邪等诱发,导致邪阻气滞,肝胆失疏,血行不畅,郁而化热,热壅气血瘀滞,腑气不通而成本病,同时血瘀作为病理产物又可加重气机郁滞,使肝胆失疏,脾运失健,胃失和降,阻碍气化,影响水液输布,致血瘀水停[1]。

2 临床应用

2.1 辨证论治 廖化明[2]将急性胰腺炎分2型:①肝郁气滞、胆火犯胃型,治宜清利湿热,通里攻下,疏肝理气止痛。药用大黄10 g,芒硝10 g,黄芩 10 g,柴胡 15 g,白芍药 20 g,木香10 g,蒲黄 10 g,黄连 6 g,胡黄连 10 g。腹痛较重者加延胡索10 g、郁金15 g;湿热重者加黄柏10 g、栀子10 g、薏苡仁20 g;脘腹痞满重者加厚朴10 g、大腹皮10 g;大便通畅后去芒硝;②湿热毒邪壅盛型,治宜通里攻下,清热利湿解毒。药用大黄10 g,芒硝10 g,黄连6 g,黄芩 10 g,黄柏 10 g,柴胡 15 g,木香10 g,蒲黄 10 g,胡黄连 10 g,败酱草20 g,白芍药 20 g,蒲公英 20 g。热重口干渴、尿短赤、舌红、苔黄而干者加金银花15 g、连翘10 g、栀子10 g;痛剧者加延胡索15 g、香附15 g;热入营血者加生地黄15 g、牡丹皮10 g、玄参15 g;大便不通者重用大黄、芒硝;大便已通则去芒硝。朱培庭教授将重症急性胰腺炎分4型论治:①胃肠热结型:病机多为实热壅闭,腑气不通,治宜通里攻下,理气通腑。药用生大黄9 g,大血藤30 g,蒲公英 15 g,厚朴 9 g,生地黄9 g,胡黄连9 g,生山楂12 g;②肝胆湿热型:病机多为肝胆气滞,郁而化热,并与脾湿交蒸,湿热蕴结,治宜清热利胆,化湿通下。药用生大黄9 g,大血藤30 g,蒲公英 15 g,厚朴 9 g,砂仁 6 g,白豆蔻 6 g,半夏 9 g,薏苡仁15 g;③热毒血瘀型:病机多为热入营血,瘀热内阻,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药用生大黄9 g,大血藤30 g,蒲公英 15 g,厚朴 9 g,水牛角 60 g,牡丹皮9 g,赤芍药9 g;④饮停胸胁型:病机多为热火相结,结胸里实,水饮内停,治宜泻热通下,攻逐水饮。药用生大黄9 g,大血藤30 g,蒲公英15 g,厚朴9 g,生地黄9 g,胡黄连9 g,生山楂12 g,芒硝 9 g,甘遂 3 g[3]。刘友章教授将急性胰腺炎分为5型:①肝郁气滞型,治宜疏肝理气,清热攻下,药用柴胡、黄芩、木香、胡黄连、延胡索、白芍药、大黄、芒硝,黄疸重者加茵陈,热重者加金银花、连翘、栀子。②肝胆湿热型,治宜清胆利胆,通腑泻下,药用茵陈、黄连、龙胆草、枳实、木通、延胡索、大黄、柴胡、木香、栀子、黄芩,食积者加焦三仙、莱菔子,便秘者加芒硝,血瘀者加失笑散,加重者加蒲公英、败酱草、紫花地丁。③阳明腑实型,治宜通里攻下,药用柴胡、黄芩、胡黄连、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白芍药、木香、炙甘草,口渴明显者可加生地黄、玄参。④痰凝血瘀型,治宜化痰通腑,活血导滞,药用生大黄、芒硝、甘遂、赤芍药、五灵脂、生蒲黄、茯苓、红花、栀子、川牛膝。⑤蛔虫上扰型,治宜寒温兼施,安蛔驱虫,药用柴胡、黄芩、木香、槟榔、乌梅、黄连、大黄、使君子、芒硝、细辛,痛甚加延胡索、白芍药,呕吐重者加法半夏、紫苏梗、竹茹[4]。张照兰教授将急性胰腺炎分为3型:①肝胆实热型,治宜清热化湿,利胆通下,方用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②热结阳明型,治宜通腑泻下,清热泻火,方用柴芩承气汤加减;③饮食积滞型,治宜通腑荡积,行气止痛,方用大承气汤加减[5]。王宁老中医认为治疗急性胰腺炎轻症者类似于中医学腹痛、呕吐等病证,重症者则属结胸、厥逆之范畴,均属实证、热证,病位在肝、胆、脾、胃,治疗以通腑为要[6]。

2.2 内治法 吕新生等[7]在常规西医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遂粉胃管内注入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在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主要病情症状(腹痛、血淀粉酶、尿淀粉酶、体温、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胰腺及胰周脓肿、胰腺假性囊肿)、中转手术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朱德增等[8]用赤芍煎剂(药物组成:赤芍药120 g,丹参 30 g,柴胡 15 g,败酱草30 g,生大黄15 g,厚朴15 g)重用赤芍药治疗早期胰腺炎,与西医常规治疗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并发症消失率、住院总天数及住院总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曹福凯等[9]采用解胰汤(药物组成:柴胡10 g,黄芩10 g,栀子10 g,生大黄10 g,芒硝10 g,厚朴10 g,延胡索12 g,丹参15 g,三七10 g,金钱草30 g)治疗急性胰腺炎,分为解胰汤组、西药组及中西结合组3组。解胰汤组31例总有效率100%,西药组24例总有效率95.8%,中西结合组42例总有效率97.6%,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胰汤组、中西结合组显效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国立等[10]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妙勇安汤治疗急性胰腺炎,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对照观察,治疗组50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7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杨胜江[11]应用复方大承气汤(药物组成:生大黄20 g,厚朴12 g,当归 12 g,枳实 12 g,柴胡12 g,香附20 g,黄芩10 g,胡黄连10 g,白芍药 15 g,木香10 g,延胡索12 g,芒硝 15 g,黄芪 20 g,党参 20 g,茯苓12 g,甘草10 g)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与常规西医治疗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腹部症状、体征、肠道功能、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外治法 高保华等[12]采用生大黄外敷治疗急性胰腺炎,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大黄500 g捣成粉末装入20 cm×40 cm纱布袋外敷于上腹及左上腹部。治疗组65例总有效率93.84%,对照组 65例总有效率 81.5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陈斌等[13]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腹痛,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柏散(广州中医药大学经验方,由大黄、侧柏叶、薄荷、黄柏、泽兰按比例共研细末)外敷左中上腹治疗,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4.02±1.40)d,对照组(5.04±1.53)d,2 组疼痛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孟茶卿[14]采用通泄法治疗急性胰腺炎,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大承气汤予以胃管注入和低压灌肠治疗,治疗组30例,基本痊愈18例,明显好转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22例,基本痊愈10例,明显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1.8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4 综合疗法 王晓等[15]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采用中医药干预综合治疗方案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治疗基础上加用通里攻下中药灌胃(药物组成:柴胡、白芍药、枳实、厚朴、黄芩、生大黄、芒硝)、中药保留灌肠(同灌胃方)、静脉滴注活血化瘀中药(丹参注射液)及中药封包外敷(药物组成:冰片、枳实、黄连、黄柏、黄芩、乳香、没药、延胡索、木香、皂角刺、威灵仙,研粉后和凡士林乳膏调成糊状,外敷于上腹部胰腺体表投影处和脐周)中医药综合疗法,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5 d后治疗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实验研究

楼恺娴等[16]观察研究中药大黄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治疗前后胰腺组织细胞转化因子 β1(TGFβ1)的表达、DNA合成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从胰腺再生角度探讨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TGFβ1基因表达增强,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刺激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增加胰组织DNA合成和蛋白含量,从而参与胰腺细胞修复、再塑过程。王刚等[17]观察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和窖蛋白-1(Cav-1)在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的表达及功能,探讨清胰汤可能治疗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TNFR-1的表达增加和Cav-1表达的下降与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密切相关,地塞米松和清胰汤都能够明显降低TNFR-1的表达并上调Cav-1的表达,有效减轻肺损伤程度,这可能是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薛育政等[18]观察研究大承气汤治疗大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肠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发现,5-羟色胺(5-HT)含量升高及其受体降低可能是急性胰腺炎发生肠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而大承气汤治疗后可通过增加5-HT的表达以改善肠功能,可作为急性胰腺炎肠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刘建生等[19]观察研究急性胰腺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和丹参对其影响,并探讨丹参对急性胰腺炎治疗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血浆ET、NO含量升高可能是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主要因素之一,丹参具有改善胰腺微循环和拮抗ET、NO的产生,对急性胰腺炎有一定治疗作用。李钢等[20]观察研究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和大黄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丹参和大黄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含量,抑制血清、腹水、肝组织中NO水平,从而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肝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4 问题与展望

急性胰腺炎起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临床治疗棘手,中医药治疗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不良反应少,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中医学强调辨证论治的临床理论,能更准确把握患者病情,制订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可有效避免西医治疗病与人相离的弊端。但中医药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少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的规范实验研究,缺乏规范统一的疗效判断标准及观察指标,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将来进一步去研究探索。

[1]王振东.杨国红教授辨治重症急性胰腺炎经验[J].中医研究,2010,23(3):64-66.

[2]廖化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4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4):411-412.

[3]顾宏刚,张静喆.朱培庭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2):33-34.

[4]宋雅芳,姬爱冬.刘友章教授中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5):510-511.

[5]胡翀蔚.张照兰教授治疗急性胰腺炎经验[J].光明中医,2010,25(2):194-195.

[6]王增苏.王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经验举隅[J].山西中医,2010,26(8):7-8.

[7]吕新生,张翼,李宜雄,等.甘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6):401-404.

[8]朱德增,魏晓,张敏,等.重用赤芍治疗早期急性胰腺炎[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6):762-763.

[9]曹福凯,金小晶,钱峻.“解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31例临证报道[J].中医药研究,2002,18(1):15.

[10]周国立,焦丽芝.四妙勇安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0):860.

[11]杨胜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313-1314.

[12]高保华,牛春燕,汪雯.生大黄外敷治疗急性胰腺炎65例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5):607-608.

[13]陈斌,杨晓军,熊文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腹痛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4):251.

[14]孟茶卿.通泄治疗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341.

[15]王晓,张照兰,杨国红,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中医药干预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3):169-171.

[16]楼恺娴,龚自华,袁耀宗,等.大黄素对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6):433-436.

[17]王钢,陈海龙,唐颖,等.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与窖蛋白-1的表达及清胰汤的治疗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0,27(10):1485-1488.

[18]薛育政,刘宗良,俞宪民,等.大承气汤治疗大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肠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10,30(4):259-262.

[19]刘建生,张晓红,付极,等.急性胰腺炎时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变化及丹参治疗作用研究[J].医师进修杂志,2003,26(1):21-22.

[20]李钢,王凯诚,陈海平.活血化瘀药对实验性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1,7(6):393-395.

猜你喜欢
芒硝胰腺炎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中国芒硝矿特征与成因简介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考察芒硝制备玄明粉的过程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生大黄内服、芒硝外敷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