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拳百万娘子军之谜的文化解释

2012-04-12 04:44韩红雨张绰庵马敏卿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美凤花架娘子军

韩红雨,张绰庵,马敏卿

(河北体育学院,石家庄 050041)

木兰拳百万娘子军之谜的文化解释

韩红雨,张绰庵,马敏卿

(河北体育学院,石家庄 050041)

采用文献资料法、口述史方法等,借助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木兰拳百万娘子军之谜进行文化解释。研究认为木兰拳吸引人、留住人的主要因素是:消费对象的明确化,技术生产的新体验,音乐节奏与技术动作的统一、舞武结合等健与美的完美表达。旨在丰富木兰拳理论,为国内外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提供理论指导。

木兰拳;编码;解码;文化解释

木兰拳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上海。1995年经国家体委、中国武术院等专家研究,正式将木兰拳确立为中国武术的范畴,并由国家武术管理中心以国体总76号文件下达至全国各省市体委。1996年5月国家体委将木兰拳定为全民健身的首推项目之一,并收入到了 《中华体育健身方法征集第一卷》。1998年木兰拳正式被确认为中国武术的第130个拳种,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被确立的唯一一个新拳种。它快慢相兼,刚柔相济,以音乐为灵魂,发展至今,凝聚了百万娘子军,与太极一道被人盛赞为 “并蒂莲花”[1]。木兰拳的成功与当前中国武术市场的整体症候形成了鲜明对比。那么,木兰拳用什么来吸引人?拿什么来留住人?如果说是配乐、服装等为木兰拳开拓了道路,那么武术的其它拳种通过配乐、服装改造为什么不能产生如此大的魅力呢?回答这些问题,就成为了我们 “解码”木兰拳百万娘子军文化之谜的关键。

1 木兰拳百万娘子军的文化符码

文本、生产环节的编码、接受环节的解码,构成了霍尔理论模式中三种媒体运转形式。在对文本进行消费时,解码者和解码过程并非像编码者期待的一样,因为编码解码之间没有给定的一致性,对某一信息 (霍尔语),接受者的理解方式也不尽一致[2]。

木兰拳将气功、太极拳、舞蹈、体操、音乐等符号汇集起来,成为了一个 “符码”。消费者通过消费 “符码”获取信息、情感和理解,正是赋予了 “符码”的诸多意义,才使得木兰拳百万娘子军成为可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木兰拳风靡大江南北,有关资料显示,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省市成立了木兰拳协会,经常练木兰拳的妇女达百万以上。而且随着木兰拳进一步的推广,木兰拳已漂洋过海,在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成立了相应的协会组织,至此,百万娘子军文化现象自然就构成了一个被编码的文本。但 “符码”产生的感知、认知、情感、意识形态和行为结果,没有直接的线性传递,也没有对称的符码解读,符码的意义总是被不完全地传达、中断或扭曲 (霍尔语),接收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取决于消费者的文化关系、社会背景和地位利益等结构差异,因此,对百万娘子军文本的解码,就成了深化对木兰拳认识的关键。

2 木兰拳百万娘子军之谜解码

2.1 消费对象的明确化

张振峰等在 《继承传统、兼收并蓄— —由木兰拳运动看传统项目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与应用》一文中说:“据国家统计局最新资料表明,当前我国体育人口中中老年人占74.3%。”[3]女子能顶半边天,换言之,中老年体育人口中,女性同样占据半边天。鉴于此,应美凤认为由于历史和习惯形成的原因,在众多的运动项目中,真正适合女士的运动项目并不多,社会有责任推出适合妇女的运动项目[4]。

针对女性消费对象而进行的女性武术文化的生产,古已有之,如,在福建少林地趟拳、狗拳 (地术),根据 “力弱者或古时缠足女子在敌手的强攻下往往会跌仆,”[5]以倒地技击方式发掘了弱势群体的技术身体语汇,生产了传统的 “女性武术”[6]。木兰拳同样,在技术与艺术的空间进一步拓展,针对女性生理心理特点,围绕女性对美的追求,引进太极、气功、武术、舞台造型、音乐[7],在花架拳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文化产生,作为文化产品,其消费对象直指广大女性消费者。

2.2 技术生产的新体验

按照 “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8]评判标准,武术要生长成为某一拳派,必须在技术风格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如,探索正面直来直去的技击建构了形意拳拳派,八卦掌则从 “避正打斜、以正驱斜”别样打发入手,形成了通过 “走转”避开对手正面攻击,以己正面顺势打击对手斜面的技击风格。太极拳的 “壮欺弱、慢让快”的“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王宗岳语)的反面起步,逐渐删改原有发劲、纵跳、震足和难度较高的动作,即 “弱者武术”的新拳系[9]。

可见,对技术的新体验,是创建新拳系的前提条件,木兰拳同样也不例外,通过应美凤的口述我们可以体会出:

“我小时候是体操队的,后来身体一直生病,就去公园锻炼身体,跟杨文娣老师学了一套花架拳,后来又练了气功,能把自己的意念带进去,放松,什么都扔掉,感觉很好。”偶然一次机会,杨文娣要应美凤代其授拳。应美凤说:“我和你教的完全两样了,我是用气功的,我以太极气功,然后打一套花架拳动作,好多动作都改了,而且做完全是两样的。……教完后,杨文娣老师说我也要去学气功,你的内涵的东西不得了了。”“如果我从小体操也没学过,太极拳也没学过,气功也没学过,什么也没学过,就这样去编,可能吗?不可能。”[10]

武术门户众多成员的学习效果可以分为 “得到师傅的东西、练就不同专长、形成自己的东西”[8]三个层次,从应美凤口述中可知,她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无意识地把体操、气功、花架拳、太极拳等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新的技术体验。此后她追溯说:“木兰拳是以太极拳气功为内核,然后就是舞台艺术造型,体操基本功,武术技击基本功,融为一体。采用了美妙的中国民族音乐配制。”[10]

通过木兰拳、花架拳技术对比我们也会发现,木兰拳较之花架拳要流畅、唯美,木兰拳以腰为轴,统领全身,出脚多采用舞台上的踩莲脚,用腰起动脚步;在运动风格上,木兰拳动作连贯而又有定势,匀柔而又有重心的起伏变换;手法、腿法、步法要求弧线运动,如徒手拳中的 “宿鸟投林”便是个典型例子。总之,轻、柔、美的技术追求,使得木兰拳既不同于花架拳,又异于太极拳。

2.3 因美而健吸引人

2.3.1 动作节奏与音乐节拍对身体的规训

在长期的体育运动实践中,体育与音乐的关联愈来愈密切,从唐代的 “剑舞”到当今的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滑冰等[11],无不是在音乐伴奏下表现着速度与激情。同艺术体操、健美操等众多体育项目一样,木兰拳也需要在音乐的伴奏下演练,离开音乐,演练木兰拳就失去了灵魂,没有了味道。但在动作节奏与音乐节拍的有机配合方面,木兰拳则明显区别于前两者。因为演练风格的不同,健美操和艺术体操动作的节奏感要比木兰拳强,动作快而有力。而木兰拳的动作要缓柔,没有大起大落、腾空跳跃的动作,在一定的节奏中体现的是美貌的神情和多姿的体态,所以在配乐上,健美操、艺术体操的音乐节奏较木兰拳的音乐节奏快了许多。与健美操、体操的音乐节奏性强、动作有力相比,木兰拳音乐采用舒缓柔和的音乐节奏,更适应中老年人。

音乐的强弱变化为木兰拳的力度与起伏提供了内在的条件,使木兰拳的动作与音乐在结构上产生联系。木兰拳的音乐不仅能使练习者在完成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时,能够准确把握每一个拍节,而且还能够培养练习者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12]。“木兰拳的动作节奏与音乐节拍如何联系起来的,是一首 《春江花月夜》勾起我创编木兰拳的冲动”[13],应美凤说,继而,她先后又推出了以 《二泉映月》、《小刀会》等为素材的木兰拳套路。民族音乐的选取,动作节奏与音乐节拍的统一,决定了木兰拳既不像太极拳那么四平八稳地匀速行进,也不能轻柔美地飘浮在上。

正是通过动作节奏与音乐节拍的巧妙结合,令木兰拳实现了音韵和身韵的统一,而音韵和身韵共同作用于习练者的身体,则实现了对他们身体的 “规训”([法]米歇尔·福柯,1975),规训的结果使得创拳者、授拳者、习练者产生了共同的身体体验,同时也标志着木兰拳门户的诞生。

2.3.2 武舞合一的身体表达

我国武术从创始到现在,始终是循着 “击”和 “舞”两个方面发展的[14]。如杜甫笔下的公孙大娘剑舞,“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火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唐·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剑器行》)描写得可谓活灵活现。书法家张旭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倡公孙舞剑器,得其神。”(《新唐书·张旭传》)明朝戚继光在《练兵实纪》卷四第一条的后面各项武艺比较规例里曾言:“舞对 (击)二事全然不通,与未习者为不知。”“能舞而不知对 (击),能对而不知舞,虽精只作下中。”可见,明朝的武术已经存在 “击”和 “舞”两个方面。此外,武术中的“舞”有时还抒发着感情,如唐代诗人李白 “十五好剑术”,并常言 “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唐·李白 《赠张相镐三首》其二)“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唐·李白 《赠何七判官昌浩》),由此可见,李白通过舞剑来表露自己的胸襟抱负。

木兰拳不仅按照 “击”和 “舞”的武术历史脉络演进,而且在 “舞”的层面上,木兰拳赋予了身体一个全新的样式。它强调 “男以强为贵,女以柔为美”(班昭 《女诫·敬慎》),这也是木兰拳有别于其他武术拳种的地方,“把武术、舞蹈、体操动作与舞蹈的舞台艺术造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似拳非拳、似舞非舞的独特风格。”如体操、舞蹈中的坐莲步、踩莲腿、荷花手、敦煌腿、开合扇等经过移植嫁接,成为了木兰拳的动作素材。加上健美操的舞台造型效果,使得木兰拳亦舞亦武,实现了舞武的交融,达到了在圆活中见流畅,于曲线中现柔美的效果,从而赋予了木兰拳一种全新的时代气息和观赏性[15]。

2.4 因健而美留住人

追求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体育健身娱乐无疑是我们实现健康的重要媒介之一,然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就成为了解决身体健康的关键。木兰拳拳系的出现,显然为广大中老年妇女提供了一条新的健身路径。上海木兰拳协会说:“木兰拳是融中国武术之刚健和现代健美操之柔和为一体的健身拳术。”

在因健而美留住人方面,应美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当年在安徽下乡,后来一直拉肚子的,风湿性关节炎也出来了,肺病大吐血、心脏病什么的,都不好了,……就这样反反复复在黄山——上海,上海——黄山,有毛病就回上海,稍微好些,又回安徽上班。”[10]“生毛病后,就在公园锻炼锻炼,先学花架拳,后又练气功……。为自己锻炼身体,就用了一套气功,把花架拳的一套,开、呼、合、吸,就这样玩玩的啦”[10]。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不但脸上多的不得了的黄褐斑 (医生曾建议她开刀)消失了,而且先前的老毛病也去掉了。

其他学者也围绕木兰拳的 “健”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如张素珍、陈文鹤等通过测定28名木兰拳习练者 (两年以上)和24名对照组的血浆TCG、TG、HDL含量,得出木兰拳对降低女性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和提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维持血浆脂类代谢的正常水平,具有明显作用[16]。邹荣琪实验得出:木兰拳练习能够通过改善前庭器官的功能提高老年妇女的平衡能力[17]。贡晓芬测定了木兰拳的锻炼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机能的保健作用[12]。成红和孙绪生的闭目单腿站立试验结果显示,木兰拳运动具有快速增强身体平衡能力的急性影响[18]。

需要指出的是,因美而健吸引人与因健而美留住人,二者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只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已。对于木兰拳受众人群而言,我们通过走访发现,或是因美、或是因健,抑或二者兼之而前来习练木兰拳的情况都存在,只不过因美而健习练木兰拳的人群相对多一些。

总之,借助花架拳这一传承谱系,应美凤等通过新的技术体验,汇集优美的民舞、动听的民乐、轻柔的动作、唯美的造型于一体,形成了新的健身 “符码”系统,开创了木兰拳新拳系,为中国乃至体育健身市场架构了一个文化场域([法]皮埃尔·布迪厄,1992),也正是因为以上因素,木兰拳很好地实现了吸引人、留住人的目的。百万娘子军在习练木兰拳过程中,不仅得到了身体的锻炼,而且从心灵上享受的是一场饕餮中华传统文化盛宴。

[1] 罗刚,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345-347.

[2] 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5.

[3] 张振峰,甄志平.继承传统、兼收并蓄:由木兰拳运动看传统项目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与应用[J].体育学刊,2000(5):118-119.

[4] Stuart Hall,Paddy Whannel.The Popular Arts[M].Boston:Beacon Press,1964:28.

[5] 王英辉.木兰拳的产生与发展[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29.

[6] 石芮.应美凤和木兰拳[J].体育世界,1995(4):8.

[7] 王培馄,张大勇.福建地术[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3.

[8] 戴国斌.武术的文化生产[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69.

[9] 杜红燕.木兰拳价值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3):77-78.

[10] 韩红雨.应美凤口述[Z].上海市大田路木兰拳协会,2011.

[11] 周琴.木兰拳发展的口述史研究[Z].上海市大田路木兰拳协会,2011.

[12] 贡晓芬.木兰拳锻炼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机能保健作用的探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120.

[13] 龚斌.浅析音乐节奏对体育运动的影响[J].阴山学刊,2001(5):54.

[14] 盛燕茶,杨新.浅论音乐在木兰拳运动中的作用[J].时代文学,2010(4):211.

[15] 郭建生.木兰拳与相关项目技术风格的比较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8,12(4):93.

[16] 张素珍,陈文鹤,魏安奎,等.木兰拳练习对女性血脂成分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0(3):12.

[17] 邹荣琪,刘旭东,李广周,等.木兰拳练习对改善老年妇女的平衡能力——前庭功能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2):61.

[18] 成红,孙绪生,潘国建.木兰拳对身体平衡的急性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3):310.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n the Mystery of Millions of Women Practicing Mulan Boxing

HAN Hong-yu,ZHANG Chao-an,MA Min-qing
(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Shijiazhuang 050041,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oral history and so on,with the aid of the encoding and decoding theory of Stuart Hall,the paper makes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n the mystery of millions of women practicing Mulan boxing.The study finds out the main attracting factors of Mulan boxing:the clear cognition of its consumption objects;the new experience of technology production;the unity of music rhythm and technology movement;the combination of dancing and Wushu,etc.It aims to enrich the theory of Mulan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inheritance of other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Mulan boxing;encoding;decoding;cultural interpretation

G852.19

A

1008-3596(2012)03-0091-03

2012-01-08

韩红雨 (1979-),男,河北新乐人,讲师,硕士,上海体育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武术历史与文化。

猜你喜欢
美凤花架娘子军
My Mother
My Mother
小型花架的应用
抗疫第一线,攻“冠”娘子军
老妈子
老妈子
解析花架施工流程与方法
自制简易花架
自制简易花架
海南红色音乐经典
——观歌剧《红色娘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