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1例

2012-04-12 23:57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人民医院骨科中卫755000马国华岳学锋
陕西医学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根型椎板椎间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人民医院骨科(中卫755000) 马国华 岳学锋

手术治疗颈椎病的基本原则为脊髓及神经组织的彻底减压,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以及病变节段的稳定性[1]。我科自2004年4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21例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行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诊断治疗的2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男12例,女9例,年龄38~71岁,平均49.22岁,病程3~13个月,平均7.23个月。入选标准:①单侧上肢麻木、疼痛甚至肌肉萎缩,保守治疗>3个月但临床症状无改善;②症状分布范围与MRI检查所显示的受累椎体节段一致;③CT检查提示椎间孔前方骨性压迫[2]。本组患者均为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中19例为1个椎体节段病变,2例为2个椎体节段病变。手术前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12~17分,平均14.5分。术前常规行颈椎正侧位、双斜位和过度屈伸位X线片、CT和MRI检查,明确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根性疼痛症状结合X线、CT、MRI扫描确定椎间孔切开节段、侧别及神经根病变的原因。

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气管插管全麻,俯卧位,面部置于Mayfield托上,颈部屈曲,并采用反转的Trendelenburg体位,延棘突顶端做后入路正中切口,显露欲手术处上下椎体的棘突,X线检查定位病变椎体节段,骨膜下剥离肌肉暴露患侧部椎板,在病变椎板的近关节突处用小的高速磨钻开窗,也可用小凿或冲击式咬骨器,切除黄韧带后,可看到神经斜行,然后沿椎间孔背侧、神经根上方及下方去除多余骨质,将神经根向外上方轻轻牵开,显露突出的髓核碎片或向后隆起的后纵韧带,用小刮匙或髓核钳摘除,若有骨赘可用小凿凿除。仔细探查去除所有碎片并将神经根彻底松解。必要时还可探查另一个椎板,彻底止血后闭合切口。

3 术后处理 术后引流24~48h,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3d,镇痛3~4d,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辅助理疗、按摩以促进恢复。术后1d即佩戴颈托保护下地活动。

结 果

2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3~38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一例复发。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

1 影像学评价 术后随访患者行X线正侧位、斜位片、过度屈伸位常规检查和CT检查均未发现椎体失稳的病例,CT和(或)MRI检查显示椎间孔减压良好,脊柱连续性及稳定性良好,动态X线检查手术节段椎体活动度保留。

2 临床效果评价 21例患者术后无一例复发,无涉及脑或脊髓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入组患者术后根性症状缓解明显、迅速,其中1例术后在另外的节段对侧出现软性椎间盘突出,再次手术后缓解。术后JOA评分:15~17分,平均16.2分,同术前相比,提高84.2%。

讨 论

颈椎病中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50%~60%),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钩椎关节、椎体后缘骨赘形成或关节突关节增生压迫神经根所致。大多数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通过保守治疗得到较好疗效。当保守治疗无效时,持续性疼痛是主要的手术指征。颈椎前入路手术对位于侧方的骨赘显露及切除均较困难,切除减压的程度难以掌握,并且为避免术后椎间隙塌陷、预防颈椎异常活动和加速椎间融合,减压后常需行前路椎体融合,甚至螺钉-钛板内固定[3,4]。后路单开门椎体成形不能解决神经根压迫,术后脊髓发生后移,易致开门侧神经根成角,症状加重。椎间孔呈漏斗型,神经根入口是最狭窄的部分,而神经根轴呈锥状,其起点是最粗大的部分。而后路椎间孔切开即以此为手术依据。本组结果也表明,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可靠,术后上肢和手的功能恢复迅速。

本术式有如下优点:①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应用;②该术式切除增生的骨质、扩大椎间孔后,可以直视神经根,可操作范围相对较大,能够获得最为理想的减压效果。③手术本身不破坏椎间盘的完整性以及椎体间稳定性,因此无需进行椎体间融合及内固定,是一种微创手术。

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的主要适应证:①经明确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经3个月以上正规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虽然有效但病情反复发作的患者;②对于保守治疗在4~6周病情迅速发展者[1]。

注意事项:①彻底止血:由于硬膜外静脉与椎板紧密接触,术中操作过程中很可能破坏硬膜外的静脉,影响对神经根减压的操作,且术后出血可产生脊髓压迫和四肢瘫痪的严重不良后果。因此,配合仔细的解剖,并使用双极电凝可以有效控制静脉丛出血,也可以用含凝血酶的明胶海绵止血,但操作结束后要将棉片和明胶海绵取出。②避免神经的损伤:术中清晰显露术野,注意保护神经根,显微镜下操作可在神经根周围进行更为精细操作。③开窗范围:在保证神经根的彻底松解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对关节突的破坏控制在小于等于50%以内,最大限度地保留椎间盘的完整性及其功能。

[1] 袁 文.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及其存在的问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4(3):133-135.

[2] 刘洪智,李 明,汤继文,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前路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653-655.

[3] 杨西峰,金丽华,兰宾尚.脊髓型颈椎病的颈前路手术治疗[J].陕西医学杂志,2004,33(345):268-269.

[4] 张远征,程东源,薛怀安,等.颈椎病手术入路的选择[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28(2):168-169.

猜你喜欢
根型椎板椎间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椎板棘突切开复位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