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督脉穴为主火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2012-04-13 08:30陈加云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火针督脉类风湿

陈加云

(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广州 51010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滑膜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笔者自2010年至今以督脉穴为主采用火针治疗本病40例,并随机设对照组4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门诊明确诊断8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8岁;发病最短6个月,最长21年。对照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0年。两组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有关内容。

1.3 排除标准

①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②2个月内使用激素或西药者;③关节严重畸形、残废、丧失劳动力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根据具体病情选取大椎、身柱、至阳、筋缩、大杼、膈俞、肝俞、肾俞、关元俞、关元、气海、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风市、阴市、梁丘、鹤顶、犊鼻、阴陵泉、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丘墟、太冲、八邪和八风穴。穴位常规消毒,再涂上一层薄薄的万花油,点燃乙醇灯,选用直径 0.5~0.8 mm×40 mm钨锰合金针,右手持火针,用乙醇灯的外焰将针的前中段烧至红白,并以极快的速度刺入穴位,随即迅速出针,并以消毒干棉球重按针孔片刻,依次针其他穴,每穴点刺1次。隔日1次,每星期治疗3次,治疗8星期后评估疗效。

2.2 对照组

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每日2次,夜晚加服吲哚美辛片0.1 g。治疗8星期后评估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1]

显效 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类风湿因子转阴。

有效 主要症状基本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进步。

无效 与治疗前相比较,各方面均无进步。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中显效13例(32.5%),有效24例(60.0%),无效3例(7.5%),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中显效10例(25.0%),有效18例(45.0%),无效12例(30.0%),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以督脉穴为主采用火针治疗RA总有效率优于药物治疗。

4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渐进性、慢性炎症,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多为本虚标实或虚实挟杂,本为肝、脾、肾虚,标为风寒湿热及痰瘀。

火针疗法的治病机理在于借“火”之力刺激穴位或局部,具有温经散寒、祛风化湿、活血通络、扶正祛邪以及以热引热、行气散毒的作用。同时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腠理宣通。

我们选用督脉穴为主,督脉主一身之阳,配合膀胱经穴及筋会、血会、骨会等特定穴,行火针治本,取局部穴位行火针以治标。通过临床观察,以督脉穴为主采用火针治疗RA总有效率优于药物治疗,并且疗效稳定,治疗副反应小,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5-118.

猜你喜欢
火针督脉类风湿
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从督脉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