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职税收课程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

2012-04-14 02:24张玉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税种纳税税收

张玉梅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福建厦门361000)

如何在中职税收课程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

张玉梅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福建厦门361000)

面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如何在税收课程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打造务实、人性化、教法得当、精彩纷呈的课堂,使学生愉快、投入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成长为合格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从解决这些问题出发,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以及教师个人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中职税收专业的培养质量。

税收课程;课程设置;组织教学;教学方法;教师素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率的课堂?专家说,是“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的课堂”。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率的,普通教育如此,中等职业教育亦如此。

税收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教学,需要学生认知的有税收基础理论,更有税收专业知识和技能,我们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中职学生对税收课堂教学喜欢、热爱、感兴趣?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诸多方面下足工夫。

一、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要紧扣培养目标,打造务实的课堂

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具体说是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由此,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充分了解当前各行各业的岗位需求,这样才能保证学校有旺盛的生命力,进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也才是务实的、有意义的。

税收是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一直受到各类企业的重视。掌握一定的税收知识,熟悉税收法规制度,正确进行各种税费的计算、申报以履行纳税义务,对涉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乃至帮助企业采用合法手段减轻税负,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是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财经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各级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都设有税收课程。

税收方面的课程,常见的有税法、税收基础、国家税收、税务会计、纳税实务、纳税理论与实务、纳税筹划等等,选择开设时定位要准,既不能与社会生产经营实际脱轨导致开课不足,造成应有知识的欠缺,也不能盲目贪多求全,造成重复和混乱。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这些课程当中比较适合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开设的,是税收基础、国家税收、纳税实务和税务会计,比如中职会计专业,税费计算与申报、涉税事项会计处理应是其岗位职业能力的一方面,所以可开设纳税实务加税务会计,或者税收基础加税务会计。

但要注意,选择了要开设的课程,只是定了一个粗略的大方向而已,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根据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方向,结合学制、课时等情况合理选择、搭配教学内容。还以中职会计专业为例,上面说的税收基础、纳税实务、税务会计三门课程,有的内容其实是相互交叉的,如果安排不好、搭配不当,就会导致要么一个内容两门课都上造成重复,要么一个内容两门课都留给对方上造成遗漏,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无从谈起。而不论是纳税实务加税务会计模式还是税收基础加税务会计模式,中职会计专业的税收课程,教学内容大致应包括这么几部分:第一,税收基础知识;第二,我国现行各税种介绍(包括税费计算);第三,各税种的会计处理方法;第四,各税种的申报缴纳。我们必须首先心中有数——要培养什么样、什么层次的财务工作者?面对什么样的具体岗位需求?然后,我们才能决定是以税种介绍、税费计算为主加会计处理,还是以税种介绍为主加纳税申报,针对特别组建的“订单培养班”要不要加强各税种申报缴纳的实操训练等等[1]。

当然,不管怎么选择设置课程,怎么安排教学内容,有一点是肯定的,中职税收课程必须“轻理论,重实务”,理论阐述要少而精,把重点放在各税种的计算、申报缴纳或者会计处理等实际操作上面,加大实操训练教学的比例,针对岗位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组织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顾及学生需求,打造人性化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不是有效率,衡量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有没有进步或发展,而不仅仅是教师有没有认真组织教学、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学生不愿学、学不会或者学了也用处不大,那么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所以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杜绝“只看教材不看学生式”的教学,要花工夫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

中职学生面临的最首要问题是就业,为了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出校门,走上社会,胜任自己的工作,要让他们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前面所说,为了把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中初级财务工作者,税收课程的教学内容大致有税收基础知识、我国现行各税种介绍、各税种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及各税种的申报缴纳方法等。而大多数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比较差,针对这一点,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应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尽量避开学生理解、接受的局限,减少税收理论、原理所占的比重。就是对一些必须掌握的内容,像各种税的计算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申报程序等,在组织教学时,也要想方设法理清脉络,尽量降低学习难度,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并且让他们通过课堂学习,懂得将来这些知识用在哪里,怎么用。比如企业所得税这个税种,是税收课程中不可少的一个教学内容,但涉及的理论、问题多而复杂,难度特别大。面对中职学生组织教学,我们就必须把这个盘根错节的大家伙进行拆解和取舍——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简明扼要地介绍;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税额计算按最基本、最常见的情况总结;至于会计处理,把中小企业用不到的纳税影响会计法略去,保留应付税款法……这样,使这个内容变得对学生有用、可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们灌输依法诚信纳税的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精神以及不怕困难、耐心细致等行为习惯,也不忽略他们心理素质的锻炼,这些应该是融于课堂教学的,是中职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

另外,课堂教学在顾全了“面”的前提下,还应该关照到“点”。对于那些学习能力稍强、“吃不饱”的学生,一方面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进一步丰富他们税收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分析、解决涉税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不放弃他们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配合他们参加成高、职高等学习和考试,积极提升自己的学历、文凭。或者可以把课堂教学与技能竞赛适当挂钩,建立健全评价、奖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选择、运用得当,打造有章法的课堂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有的是比较传统的,有的还处于尝试创新阶段。对于这诸多的方法,笔者不认为凡是老的、传统的就都不好,都要摒弃,凡是新的就都好都要推崇。好不好关键要看适合不适合,能不能很好地运用,比如讲述法,照本宣科、老生常谈是讲,妙语连珠、绘声绘色也是讲,效果肯定不一样。课堂教学采用什么方法,主要由三个方面决定:第一,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第二,是什么样的学生;第三,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而这三个方面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税收课程的教学内容有理论方面的(尽管不多),也有技能训练方面的,又比如即使是同一个班同一堂课的学生,前半节课和后半节课的状态也会不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教学方法要灵活选择,所谓“教无定法,贵在有法”。如果有助于教学,若干种方法出现在同一堂课里也是常事,反对固定模式,千课一法。当然,“教学无法”、凌乱随意更要杜绝。

大致说来,中职税收课程的几部分教学内容中,基础知识部分,因为相对枯燥一点,又是简单扼要地进行教学,所以在教学方法上除了讲述法以外,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提倡采用自主学习法和问题教学法等;而其他几部分,像各税种的计算、会计处理、申报缴纳这些内容,比较适合的方法除了传统的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以外,为了缩小课堂与社会生产经营实践的距离,提倡积极尝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比如,各情形的纳税人如何进行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或情景教学法。又比如,在个人所得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置“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这一教学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各类型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缴纳、税款申报缴纳等的系统教学。而这里强调,不管课堂教学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有两点是要力求保证的:一个是要保证教学与经济社会现实相接轨,让教师所传授的税收知识、技能可以用到社会生产经营实践当中;另一个是要保证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能够接受,能够主动按照教师的引领,学懂、会用税收知识和技能[3]。

四、教师素质要过硬,彰显个性魅力,打造精彩的课堂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主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正确的教育观念、良好的师德修养、广博的学识、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等等。结合职业教育、税收课程的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应该敬业爱岗,具有奉献精神。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教师对工作的态度。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学生群体,他们基础薄弱、没有进取心、缺乏学习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乃至行为习惯……这就在履行教育赋予我们的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上,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摆正位置、端正心态,热爱教师职业,乐于奉献,这样的教师才是合格的中职学校的教师,也才会真正致力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其次,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双面手”。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素质,它要求教师能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遵循教育教学应有的规律、学生发展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但作为专业课教师,仅仅如此还不够,还应就自己所教学科,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不是“光说不练”,是“能说也能练”。这是中职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由此我们呼唤更多的“双师型”、“技能型”教师。税收课程也一样,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熟悉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对各税种的计算缴纳了如指掌,懂履行纳税义务也善纳税筹划,处理具体涉税事项有心得、有诀窍,这样的税收专业教师,能让学生从心底佩服,能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东西,所组织的课堂教学才是充实的、有生命力的[4]。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高素质的教师同时也应该是学生喜爱的教师。学生喜爱自己的老师,就会愉快地接受老师的引领,积极、投入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否则即便老师再敬业、再有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也可能不配合甚至对抗,这一点在中职学生身上更为突出。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学生喜爱的呢?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用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名学生所写的信,概括出友善、尊重、耐性、兴趣广泛、公正、仪表良好、幽默、坦率、宽容等12个学生喜爱的教师应具备的品质。笔者认为,这一切其实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心中有爱,爱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此基础上,充满自信,充分了解自己而扬长避短,把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在教学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彰显个性魅力。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愉悦地享受和接受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也才能从中体会到“为人师”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样的课堂,一定是精彩纷呈的课堂。

总之,教学过程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交流、情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等职业教育面对的是特定的一个学生群体,我们只有在教学中真正以学生为本,了解他们的现状,顾及他们的需求,在制定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程、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从实际出发,提高教师素质,把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融入到教学中,才能打造成功的、有效率的课堂,税收课程是这样,其他课程亦是如此。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2]汪澜.建构新型师生立体交往关系[N].中华读书报,2003.

[3]胡晓东.工商管理大学科中税法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2).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Abstract:How to improve class efficiency of taxation course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nd create practical,distinctive and excellent classes with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to make them happily devoted to studying major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grow into qualified practical and skillful talents?This paper discusses this question by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of curriculum design,organizing teaching,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er quality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axation major's cultivation qua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taxation course;curriculum design;organizing teaching;teaching method;teacher quality

How to Improve Class Efficiency of Taxation Courses

ZHANG Yu-mei

(Xiamen Business and Tourism College,Xiamen 361000,China)

G712

A

1001-7836(2012)06-0081-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2.06.032

2012-05-07

张玉梅(1970-),女,云南玉溪人,讲师,从事税收研究。

猜你喜欢
税种纳税税收
治理视角下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的构建
适应纳税新常态 树立为民新理念
税收激励与企业科技创新——基于税种、优惠方式差异的研究
税制结构发展、分类与描述
税收伴我成长
从业人员给企业带来的纳税困扰——以一个火力发电企业为例
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的关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