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 让小学品德课活起来

2012-04-14 02:24尹秀芹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品德课师生生活

尹秀芹

(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恒山小学,黑龙江鸡西158130)

构建高效课堂 让小学品德课活起来

尹秀芹

(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恒山小学,黑龙江鸡西158130)

吕叔湘先生曾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活就是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工程中。”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科的特点,积极开发有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创设教学情境等是构建高效课堂,让品德课活起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小学品德课;高效课堂;活起来

构建高效课堂,就是为了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全力提升教学质量[1]。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让小学品德课活起来?

一、开发高效课程资源,让品德课活起来

(一)实现课程与生活的对话,让课堂活起来

根据教材中展现的主题,拓展再现师生的生活经历,把生活引进来,是丰富课程资源的有效手段。如在讲《快乐的“六一”》一课中,让学生互相欣赏节日照片,观看学校“六一”运动会的实况录像,让学生感受节日的快乐与幸福。这种来自师生现实生活的经历体验,是生动有效的课程资源,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的兴奋点,使课堂活起来。

(二)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让学生活起来

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想实现课程与生活的对话,教师要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感受生活,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实现有效课程资源的开发。如,在讲《我家门前新事多》一课前,让学生留心观察家门前小区街道、房屋、人们的生活等方面有哪些可喜变化,并将自己的观察发现记录下来。课上师生互动,再现家门前(小区)的可喜变化:门前的垃圾堆被清理,街道变宽了,盖起了新楼房,建起了地下商场,人们业余生活丰富多彩……这些源于现实生活的可喜变化,就是丰富的课程资源。

(三)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教材活起来

现行的品德与生活课教材,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教材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开拓和创造的空间,教师只有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才能,创设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并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体验感悟,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如,在《我换牙了》一课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以下四个主题活动:

活动一:认识恒牙乳牙的不同特点及换牙时应注意些什么。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恒牙乳牙的不同特点,课上播放课件“兰兰与奶奶的对话”,富有童真童趣的生活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兰兰的疑问即“为什么奶奶的牙掉了就长不出来了?”学生们观看了课前班内几名学生访问校医王老师的实况录像,王老师耐心细致的解答,使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不仅知道了恒牙和乳牙的不同特点,还了解了其他一些牙齿保健常识;为了激发学生爱牙护牙,拥有一口漂亮牙齿的愿望,播放课件:13岁女孩拥有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图片,并引发思考:怎样才能拥有这样一口漂亮的牙齿,在换牙期间要注意什么?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掌握相关知识。

活动二:探究牙齿有什么作用,我们为什么要精心地保护牙齿。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牙齿不仅有咀嚼食物的作用,而且拥有一口漂亮的牙齿会使人显得更美,在工作和交往中也会更有自信。

活动三:探究怎样保护牙齿,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明确护牙常识。

活动四: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为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刷牙的重要性,先做一个小实验:让学生把带来的饼干吃下几块后,再照镜子,看看牙齿上有什么新的物质产生?再让学生喝水漱口,发现水中的残留物,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刷牙的重要性,产生护牙的欲望,此时请学生用牙模型演示自己的刷牙方法,师生评议后,教师结合刷牙方法示意图交给学生正确的刷牙方法。

随后进行小组刷牙练习。刷完牙后让学生再次照镜子,当学生看到洁白的牙齿,感受到口腔的清新后,便产生了愉悦的情感体验。最后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儿歌诵读中掌握刷牙要领。

实践证明,通过多种途径拓展和丰富有效课程资源,是让品德课活起来的前提保证,只有发掘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资源,才能激活一切有益因素,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达成教学目标。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让品德课活起来

(一)优化课前导入

精当教学设计就是要在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2]。在教学实践中,精心的设计一节课的导入环节,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激活学生思维,让品德课活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故事、歌曲、猜谜语、课前调查反馈、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真实画面等方式,把学生带到积极地学习中来。如在《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课教学中,播放杨光演唱的歌曲《你是我的眼》视频,学生在杨光叔叔深情的演唱中,感受到他多么渴望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教师通过对杨光叔叔的成长经历的简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多么幸福的事。从而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

(二)优化教学活动设计

1.反复揣摩,不断丰富拓展主题活动

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的智慧,教学活动的优化,需要教师全心地投入、反复地揣摩,精心地筛选、不断地补充与拓展。在讲《秋天在哪里》一课时,笔者在第一个主题活动“寻找发现秋天”中,原设计为: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哪里发现了秋天,然后播放教师寻找秋天时所看到的景象,最后师生展示秋天赋予大自然的礼物——落叶、成熟的庄稼或果实。在深入备课后,认识到原设计有所不妥,课前应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秋天,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发现感知秋天的变化。于是,课下,带领部分学生到路旁、田间、市场、山坡、农家小院等地寻找发现秋天,并拍下了所看到的秋天景象。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深入思考,有了源于生活的课程资源,才会出现课上精彩的一幕:当学生在录像中看到了庄稼地里的同学(或自己),看到路旁美丽的落叶随风飘舞、打谷场上堆成小山的庄稼,看到金色的田野、秋收的蔬菜、山珍、商店里新上市的秋装……学生不禁发出阵阵赞美声,兴趣盎然。

2.优化活动间内在联系,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要想使整节课的教学达到优化,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每个教学活动,还要使活动与活动间形成内在的联系与合力,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探究状态中。如《秋天在哪里》一课,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主题活动,即“寻找发现秋天”、“赞美秋天”、“留住秋天”。“活动一”为“活动二”做了积极的情感铺垫,“活动三”是“活动二”情感的升华与归宿。

基于以上认识,在“活动一”中,以师生汇报述说秋天大自然中动植物及人们生活的变化,以真实录像再现落叶飘飞、大地丰收、田野金黄、硕果累累的美丽画面,以优美的课件展示异地风光,把学生带到五彩缤纷的秋天。为了让学生抒发情感,表达对秋天的热爱赞美之情,自然引入第二个活动主题——赞美秋天。

在此主题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启发激励下,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有的用四字成语来赞美秋天;有的用学过的诗歌来赞美秋天;有的用课文中的优美语段来赞美秋天;有的还依据《春天在哪里》的优美旋律,改编试唱《秋天在哪里》……学生对秋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因为喜爱而留,因为渴望秋天常在而留,于是引入第三个活动主题:留住秋天。

在轻松愉悦的创作氛围中,学生颇有创意地用各种办法留住秋天:剪的剪,贴的贴,画的画,拼的拼……十几分钟的快乐创作,“黑板”这块大画板已被他们装点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秋天图画——天空鸟儿飞,水中鱼儿游,地上动物跑,果园里硕果累累,大树上长满彩色的叶子,远山、大地、炊烟袅袅的人家……更有创意的是:树上的红苹果竟绽开了笑脸,向美丽的秋天表达亲切问候……下课时间到了,可学生们的创作热情仍然很高,意犹未尽……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愉快地探究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投入学习,深入思考,积极表达所思所感。如在讲《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课时,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导入新课,在师生同唱歌曲的情境中,再次感受和妈妈一起生活的快乐和幸福,随即进行情感的迁移: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即大地妈妈,教师在黑板上粘贴“大地妈妈的美丽笑脸”,从而为本课学生深入学习探究:“如何保护大地妈妈,让大地妈妈露笑脸”奠定了情感基调。成功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活动的积极参与中陶冶情操。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积极挖掘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巧设教学情境……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教学。

[1]教研处.恩施高中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EB/OL].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10.

[2]朱红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教师的智慧[C]∥黑龙江省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2010:169.

G622

A

1001-7836(2012)06-0092-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2.06.037

2012-04-22

尹秀芹(1969-),女,山东即墨人,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品德教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猜你喜欢
品德课师生生活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麻辣师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