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维的联想机制重述语言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以已习得英语的德语学习者为例

2012-04-14 02:24任丽娜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德语谓语学习者

任丽娜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710062)

以思维的联想机制重述语言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以已习得英语的德语学习者为例

任丽娜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71006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经济全球化下的竞争要求,外语学习已经成为国内外一股热潮。在外语学习与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语言研究领域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也不断被提出。其中,语言在学习过程中与大脑思维的作用受到重视,思维认知的研究已成为当代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鉴于此,以已习得英语的德语学习者为例,通过分析思维认知的联想机制来重述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及其作用。

德语;英语;思维联想机制;语言迁移

引言

由于文化的差异和个体的差异,人们头脑中的概念结构也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特定的文化特征和个体特征,对世界认知的角度就会有所不同,由此造成语言使用的差异[1]。因而,学习者习惯在学习一门新语言的过程中将自己已知语言的语音、结构、词义、词序、语法等迁移到新语言中。

在语言学习研究中,学者们最初集中于双语现象的研究,普遍认为,语言迁移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语言学习理论联系在一起,并把语言迁移看成是一种障碍,即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然而,随着实证研究的不断发展,二语习得研究经历了对比分析假设和中介语假设为主导的理论模式阶段,语言迁移的正面作用也逐渐被认可。对比分析也称为对比语言学,对比分析将迁移分为三种: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两种语言相同,可能会出现正迁移;两种语言不相同但存在一定关系,会出现负迁移,这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干扰因素之一;而完全不相同且没有关系的语言间不会产生迁移,即所称的零迁移。在学习新语言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的作用。

现主要基于英语与德语两种语言间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学习过程在经过人脑的思维机制解码后,重述语言学习中的迁移作用。但在分析的基础上,这三种迁移在语言学习中的论述并不全面,人思维中的语言迁移及其迁移的作用并非完全如此。

一、思维联想机制及其出现的迁移

学习者原有存在的语言知识会影响新语言的学习和知识结构的构建,这一观点无可否认。学习者需要忘记或消除已存语言模式来构建新语言模式,而这种看法似乎毫无意义。因为尽管在一些情况下,旧语言构架会被暂时忘记或不能被及时提取,学习者不必非得忘记已有知识来构建新语言的知识框架。基于这一原因,第二语言学者强调“困难”这一思想,将其定义为为获得新语言构架所需的努力。“困难”的程度主要依存于其与已有知识的相似程度,即所谓的正迁移与负迁移。

然而,联想机制是实现思想和语言的映射,在学习新语言的过程中,联想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善于运用联想结构思维,在学习新语言时,将原有语言的结构在新语言中加以整理,进一步运用原有语言中的相似结构,必能举一反三[3]。

二、德语与英语应用的联想机制及对比分析

英语与德语同属于日耳曼语系,并且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地理位置相近,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的国家间交往甚密,文化、经济、人口迁移等极为频繁。本文着重分析语言学习在以下几方面的推理。

(一)动词分析

英语中的动词主要有be动词、实义动词、助动词和情态动词之分,德语中也与此类同。两种语言中的be动词和实义动词在句中都要根据相应的主语人称和单复数发生变化;情态动词后接动词原型的规则不发生变化。

如:I am a student.=Ich bin Student.(我是学生。)

She is a student.=Sie ist Studentin.(她是学生。)

I have a book.=Ich habe ein Buch.(我有一本书。)

She has a book.=Sie hat ein Buch.(她有一本书。)

有的动词在用法中要结合相应的介词,英语与德语在词用法上存在相对性。在学习德语时,这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的正迁移作用尤为显著。

如:I come from China.=Ich komme aus China.(我来自中国。)

I will go to school.=Ich will zur Schule fahren.(我要去学校。)

在词类分析基础上的相似性会顺时针地迁移到新语言的应用中,但德语词类的多种变化会引起学者的特殊关注,会在思维中形成印记,在使用中提取,保证其正确性。

(二)句子结构分析

英语的句子结构的特点:在普通句子中,句子结构为:主语+谓语部分+其他。在英语句子结构中,状语是句子中最活跃的成分,它与句子的其他成分的不同就在于它在句子中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它可以出现在句中的不同位置上,也可以不出现或在同一句子中出现数个状语。但句子的基本结构不发生变化。如:

John was laughing loudly(A)in the classroom.

My brother often(A)enjoys playing basketball after supper.

In 1989(A)I was born.

德语句子结构的特点:动词谓语为句子的核心。在普通陈述句中,主语或其他句子成分居句首时,谓语动词总是居第二位。如果谓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由可变部分(时间助动词或情态助动词)和不可变部分(动词的不定式或第二分词)构成,则可变部分居第二位(在有些句子中居第一位),而不变部分居句尾,句法的另一个特点是从句中动词谓语位于句末,这是德语特有的谓语“框架结构”。如:

Ich komme heute zu dir.Heute komme ich zu dir.

Ich will heute zu dir kommen.

但在英语的句子结构中,有一类特殊的语法结构,即句子在一定的情况下,要使用倒装结构:

(1)以here,there,now,then等词放于句首时,如:

Here comes a bus.

(2)表示方位的词位于句首时,如:

Out rushed the students.

(3)表示否定的词位于句首时,如:

Little did I know about that man.

在英语的倒装句中,可以体现出德语句子中的动词二位结构,即句子的主语居于第二位,不考虑主语的位置。

语法结构是语法体系的基础部分,刚接触新语言的学习者会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将新语言的结构置于思维记忆的第一位,在已知语言与新语言比较的基础上,注重差异性,从而将新规则刻于思维中,在语言输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是基于差异思维的不完善或新语言体系运用的不完整而出现的将原有语言的规则体系继续加以运用的结果。

结论

在英语和德语的句法结构中,尽管存在着不同,但更体现了语法的普遍性。在语言的语法之间,句子的结构的相似性有利于新语言的学习。但所谓的负迁移,经过思维机制的解码后,并不会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成为语言学习的障碍。人脑在意识到语言结构的差异后,会在语言生成过程中产生刺激与预防机制,自主控制这种差异导致的错误[4]。

在此研究中,背景知识主要是学习者已习得的语言结构与系统。基于推理的构建主义模型,知识的普遍性及语言结构的相通性等,在学习新语言时,其应用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推理,它是学者基于自己已有的一定的语言结构,将其应用在新语言的生成之中。

[1]唐孝威,黄花新.语言与认知研究[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

[2]李平.语言习得的联结主义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2,(3).

[3]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汪安生.逻辑——正确思维与有效交际的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Reanalysis of Language Transfer Based on the Function of Association in Minds——Taking German Learners Who Have Acquired English for Example

REN Li-na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With the rapi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demand of the global economic competition,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has become a hot phenomenon.In the context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research continuously deepen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nquistic research and other disciplines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Many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on the various aspects of minds,which has become a main field of modern studies.Taking German learners who have acquired English for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s cognitive association mechanism in minds to further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language transfer and its function.

German;English;association function of minds;language transfer

H0

A

1001-7836(2012)06-0156-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6.062

2011-12-07

任丽娜(1989-),女,山西河津人,硕士,从事二语习得研究。

猜你喜欢
德语谓语学习者
非谓语动词
非谓语动词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哲学“专业德语”教学研究初探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
非谓语动词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