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反应”模式下的烟台近代化
——纪念烟台开埠150周年

2012-04-14 02:24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烟台港开埠烟台

邓 云

(山东工商学院社科部,山东 烟台264005)

“冲击—反应”模式下的烟台近代化
——纪念烟台开埠150周年

邓 云

(山东工商学院社科部,山东 烟台264005)

烟台开埠是一段屈辱史,也是烟台近代史的开端,在烟台开埠150周年之际,重新梳理其开埠历史,发掘开埠后“冲击——反应”模式下烟台近代化的过程,获得对未来发展的启发,对于烟台站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开埠;烟台;近代化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英签订的第二个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规定,“即在牛庄、登州等府城口,嗣后皆准通商。”本应在登州作为通商口岸,但1861年英国驻华公使派登州领事官、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对山东再次“考察”后认为,“登州府作为一个港口是不利的,它的港口浅,并且非常无遮蔽。”[1]而烟台港则无论是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还是当时的贸易活动,都远远超过了登州港,遂有意弃登州而将烟台列为通商口岸。后经过通报下旨,清政府饬令烟台为通商口岸。

一、开埠对烟台近代港口发展的影响

烟台作为一个“因港而兴”的城市,港口的发展对烟台城市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东海关开办之日起,烟台港便归东海关管辖,特别是汉南掌握东海关大权后,着手对海关的港务管理进行了整顿,对烟台港的近代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建立了必要的规章制度。1863年3月17日,东海关同时公布了《烟台口东海关章程》和《船只》使烟台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港务方面的规章制度。其主要内容大体是:确定了港界、船舶进出港的必办手续和注意事项;规定港内不准倾倒沙石等。两个章程公布后,港务工作便有章可循,港务管理开始走上正轨。

2.建立了必要的原始统计。1863年3月23日,烟台港开始了贸易活动的统计工作,是为长达80余年的港口统计之始。虽然最初的统计方法并不是十分合理,分类也比较粗糙,不能适应日渐复杂的进出口贸易活动,但随着统计工作的不断改进、完善,这些统计无疑对港口管理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也为今天研究港口经济发展史提供了丰富和比较可靠的数据。

3.对分散的港口进行了整合。自东海关“海关码头”(即今烟台港务局南码头)建成后,各国洋行开始投资建立私有码头,直至甲午战争,先后建成福开森码头、滋大码头、摄福利福码头、和记码头。这些码头大多建在烟台山以西港口海岸线重要部分,港口中心区域被分割为各霸一方的几大块,严重影响港口管理和发展。1895年,东海关为加强港口、航运和码头贸易的集中管理,实施南北公共码头岸路工程,将码头岸壁连成一体。此项工程对于港口发展十分有利,触动了各洋行的既得利益,经过努力,工程延至1897年年底完工,岸壁全长663米,填地42亩。烟台洋行对码头权益的争夺和德国对青岛港的侵占,极大地刺激了烟台华商界,由烟台华商组成的“烟台大会”(后改称“中商会”)提出,要与烟台洋行竞争,则须大力改建码头。1901年,该会募集白银40万两,开始东西码头岸路工程及阻浪坝工程的建设。1903年,全部完成阻浪坝工程,坝内修建岸路,计宽50英尺,长约3/4英里,沿岸间设石梯,以为上下之便,该工程对烟台港向近代港口演变具重要意义。

当然,我们必须看到,掌管东海关的税务司对烟台港所进行的一系列港务管理和建设活动,其宗旨是为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经济侵略的需要,这种管理体制带有强烈的半殖民地性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清政府官员管辖烟台港期间,除了税收之外,没有其他的管理活动,这种状况与清政府只重税收不重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在外国人管理烟台港期间,既重视税收也重视港务管理,而且有一套较为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仅就港口管理和建设而言,应该说,东海关使烟台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为烟台港的今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开埠对烟台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烟台开埠之前,烟台的经济是传统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着经济的主导地位,但随着烟台的开埠这一经济形式正逐步发生着变化。

1.洋货的大量涌入,使农业和手工业产品朝着商品化的方向发展。东海关开放初期,洋货蜂拥而入,随着资本主义势力的步步侵入,这种局面日趋严重。截至甲午战争前的1893年,仅从烟台港输入山东的洋货总值,共达12 276万海关两。在每年的进口比重中,洋货始终占60%以上。通过各种途径倾销的洋货、尤其是棉布和棉纱,很快就占据了腹地市场,猛烈地冲击着土布、土纱市场,使数以万计的农村手工纺织业者因此失去了生计。“中国的纺织业在外国的这种竞争之下受到很大的危害,结果就使社会生活受到了相当的破坏。”[2]除了手工纺织业之外,山东的冶铁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其他洋货也在向山东人民的经济生活中渗透。总而言之,洋货的大量输入,冲击了中国的市场,取代了中国城乡市场上的一些传统产品,使农业和手工业产品朝着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2.农副业产品的大量出口,促进了烟台产业的商品化、近代化。东海关开放后,随着资本主义势力的步步深入、小农经济的进一步瓦解,由于农副产品出口税率较低(注:根据天津条约所附海关税则:山东主要的出口物资所担负的税率:草编为每百斤7钱,蚕茧每百斤3两,山东茧绸每百斤4.5两[3]),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资本的积累,加上国外市场对花边、发网、草编、粉丝等产品的需求量大,中外商人有利可图,促成了烟台乃至胶东原本不被重视的或者可有可无的产业发展成为特有的产业,越来越多地被卷入了国际国内日益扩大的流通领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推动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受到外力打压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组的劳动力市场,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和海外华侨开始讲他们通过各种渠道积累起来的货币,投向新兴的工业生产。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独立投资,开始筹建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这是当时山东民族工业中唯一的独资经营的企业。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外国人控制下的东海关是作为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出现的,它进一步导致了中国的主权丧失和对外国人对海关事务的肆意干涉,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东海关在促进烟台经济社会近代化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它进一步促进了烟台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烟台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是历史的进步。

三、开埠对烟台近代城市发展的影响

沿海城市的发展,同港口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城市的形成阶段,这种联系显得更为突出。东海关和烟台港口的开放,是烟台这一港埠城市兴起的主要因素。

1.政治、经济中心逐渐形成。烟台港口开放之初,清政府并未做出建设城市的规划,在统治者心目中,烟台“向属荒僻之地”,只能是对前来靠泊的海船征收税银、增加财政收入而已。烟台开埠后,从1862年起,先后有法、美、挪威、瑞典、德、荷兰、丹麦、意、奥地利、俄、日、比利时等16个国家在烟台设领事馆,同时,在登莱青道在移驻烟台后不久,即在东海关之外开办了户关,从而使烟台逐步成为登莱青道地区的政治中心,从而推动了这座港埠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而随着港口的开放,外轮麋集,外商拥入,“顿添行铺数百家”,往来于津沪轮船、外国商轮大批泊此,以水路运输、陆路运输和通讯邮政为主的交通通讯的快速发展,使烟台很快成为了登莱青道地区的经济中心。

2.人口不断聚居。从事非农业劳动的人们聚居是城市兴起的基本要素。烟台港的开放,吸引着内地劳动力向沿海流动并在烟台聚居,这是烟台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的基础。“自开商埠后,工商业日渐兴盛,人口因而顿繁,五方杂处,迁徙频仍,但人数则有增无减。”[4]据统计,1881年烟台的人口为3 500人,在1901年已达到57 130人,增加了十几倍[5]。由此可见,是港口的开放,为人们提供了较多的从业机会,并完全脱离了农业劳动,成为烟台形成城市或城镇的显要标志。

3.城市面貌不断改观。衡量一个城市近代化的标志之一就是城市建设。烟台开埠之前,除了一些村落之外,只有两处具有城市萌芽性质的地方,一处是“奇山千户防御所”,俗称“所城”,另一处即天后宫附近。这两处地方各不相同,前者是有“城”无“市”,后者是有“市”无“城”,这两处之间及各个村落的周围均为田野,诚如所谓“烟台海口向为一片沙滩”。而港口开放以后,新盖房屋万余间。争相购买(地皮),尺图寸金。偏东至烟台山麓,又为外国商人指租,建盖洋行及各国领事公所。人烟稠密,隙地几无。到1920年,烟台人工港池建成后,同时辟建了北马路、海滨街等20多条道路,烟台城市建设进一步得到发展,城市职能也逐步由以港口贸易为主开始向轻工业转变,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市政建设加快,建设质质量提高。

总之,开埠使烟台很快成为胶东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并逐渐形成了西到西炮台,东至卡子口,北到海岸,南到奇山所城南的带状城区,成为展现“世界主义姿态”的近代化工商业城市。

近代烟台开埠是与列强对我国的强行侵略和掠夺联系在一起的,烟台开埠是国人的耻辱,但开埠后,东海关设立,门户打开,也在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沿海和沿江港口城市的发展,并促进了民族资本企业和新式航运的发展。烟台逐渐成为山东近代第一个通商口岸和沟通中外贸易的基地,也使烟台成为山东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作为一个步向近代化演变的大城市,更应考察其向现代化迈进的推动力量。西方势力把近代文明带到了中华大地,从而构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挑战,诱发了近代中国人寻求变革的意识,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参照模式。

四、开埠史为当代经济带来的启示

开埠后烟台近代化的曲折发展,是中国近代化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或者一个局部,它既具有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特点,把握烟台近代化进程的运动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对今天烟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不无裨益。

1.牢牢把握发展主题。烟台的屈辱开埠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惨痛的民族历史给我们的最大启示。铭记民族之痛、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烟台的现代化建设,促进烟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烟台自然环境优越,陆域腹地丰饶,海疆面积广阔,在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实施中,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海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桑格国家级战略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一个省级战略于一身,加上在产业布局、项目安排、土地资金、园区建设等方面得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当前,就是要抓住蓝色经济区建设和三大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烟台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其他有利条件,努力实现在全省率先发展、在全国争创一流、在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赶超进位的目标。

2.着力盘活临港经济。“建港兴城以港兴城港为城用港以城兴港城相长,衰荣共济”,这是世界范围内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它既揭示了港城关系的变迁过程,也揭示了港城关系相互作用的机理,即港口的发展将促进依托港口的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又促进着依赖城市的港口的繁荣,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谁也离不开谁。当前,就是要深入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全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校生态经济区建设,全力构建环黄渤海、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现代化大型枢纽港,连接华东与华北、中国与日韩的海陆联运大通道战略性节点及贯通东西的新亚欧大陆桥北桥头堡。推进区港一体化发展,建成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产业聚集的临港产业基地,建设港航大市。

3.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烟台城市近代化的过程表明,正是一个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出现了这一区域内的人口聚居、资源聚集、产业发展,从而形成了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尽管近代烟台因诸多原因最终并未成为大型城市,但其城市兴起的发展轨迹,仍能为现代烟台城市化发展并最终步入大都市提供合理的现实指向。在新的历史时期,烟台要想真正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在山东半岛城市群、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分工与协作中从容应对且更多地发挥作用,更好地迎接来自青岛、大连、威海在外向型经济和港口经济方面三面夹击所带来的挑战,必须按照“发展城市经济→增强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味→增强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步骤,加速发展城市经济,大力实施产业立市、特色兴市、经营活市、科技强市[6]。

[1]王旋.烟台历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5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3.

[3]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131.

[4]何炳贤.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丁)[Z].民国实业部国际贸易局,民国二十三年刊:56.

[5]赵彬.近代烟台城乡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19.

[6]朱孔来,李建伟.对烟台中心城市建设及城市经济发展的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1):24.

Yantai's Modernization under the“Shock—Reaction”Mode——In Memory of the 150th Anniversary of the Opening of Yantai Port

DENG Yun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Yantai 264005,China)

The opening of Yantai port is not only a humiliating history and but also the beginning of its modern history.On occasion of the 150th anniversary of the opening of Yantai port,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history of the opening of Yantan port and Yantai's modernization process under the“shock—Reaction”mode.We can obtain the inspiration for Yantai's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which has very importan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for Yantai's development by leaps and bounds from a new starting point.

open the wharf;Yantai;modernization

K26(252)

A

1001-7836(2012)06-0184-03

10.3969/j.issn.1001 - 7836.2012.06.072

2011-12-12

邓云(1979-),女,山东烟台人,讲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猜你喜欢
烟台港开埠烟台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近代华北开埠城市《红楼梦》戏剧演出述论
法国领事馆旧址 见证重庆百年开埠史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全球首艘30万吨级铝矾土装载船首航烟台港
烟台港港口物流发展条件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烟台港口物流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烟台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近代温州开埠与温州海外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