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与古籍数字化

2012-04-14 02:24张爽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古籍整理古籍馆藏

张爽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高校图书馆与古籍数字化

张爽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高校图书馆与古籍数字化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是后者的有力推动者,后者则丰富和完善了前者,二者最终统一于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图书馆;数字化;古籍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古籍数字化浪潮兴起。时至今日,仍呈方兴未艾之势。究竟什么是古籍数字化?目前,学界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2002年,潘德利《中国古籍数字化进程和展望》一文就“古籍数字化”作如下定义: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工、处理,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古籍文献中所蕴涵的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古籍的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1]。

2002年,李国新《中国古籍资源数字化的进展与任务》一文认为,“古籍数字化”应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实现文本字符的数字化,具有基于超链接设计的浏览阅读环境,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具有研究支持功能。

2005年,李明杰《中文古籍数字化基本理论问题刍议》在以上两文的基础上,展开进一步论述:从本质上讲,古籍数字化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文化问题和学术问题。古籍数字化是以保存与普及传统文化为基本目的的,以知识发现的功能服务学术研究为最高目标的,在对传统纸质古籍进行校勘整理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其转换成可读、可检索及实现了语义关联和知识重组的数字化信息的过程[2]。

综上所论,我们可以发现,古籍、数字化技术、相关人才是古籍数字化必不可少的三个基本要素。因此,古籍数字化大体是指:精通古籍整理的人才,选择古籍中的善本,参考其他众本,通过数字化技术,或与精通数字化技术的人才一道,将古籍进行整理,并以电子产品的形式予以发布,以利于保护、传播、利用古籍。

古籍数字化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使这些古籍文献能够为人们所利用,为学术研究所服务。因此,它是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同样可以承担“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任务。截至目前,数字化已经成为古籍整理的新方向。新世纪伊始,国家启动了“中国古籍数字化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数字化多媒体研发工程;(2)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3)中华字库建设工程;(4)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5)国家动漫振兴工程;(6)中国古籍数字化工程;(7)国家版权保护技术开发工程;(8)数字化文化传播工程。可见,古籍数字化确实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在古籍数字化过程中,高校图书馆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丰富的馆藏、合理的部门规划、较全面的人才配置与储备,都将有力地推进古籍数字化进程[3]。与此同时,古籍数字化也将丰富图书馆的藏书(主要指电子书籍而言),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图书馆的古籍,并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密切馆校、馆际、校际之间的联系,为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贡献力量。因此,二者互相促进,密不可分。

一、高校图书馆对古籍数字化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对古籍数字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是后者的有力推动者。

1.前提和基础

高校图书馆是古籍数字化的前提和基础,主要表现在:

丰富的馆藏。高校图书馆一般都设有古籍部、善本部,这些丰富而优良的馆藏古籍,为高质量古籍数字化产品的推出,提供了保障。同时,许多高校图书馆正在继续开展古籍征集工作,必将收集到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古籍。图书馆还会定期开展古籍普查工作,编写古籍专题目录等。所有这些,都为古籍数字化产品的研发提供了保障。

专业的人才及储备。高校图书馆一般都配有专门的古籍整理人才以及计算机能手,这些都是古籍数字化的必备要素。严格来说,当下,专业的古籍数字化人才供不应求。古籍数字化是古籍整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能手并不难找,可精通古籍整理的人才却不是太多,而古籍数字化的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培养一批既懂古籍整理,又懂计算机的新型人才,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无疑具有得天独厚地优势条件,其古籍整理人才和计算机能手兼而有之的配备,使其完全有能力培养合理的人才梯队,以保证古籍数字化的持续进行。同时,图书馆馆员也应该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自己图书馆学、计算机、信息学、网络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素养,因为这也关系到古籍数字化的质量。近儿年来,图书馆学专业、古典文献专业已经有意识地吸收计算机专业人才攻读硕士学位,这无疑也是高校图书馆增加数字化人才储备的一条有效途径。

2.有力推动者

高校图书馆在古籍数字化工作推动方面,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优势:

资金优势。目前的古籍数字化产品,特别是大型产品,比如《四库全书》等,一般而言,造价不菲,个人的购买力很难承受,相比之下,各图书馆每年都会拿出一定经费进行采购,凭借自己的资金优势,将有力推进古籍数字化产品的推广与普及。一些大型的图书馆,例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还启动了自己的古籍数字化工程项目,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目前的大多数图书馆,尤其是古籍收藏量较大的图书馆,经费匮乏十分明显,需要学校、省、国家等积极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

流通优势。高校图书馆往往是各个高校的人流密集区,广大师生要借阅、查找文献,往往要借助于图书馆。图书馆及时、适宜地向广大师生推广自己研发或购买的古籍数字化产品,对于古籍数字化工作无疑是一种有利的宣传。图书馆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开辟分区域的学科阅览室,使广大师生能够第一时间接触、使用到适合自己的数字化产品,对于古籍数字化和广大师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极好的双向促进。

融合优势。如上所述,高校图书馆一般都配备有专门的古籍整理人才和计算机人才,由于统属一个部门,相互之间协调极为方便,不像图书馆与学校各院系之间那样有协调难度,因而可以把两方面人才的专业优势迅速集中起来,在古籍数字化的选题和研发方面形成攻坚力量。同时,图书馆还可以依托自己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联合校内甚至校际文史哲、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巩固和扩大科研队伍,进一步夼实研发力量。

沟通优势。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馆际互助,加强馆际沟通,通过馆际联系,则可以进一步建立校际联系,从而形成古籍数字化研发的集团力量。

特色优势。目前中国现存古籍在10万种以上,到底应该选择哪些来进行数字化开发?浩瀚的古籍资源被分散保存在各高校图书馆,加上各高校图书馆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图书馆在数字化过程中应当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从地方性、补充性原则出发,优先安排馆藏特色资源进行开发,切忌随波逐流,盲目跟风,这样既有利于地方古籍资源的保护,也有利于地域文化建设。

二、古籍数字化对高校图书馆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在推进古籍数字化方面意义重大,古籍数字化在加强图书馆建设方面也同样令人瞩目。

1.丰富馆藏

高校图书馆都追求增加自己的馆藏,以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采购纸质文献和采购数字化产品都可以逐步完成这个目标。相比纸质文献而言,数字化产品的最大优势在于海量存贮而占据空间却极为有限,不需要像纸质文献一样,在增加文献的同时还要增加图书馆馆、室建设,从而增加财政开支。古籍数字化产品的财政支出全部集中于采购方面。而且,数字化产品携带方便,查阅简便,省时省力,可以说是图书馆丰富自身馆藏的最有效途径。

2.保护古籍

图书馆古籍文献经过岁月的侵蚀和频繁的调阅,破损愈来愈严重,虽然经过修补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但终非根本之计。古籍数字化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古籍数字化也会对古籍原本造成伤害,例如对古籍文献进行扫描和缩微,就会伤害到古籍原件,但是,古籍数字化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工程,可以一次生产,多次发行,有效避免了对古籍原本的多次伤害。

3.利用古籍

我国历史上产生过众多珍贵的文献,但由于天灾人祸一直不断,导致流传到现在的古籍百不存一。因此,许多图书馆往往将自己的馆藏古籍文献视为“镇馆珍宝”,从不轻易示人。殊不知,这样是提高了本馆在行业中的地位,但却只强调了古籍文献的文物价值,而忽略了其文献学术价值,未免本末倒置。因为古籍文献流传到现在,更重要的是它的文献价值。因此,保护古籍与利用古籍始终是一对矛盾。目前,受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影响,古籍文献管理一般都是重收藏轻利用。古籍数字化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由于它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工程,可以一次生产,多次发行,为古籍善本的保护性再生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也使诸多难见天目的“镇馆之宝”得到新生,同其他许多珍贵的古籍文献一起,以难以想象的速度传播开来,从而为古籍的有效利用开辟了新道路。

4.促进资源共享

随着数字化古籍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图书馆,一方面通过购买电子产品,充实自己的数字化图书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借助馆际互借,增加学校图书馆与本校各院系之间、各校图书馆之间、以及各高校之间的联系,建立古籍数字化共享平台,实现网络数据库共享,增加馆藏,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特别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相应提高,国学热也在海外兴起,如果能谋求同国外一些研发机构合作,共同研发古籍数字化产品,借以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进而建立古籍数字化共享平台,实现国际间数字化资源的共享,更是善莫大焉。比方说,中国国家图书馆与英国国家图书馆联合开发的敦煌学方面的网站,便是很好一例。

综上所论,我们不难发现,高校图书馆与古籍数字化之间,其实是一而二、二而一、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是后者的有力推动者,后者则丰富和完善了前者,二者最终统一于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1]李国新.中国古籍资源数字化的进展与任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7):127-129.

[2]王立清.略论我国古籍数字化的选题[J].图书馆情报工作,2005,(3):89-92.

[3]吴洪泽,张家钧.计算机在古籍整理中的应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University Library and Ancient Book Digitization

ZHANG Shuang
(College of Literature,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Mudanjiang 157012,China)

University library and the digit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are closely linked and mutually reinforcing.The former is the prerequisite,foundation and a strong promoter of the latter and the latter enriches and improves the former.The two finally get united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fin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library;digitization;ancient books

G255

A

1001-7836(2012)06-0200-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2.06.078

2012-01-19

牡师院教学教改工程项目《增设古籍数字化课程,优化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11-XJ12006)

张爽(1982-),男,黑龙江牡丹江人,助教,硕士,从事明清文学与文论研究。

猜你喜欢
古籍整理古籍馆藏
馆藏
斯盐最灵,此籍可餐
——盐业古籍整理新成果《河东盐法备览合集简注》出版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论“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古籍整理工作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我是古籍修复师
对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古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