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性白血病引起ABO血型改变1例报道

2012-04-18 09:00孙六娜蔡振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广州510405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年18期
关键词:O型血型A型

孙六娜,罗 恒 ,蔡振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广州 510405)

人类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强度在正常情况下终身保持不变,但在特定条件下却会发生抗原减弱、血型改变,如骨髓移植会因为基因型的改变而导致血型表现型的改变,如白血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可由于ABO抗原的减弱,出现暂时性的血型改变。本院发现1例由白血病引起的ABO血型抗原改变,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已婚,于2011年11月29日 因发现皮下淤点1个月入住本院,诊断为“急性白血病M2”。入院后查血型鉴定为 O型,Rh(D)血型阳性,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53.19×109/L,其中未成熟白细胞达68%,红细胞计数(RBC)2.78×1012/L,血红蛋白(Hb)为87 g/L,血小板计数(PLT)43×109/L,骨髓象示原粒细胞66%,诊断为急性髓系细胞(AML-M2)白血病。住院期间,输O型Rh(D)阳性红细胞悬液4次,共8 U,输O型血小板4个治疗量,输血过程均顺利,无不良反应。住院23 d,给予增强免疫、化疗及对症治疗,并于12月22日骨穿刺示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部分缓解骨髓象予以出院。患者2012年1月3日再次入院进行第二阶段治疗,于2012年1月10日查血分析示 WBC 5.46×109/L,Hb量110 g/L,PLT总数169×109/L,住院10 d后出院。患者于2012年1月18日因患感冒引起不适第3次住院,复查血型为A型,Rh(D)(+),发现与前期血型不符,重新抽血复查仍为A型,随后输A型血小板1个治疗量,输血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患者随后出院。因患者两次入院血型不符,遂对二次入院标本做血型血清学检查。患者血型正、反定型实验均为A型,唾液中均分泌A物质和少量H质。吸收试验证实患者红细胞上有A抗原。放散试验结果只与A细胞凝集,证实放散出抗A抗体。Coomb′s直接试验为阴性,提示红细胞表面没有不完全抗体或补体。根据上述结果证实患者原来血型为A型,疾病未致A抗原表达减弱后暂时变为O型,疾病好转后又回到A型。

2 讨 论

血型是一种遗传性状,人的血型是终身不变的,但由于疾病的影响可能出现暂时性血型改变,如白血病、贫血、红白血病、感染性疾病与肿瘤等。由于ABO抗原大大减少,可能会出现暂时性血型改变,此种临床表现国内外已有报道。近十年来有关白血病患者发病过程中出现ABO血型改变偶见报道[1]。但有关白血病患者发病过程中出现 ABO血型改变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人认为可能是红细胞系统生成受抑,成熟红细胞明显减少,使红细胞抗原减弱或消失。也有人认为各型肿瘤都有ABH血型抗原及与合成血型抗原有关的糖基转移酶的质和量的紊乱,红细胞ABH活性严重受抑偶见于白血病患者。ABH物质是由共同的前体物质被特异性糖基转移酶作用而生成,例如a(1→2)岩藻糖转移酶(H酶,合成H物质),a(1→3)N-乙酰基半乳糖胺转移酶(A 酶,合成 A 物质),A(1→3)半乳糖转移酶(B酶,合成B物质)。某种血型糖基转移酶受抑制可使白血病血型抗原减弱。也有研究表明,人类病毒致癌基因C-abI位于9染色体上的q34位点,而ABO血型抗原的基因位点也在此处,白血病发生9号染色体异常的频率很高,故推测,病毒致癌基因可以干扰ABO基因位点,从而导致白血病患者红细胞的A或(和)B抗原的减弱[2]。本例患者原发病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其A抗原减弱,主要是原发病加重引起,经过化疗病情好转后,肿瘤细胞减少,免疫力增强,原有抗体滴度增强,A抗原逐渐增强到正常水平,回复原本血型A型。患者共住院3次,第1次共输入O型红细胞悬液4次,共8U,输O型血小板4个治疗量。在确定为A型后又输入A型血小板1个治疗量,前后输血均无不良反应,因此证实患者为白血病引起的ABO血型抗原改变。

[1]张伟强,姚林林.白血病引起血型“变异”1例报告[J].中国输血杂志,1995,8(4):202.

[2]吴敏华,陈活强,蔡葵.恶性血液病引ABO血型鉴定困难的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6(26):690.

猜你喜欢
O型血型A型
蚊子爱叮O型血的人?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XLNO型低温脱除氧化亚氮催化剂性能研究
O/O型未定式极限的求法总结
DF100A型发射机马达电源板改进
A型肉毒素在注射面部皱纹中的应用及体会
A型肉毒毒素联合减张压迫法在面部整形切口的应用
AZA型号磨齿机工件主轴的改造
浅谈O型橡胶密封圈的装配与拆卸
无血型的怪家伙——人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