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现状及改进方法

2012-06-04 01:30梁凌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13期
关键词:改进方法环境监测现状

梁凌

摘要:本文通过讨论环境监测现状,提出了改进环境监测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改进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by discussing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us quo, point out a few points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e status quo; improved methods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以及各监测机构质量管理运行机制,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证制度、质量保证监督机制、环境监测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机制等;打破条条、块块之间的分隔与界限,集成统一的环境监测采样、运输、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规范和方法,建立科学系统的全过程的环境质量控制体系,使监测全过程受控和可追溯。开展质控考核、质量检查、能力验证等多种形式的质量监督活动,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监督、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体系。明确质量管理的责任和罚责,避免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干扰,提高监测的整体水平,应对多元化和市场化的发展需要。。

1 环境监测定义

环境监测是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对环境要素的质量以及污染源、污染事故等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进行检测、观测和调查活动。环境监测按照监测内容和目的不同,可分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科学研究监测和服务监测等。

2 环境监测管理现状分析

2.1 管理手段

环境监测从技术手段来说,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建立了全国的环境监测规范,颁布了相关的标准测试方法,能力建设投入不断加大,硬件装备水平上升较快,环境监测的技术管理体系日趋健全和完善。但环境监测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质量保证技术和管理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主要集中在常规指标的监测,点式、静态监测分析较多,对各环境要素的综合评价、宏观尺度的分析评估、长期动态预测等方面滞后; 污染物监测网络不能实现动态、全面的掌握排污状况,新治理技术、治理工程产生的环境效益得不到实时体现。从环境监测行政手段来说,部分地区全局性、区域性的监测行政管理手段较弱,难以建立适合现代环境监测需求的公共管理体系。另外,环境监测经济和法律的管理手段较少,难以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的办事效率,更无法激活环境监测市场。

2.2 管理体制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化,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能进一步得到强化。我国环境监测的现有管理体制无论在监测机构的设置方式,还是监测工作的运作方式,以及监测工作的管理手段上等滞后于现代环境管理需要,环境监测难以履行统一监督管理职能。

环境监测数据的客观、真实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关键。但环境监测工作在部门、行业之间工作交叉,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现行的环境监测网由三种网络管理模式组成,即部门环境监测网络、行政区域环境监测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每个基层环境监测站接受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环境监测部门的双重领导,有的监测站为所辖流域、海域等专业监测网领导,监测任务来源交叉,同时导致环境监测数出多门,信息发布较乱。

2.3 管理职能

长期以来,环境监测机构一直被看作是单纯的专业技术机构。事实上,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测与执法监督一起,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两个重要支撑体系。而环境监测机构的事业单位属性不可能直接建立起社会性的环境监测工作激励、协调、奖励、处罚等规章或条款,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定位和环境监测人员工作性质进行界定,是目前需解决的问题。近年,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加大,一些部门、企业环境监测力量发展较快,但缺乏统一的环境监测资质管理、严格的能力考核,质量监督和管理偏弱。

2.4 管理目标

环境监测管理的总目标是为了有效地动员、配置和整合环境监测资源,科学地开展监测工作,确保环境监测公正、客观、及时、准确,说清污染源状况、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潜在的环境风险,最终达到为环境管理、社会经济建设提供高效服务的目的。当前各地区、各部门在具体实施环境监测时,往往因为区域、行业、团体的自身利益,更多地关注局部的小目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环境监测整体监督职能。

3 环境监测改进方法探讨

3.1 建立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

环境监测是综合性学科,近年来通过快速发展,自动监测、生态监测、遥感监测、应急监测、实验室分析等手段更新快,监测领域也不断拓展,环境监测活动即具有社会公益性特点,同时具有行业特殊性,且涉及国家公共安全,满足行政许可法中相关规定,属于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应对监测机构实施市场准入和资质认证。建立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是指凡从事环境监测活动,向政府或社会出具对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等具有证明作用的监测数据的环境监测机构,必须获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监测资质认定。经认定合格的单位,可在认定范围内从事环境监测服务工作。未获得监测机构资质认定的,所监测的数据不能应用于政府部门或社会服务。对获得认定的监测机构,需定期进行审查和监督,发现有未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从事环境监测活动,其至有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可以取消其监测资质,以保证环境监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这样一方面可以规范环境监测行为,对监测单位引入优胜劣汰机制,保证环境监测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各行业、企业、社会等环境监测单位的作用,共同参与环境监测工作,更好地利用监测资源为环境管理和社会服务。

3.2 形成环境监测资源和信息共享机制

研究界定各类环境监测工作的工作定位和责任,在政府所属环境监测业务机构和其他各类社会环境监测力量间合理分配环境监测任务、资金投入,明确各类监测机构参与环境监测服务的程序和规范。研究跨地区、跨部门监测资源整合和共享机制,整体规划和布局环境监测网络,构建跨地区、跨部门环境监测资源共享平台,形成长效化环境监测信息交流与统一发布制度,提升环境监测服务效率。

3.3 营造环境监测服务市场

环境监测行业的市场基础是对环境监测数据的需求量。环境监测数据需求非常广阔,如政府对环境质量的需求、环境保护部门落实各项制度对环境信息的需求、水利、海洋、渔业等部门对环境资源信息的需求、环境科研、环保产业、环境监督等对环境监测数据的需求,另外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公众对于环境健康日益关注,社会对环境监测数据需求量也不断增大。

政府需加强对环保法和相应法规的实施,改变目前一些不合理环境监测运作方式,如排污状况监测,把现在由环境监测站对环境污染源监测向环保部门提供环境监测数据,转变成排污企业有责任定时向政府环保部门提供污染物排放数据,使之成为企业一项必尽的责任和义务。环保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由承担具体监测任务转向监督管理上,由社会性的监测服务机构承担日常的企业排污状况监测,从而营造环境监测需求市场。

3.4 制定环境监测市场管理政策

通过制定政策、规范环境监测市场行为。建立环境监测市场的准入、监督考核与淘汰管理机制,明确环境监测服务方被服务方的相关责任、义务和权利,从而规范监测市场行为。对不按市场规则办事的,制定管理和处罚措施,保证监测市场有序和公平竞争。重点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价格体系和环境监测服务收费政策,引导各种经济成分积极参与环境监测市场建设,增加环境监测投入,发挥行业、部门和社会监测力量的特长,形成技术互补、信息共享、降低成本、造福社会的良性效应。

3.5 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在环境监测方面,不管是行政性监测还是服务性监测,都有必要明确政府对环境监测的监督管理责任,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监督管理的技术支撑,是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和可靠的关键。

自中国加入 WTO,环境监测市场随之发展起来,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日本部分地方的环境监测站分政府和民间两种,前者由政府承担其运行费用,后者则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美国 QUEST 公司在全美设有 30 家中心实验室,170 家快速反应实验室,他们成功之处值得借鉴。目前,中国环境监测工作量迅速增大,各级环境监测部门能力建设投入也不断增加,环保部门现有监测机构越来越不堪重负。作为监测发展的前提条件,环境监测管理的革新,对创造竞争机制,形成自我发展的力,保证环境监测的公正性和真实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环境监测管理办法[S].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 39号.

[2]张涛.江苏省环境监测管理立法的几点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4:52 -54.

猜你喜欢
改进方法环境监测现状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严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签字谁负责
浅谈某电力公司绩效管理实施改进方法及成效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