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外静脉正压留置针穿刺置管在院前急救中抢救失血性休克的效果观察

2012-06-07 07:28郭慧云刘向丽李文香郭小涛徐婧柯淑华李云
河北医药 2012年22期
关键词:失血性氯化钠四肢

郭慧云 刘向丽 李文香 郭小涛 徐婧 柯淑华 李云

失血性休克是院前急救中最常见的急症之一,能否及时有效地建立静脉通路,实现迅速扩容和快速给药,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的关键措施。由于多种原因在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时常常遇到四肢浅静脉穿刺困难,以致因反复静脉穿刺而延误用药及补液的有利时机,将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研究者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院前急救中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中均应用颈外静脉正压留置针穿刺置管30例,与普通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基本相同,即方便又快捷,不需要准备特殊器械,用物与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同,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保证了迅速扩容和快速给药。颈外静脉正压留针针穿刺置管在院前急救中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2~56岁;创伤性失血性休克39例,上消化道出血10例,宫外孕破裂出血7例,产后大出血4例。临床表现:60例患者均有表情淡漠,重度贫血貌,四肢冰凉,烦躁不安,甚至昏迷,脉搏细数或摸不清,收缩压≤60mm Hg(1mm Hg=0.133 kPa)、舒张压≤40mm Hg或测不到,浅静脉塌陷,尿少或无尿。将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应用颈外静脉正压留置针穿刺置管,对照组应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

1.2 物品准备 选择苏州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三通型),根据患者情况选择18~24G型号留置针,无菌透明贴,医用胶布一条,0.5%碘伏,无菌棉签缸,0.9%氯化钠溶液500 ml连接输液器排气后备用,吸有5 ml 0.9%氯化钠溶液的注射器与正压留置针的可来福接头[1]相连接。

1.3 患者准备 行颈外静脉穿刺术前应向患者(昏迷者向家属)简要说明此项操作对抢救失血性休克的重要意义,说明其穿刺方法,注意事项及留置时间,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积极配合置管操作。

1.4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体位与操作方法 试验组将患者安置在救护车内的担架上,操作者蹲于患者的头顶处,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左侧45°角,以减少颈外静脉滑动,使右侧颈外静脉充分显露出来,穿刺点定位在锁骨与颈外静脉交点上5~10cm处,以穿刺点为中心用0.5%碘伏常规消毒局部皮肤直径8cm×10cm,待干(注意一定要严格消毒),先旋转松动正压留置针的外套管,以左手示指和拇指上、下绷紧穿刺点周围的皮肤,右手持有正压静脉留置针连接吸有5 ml 0.9%氯化钠溶液的注射器,以皮肤成30°~45°角,朝向心方向直刺颈外静脉,见回血后再降低5~10°角进针,使外套管及针芯全部置入血管所需长度再拔出针芯,将注射器内的0.9%氯化钠溶液及回血缓慢静脉推注,确定穿刺成功后,用无菌透明贴妥善固定留置管,取下可来福导管末端的注射器,接上充好0.9%氯化钠溶液输液器接头,用医用胶布固定可来福接头,按所需速度调整滴数并将穿刺的日期、时间记录于透明贴上,便于进行护理交接班,一看便知。

1.5 四肢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方法 对照组按照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要求选择四肢粗直的浅静脉穿刺置管建立静脉通路。

1.6 评价方法 观察2组一次成功率、渗漏发生率、导管脱出发生率、穿刺所需时间、单通道1 h补液量。

1.7 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静脉穿刺置管效果比较,颈外静脉正压留针穿刺置管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四肢浅静脉穿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0.01)。见表1。

表1 2组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效果评分比较 n=30

3 讨论

失血性休克是院前急救中最常见的休克综合症,一旦确认发生失血性休克,在院前急救现场应立即迅速给予大量快速输液用药,是经典的复苏方法[2],为了在短时间内建立静脉通路,实现快速扩容和快速给药,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的关键措施,研究者在院前急救工作多年实际操作中发现,应用颈外静脉正压留置针穿刺置管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耗时短,用物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技术基本相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快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直接在救护车内操作,由院前急救护士一人就能完成。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应用四肢浅静脉穿刺置管,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时常因四肢浅静脉穿刺失败而影响治疗,尤其是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由于患者大量失血,皮肤苍白,微循环衰竭,周围血管塌陷,四肢厥冷,应用四肢浅静脉穿刺非常困难,即使勉强穿刺成功,但输液速度非常慢,不能满足休克患者快速补液和用药的需要。而颈外静脉尤其是右侧颈外静脉,相对粗直、离心脏最近,循环路径短,尤其适合抢救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留置针最大流速可达97 ml/min[3],能满足患者大量快速补液的需要。即使患者是失血性休克时,其颈外静脉充盈度极佳,而且其走行表浅、弹性好、位置较固定,穿刺可在直视下进行,较容易成功,可快速建立静脉通路,为抢救赢得宝贵时机,是较为理想的穿刺部位。在院前急救的转运途中,由于路途颠簸,或在急诊交接换床时,动作幅度与强度较大,故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后易发生脱出和渗漏[4]。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时,患者一般取平卧位,穿刺置管后,置管部位周围皮肤平整易固定,患者活动度较小,输液瓶离穿刺部位距离近,有足够的活动余地,所以不易脱出,渗漏发生率低[5]。由于颈外静脉穿刺使用的是一次性正压无针式留置针,无需每天用肝素溶液封管,可保留5~7 d,既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实验组30例的效果观察,证明应用颈外静脉正压留置针穿刺置管在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效果较好,值得在院前急救中推广应用。

1 郑明香.PICC导管与一次性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效果观察.现代护理杂志,2005,11:36.

2 郭剑颖,于小千,林洪远.失血性休克复苏治疗进展与评价.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30:475.

3 潘爱君.提高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的探讨.护理与康复,2007,6:187-189.

4 张梅清,吴耀建,林巧玲.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抢救危重患者中的效果比较.临床军医杂志,2007,35:276.

5 梁肇霞,敖美卿,温丽清.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在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体会.国际医学导报,2009,15:99-100.

猜你喜欢
失血性氯化钠四肢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氯化钠水溶液结构的研究
跟踪导练(四)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