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环境友好型药剂对西花蓟马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

2012-06-12 00:58张安盛张思聪李丽莉门兴元周仙红
植物保护 2012年4期
关键词:蓟马苯甲酸阿维菌素

张安盛, 张思聪, 李丽莉, 门兴元, 周仙红, 于 毅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济南 250100)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属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e),可为害50多个科500多种植物,并传播多种病毒病,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1]。该害虫是一种世界性危险害虫,最初起源于北美洲,目前已经在69个国家和地区有报道[1]。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适合该害虫的发生和为害,其潜在适宜定居区分布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3]。自2003年在北京首次被发现后[1],西花蓟马又在云南、浙江、山东等省被发现[4-5],并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6]。

西花蓟马个体小,具有隐匿性,随着抗药性的增强,在田间很难对其进行有效防治[7],适时、合理地施用高效生物制剂和低毒化学药剂是防治西花蓟马的重要手段。为筛选对该害虫有较好防控效果的环境友好药剂,指导菜农科学用药,笔者开展了3种环境友好药剂对西花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2.5%多杀菌素悬浮剂(spinosad,美国陶氏益农公司),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emamectin benzoate,潍坊市瑞星农药有限公司),1.8%阿维菌素乳油(abamectin,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imidacloprid,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2 主要仪器设备

HPG-280H型光照培养箱,吸虫器(容积为26mL的塑料注射器管连接橡皮管制成),养虫盒(直径5cm、高3cm的医用塑料盒,切除底部后焊接上100目铜网制作而成),移液器,量杯,封口膜等。

1.3 试验方法

1.3.1 室内毒力测定

1.3.1.1 供试虫源

西花蓟马敏感种群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提供,室内用菜豆(Phaseolus vulgaris)饲养建立稳定试验种群,分别选取生长一致的成虫和2龄若虫作供试虫源。

1.3.1.2 测定方法

采用浸渍法。将供试药剂在预试验基础上用清水稀释成5个系列浓度做供试药液。把养虫盒底部浸入配好的药液中1cm,使药液通过铜网进入养虫盒。将吸虫器中定量蓟马(15~20头)弹入养虫盒药液中,用玻璃棒轻搅10s,迅速将养虫盒自药液中提出,待药液自养虫盒中流尽后,用吸水纸从养虫盒底部将铜网上的残留药液吸干,再在养虫盒中放入长3cm的菜豆片(蓟马饲料),最后用封口膜将养虫盒封口。每处理重复4次,以清水处理做空白对照。

将封口浸虫盒置于温度为26℃、湿度70%的HPG-280H型光照培养箱中,药后48h检查西花蓟马死亡情况,以对照死亡率小于10%试验为有效试验。

1.3.1.3 数据处理方法

按剂量对数和死亡率几率值的直线回归法,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1.3.2 田间药效试验

1.3.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山东省胶南市六汪镇柏乡三村进行,供试辣椒(Capsicumannuum)品种为‘凯撒’,667m2栽2 500株左右,667m2产量5 000kg左右,试验时辣椒为结果期。

1.3.2.2 试验处理

2.5%多杀菌素悬浮剂 用量为 60、30、20g/667m2,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用量为60、30、20g/667m2,1.8%阿维菌素乳油用量为75、50、30g/667m2,以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g/667m2为标准对照,以喷清水为空白对照,每小区40m2,每处理重复4次。

1.3.2.3 喷药和调查方法

2010年4月15日喷药1次,药械为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用水量为70kg/667m2。

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3、7d调查残存活虫数。调查方法: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固定2株辣椒,每株辣椒上随机选取5朵花,每次调查均记录所选花上的活虫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西花蓟马的室内毒力

试验结果(表1)表明,供试药剂中,对西花蓟马成虫、若虫毒力最高的是多杀菌素,其LC50值分别为0.050mg/L和0.040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对西花蓟马的毒力亦较高,对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0.323、2.887mg/L,对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0.168、0.457mg/L,3种药剂对西花蓟马的毒力均远高于对照药剂吡虫啉(对西花蓟马成虫、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47.617mg/L和22.700mg/L)。卡方检验χ2(=0.865 2~8.226 9)<χ2(0.01,4)(=13.28),表明西花蓟马理论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显著吻合,所得毒力回归方程均较好地反映了相应药剂对西花蓟马的室内毒力。

表1 不同药剂对西花蓟马的室内毒力

2.2 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结果(表2)表明,应用2.5%多杀菌素悬浮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防治西花蓟马,其效果均表现为速效性较低,持效性较高。药后1d,2.5%多杀菌素悬浮剂60g/667m2的防效为75.78%,与对照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g/667m2效果(77.09%)相近,无显著差异;其他处理的防效为54.67%~72.46%,显著低于对照药剂处理的效果。药后3d,各处理防效均明显提高:2.5%多杀菌素悬浮剂60g/667m2的防效为89.84%,显著优于对照药剂的效果(84.29%);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60g/667m2的防效为85.42%,与对照药剂效果相近,无显著差异;其他处理的防效为69.60%~81.11%,显著低于对照药剂的效果。药后7d,各处理防效均略有降低:2.5%多杀菌素悬浮剂60g/667m2、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60g/667m2的防效分别为85.41%、83.96%,显著优于对照药剂效果(80.08%);2.5%多杀菌素悬浮剂30g/667m2、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0g/667m2、1.8%阿维菌素乳油75g/667m2的防效分别为78.34%、80.73%、78.94%,与对照药剂效果相近,无显著差异;2.5%多杀菌素悬浮剂20g/667m2、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g/667m2、1.8%阿维菌素乳油30~50g/667m2的防效在60.59%~73.33%,显著低于对照药剂的效果。

表2 3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表明,2.5%多杀菌素悬浮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对西花蓟马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上述药剂对环境友好,是优质蔬菜生产中防治西花蓟马的首选药剂。

在防治大棚辣椒西花蓟马时,3种药剂的推荐用量分别为:2.5%多杀菌素悬浮剂30~60g/667m2,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0~60g/667m2,1.8%阿维菌素乳油不可低于75g/667m2。

西花蓟马个体小,具有隐匿性,化学防治是控制其为害的重要技术,但不是唯一手段。在生产实践中,在应用化学防治的同时,应积极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防治方法,才能有效控制西花蓟马的为害,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蔬菜有害物质残留量,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达到蔬菜西花蓟马的可持续治理。

[1]吴青君,张友军,徐宝云,等.入侵害虫西花蓟马的生物学、危害及防治技术[J].昆虫知识,2005,42(1):11-14.

[2]戴霖,杜予州,张刘伟,等.西花蓟马在中国的适生性分布研究初报[J].植物保护,2004,30(6):48-51.

[3]程俊峰,万方浩,郭建英.入侵昆虫西花蓟马的潜在适生区分析[J].昆虫学报,2006,49(3):438-446.

[4]吴青君,徐宝云,张治军,等.京、浙、滇地区植物蓟马种类及其分布调查[J].中国植保导刊,2007,27(1):32-34.

[5]郑长英,刘云虹,张乃芹,等.山东省发现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西花蓟马[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3):172-174.

[6]任洁,雷仲仁,张令军,等.北京地区西花蓟马发生为害调查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6,26(5):5-7.

[7]戴霖,杜予州,鞠瑞亭,等.危险性害虫西花蓟马的传播现状[J].华东昆虫学报,2005,14(2):150-154.

猜你喜欢
蓟马苯甲酸阿维菌素
辣椒田蓟马及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类与时间生态位
3%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注干剂配方研究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5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的毒力及其生理酶活性的影响
非施药植物上蓟马种群动态及优势种的生态位分析
阿维菌素与螺螨酯对沾化冬枣截形叶螨的毒力筛选及田间防效研究
配方施药,为什么配制阿维菌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醋中的苯甲酸、山梨酸和纽甜
含有苯甲酸的红枣不能吃?
红枣检出“防腐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