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实施“一手抓研发、一手抓转化”科技新战略

2012-07-07 11:37
中国科技产业 2012年8期
关键词:战略性高新技术科技成果

◎ 文 盛 利

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四川提出将科技创新作为强国兴省的必由之路,在“十二五”期间,四川将启动实施15个成果转化专项,建设7类成果转化平台,实施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00项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实现产值12000亿元以上;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攻克300项以上核心关键技术,培育发展230个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5000亿元以上。

四川省科技系统今年将通过抓“项目引导”,启动实施35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带动企业投入400亿元以上,实现产值2400亿元以上;抓“平台建设”,把新成立的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建成整合全省科技资源、覆盖全省产业发展需求的公益性技术转移中心,在各市州逐步建立起各具特色的产业技术转移机构,实施科技成果信息、工程化、孵化、投融资等4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抓“机制创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投入机制、产学研联盟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

围绕《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发展实施规划(2011~2015年)》,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品实现产值5000亿元;到2015年末,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达到10个以上。

四川科技创新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一号工程”,“十二五”期间,将通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带动实现产值12000亿元以上,培育发展230个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品,攻克300项以上核心关键技术,力争科技进步对四川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目前,四川协同创新合力正在凝聚、转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重大转化专项加速带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稳步推进。

全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融合的创新体系初具雏形。在创新型企业建设方面,由省科技厅牵头,联合省级10个部门共同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全省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总数达到21家,居西部第一,省级创新型企业达到866家。在产学研融合方面,全省通过完善市场导向机制、创新投入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活力激励机制,引导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01家,其中多晶硅联盟列入国家试点、攀钢成立钒钛技术攻关的“国家队”,经对77家联盟抽样统计,参加联盟企业已达479家、高校和科研机构200多个。在加快科技与金融结合方面,第三届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推进会有109个项目成功对接,资金金额达154亿元,引进资金额度超过前两届总和。

全省产业研究院、产业技术转移中心等多种形式的转化平台先后组建,拆除研发与产业之间的无形“围墙”。围绕构建全省技术转移体系,四川成立首个省级技术转移中心,按照政府引导、专业化管理、企业化运营模式,“发现、筛选、撮合、转化”创新成果;开展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分析测试、技术转移等七类平台建设项目19项,2年内将汇集科技成果及技术信息1万余条,需求信息4千余条,搭建数据库20个以上。围绕推进高校院所建立成果转化平台,全省先后成立了四川西部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组织开展全省科技服务示范机构评审,认定示范机构20家。围绕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地)产业集群发展,省政府通过了《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认定和管理试行办法》,成都、绵阳、自贡三个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加快,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72家。

猜你喜欢
战略性高新技术科技成果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中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等你!”
提高战略性矿产供应能力,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在“战略性矿产供需形势分析研讨会”上的讲话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