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对肠造口相关知识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2-07-08 06:41杨春梅王晓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护龄造口基础知识

杨春梅 王晓凤

我国每年约10万患者需做永久性结肠造口[1]。由于肠造口改变了正常排便方式,并常出现造口回缩、狭窄、出血及造口周围皮肤红肿、皮炎等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其躯体、心理承受着多方面的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对造口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造口护理技能、健康教育水平直接影响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于2008年12月成立了伤口造口小组,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由于护理人员对造口知识的欠缺,导致造口患者在住院及家庭生活期间无法得到准确及时的帮助。本文拟通过调查了解目前护理人员对造口知识的认知现状,探讨提高护理人员对造口的认知、发挥护士在造口并发症防治及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为持续改进造口技术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5月随机抽取某院外科系统、内科系统及儿科系统共计12个科室的18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1名,女179名。年龄18~55岁,平均(27.6±5.8)岁。汉族 137 名(76.11%),维吾尔族 15 名(8.33%),哈萨克族3名(1.67%),回族21名(11.67%),其他少数民族4名(2.22%)。护龄1~31年。护士118名(65.56%),护师27名(15.00%),主管护师30名(16.67%),副主任护师4名(2.22%),主任护师 1 名(0.56%)。中专 48 名(26.67%),大专105名(58.33%),本科 27名(15.00%)。内科 56名(31.11%),外科122 名(67.78%),儿科2 名(1.11%)。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在参考相关文献及专家指导下自行设计问卷内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h's α为0.72,内容效度CVI值为0.89。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民族、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科室等)、造口基础知识自评、造口相关并发症知识自评、造口患者相关行为测评三部分。造口基础知识自评内容包括:造口的定义、需做造口的疾病、造口手术的目的、造口患者易出现的心理问题、造口围手术期护理的目的和意义、造口的分类、术前定位的目的及意义、造口患者如何进行健康教育等15道题,自我评定采用LINK评分法将对造口知识内容的了解程度分为:1非常不了解,2不了解,3一般,4了解,5非常了解五个等级,满分75分,≤30分属差,30~60分属良,>60分属优。造口相关并发症知识自评内容以造口常见并发症、处理方法、护理健康教育三个方面共21道题,将造口相关并发症知识内容的了解程度同样分为五个等级,满分为105分,≤42分属差,42~84分属良,>84分属优。造口患者相关行为测评以造口患者术后回归社会可以进行的活动及生活方式为内容,共8道题,答对3分,不确定2分,答错1分,满分24分,<8分属差,8~12分属良,>12分属优[3]。

1.2.2 调查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发放问卷,填毕即刻收回。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将回收的资料建立数据库,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造口知识的自评和测评得分,用百分率表示优、良、差所占的比例,对于自评和测评得分的比较,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自评和测评得分的等级比较,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不同民族、护龄、学历、科室护士对造口知识测评比较(表1)

表1 不同民族、护龄、学历、科室护士对造口知识测评比较(分±s)

表1 不同民族、护龄、学历、科室护士对造口知识测评比较(分±s)

项目 造口相关行为测评分值 F值 P值年龄(岁)18 ~29 17.56 ±3.56 4.291 0.006 30 ~39 18.05 ±3.06 40 ~49 19.90 ±2.08 50 ~55 17.59 ±3.02民族 汉族 18.07±3.26 1.211 0.308维吾尔族 18.80 ±2.90哈萨克族 21.00 ±1.00回族 17.43 ±3.93其他民族 16.50 ±1.91护龄(年)1 ~5 17.70 ±3.50 1.583 0.181 6 ~10 18.67 ±2.90 11 ~20 18.97 ±2.65 21 ~30 17.25 ±1.89>30 22.00最初学历 中专 17.10 ±3.64 3.592 0.030大专 18.26 ±3.21本科及以上 19.07 ±2.54最高学历 中专 18.01 ±3.18 0.495 0.610大专 18.05 ±3.63本科及以上 19.29 ±1.70科室 外科 18.89 ±3.20 13.842 0.000内科 16.41 ±2.78儿科14.50 ±2.12

不同民族、护龄、最高学历等对造口相关行为测评知识的测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初学历及不同科室护士对造口相关行为测评分值存在差异(P<0.05),且外科大于内科及儿科,而内科及儿科在测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临床护士自评和测评情况比较(表2)

临床护理人员对于造口基础知识的自评总平均分为(48.94±0.83)分,等级属差;测评造口并发症总平均分为(63.06±0.89)分,等级属良;造口相关行为自评总平均分为(18.06±0.73)分,等级属优。临床护理人员对于造口知识的自评总平均分为(78.15±12.36)分,等级属良;测评总平均分为(12.59 ±1.91)分,等级属优。

表2 临床护士造口基础知识自评和测评情况比较 例(%)

2.3 不同民族、护龄、职称、学历、科室护士对造口知识自评情况比较(表3)

2.4 造口基础知识自评与造口相关行为测评的相关性 对造口基础知识与造口相关行为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出Pearson相关系数为0.304,(P <0.05),认为造口基础知识与造口行为存在相关关系,即了解程度好的护士对于造口相关行为掌握得较好。

表3 不同民族、护龄、职称、学历、科室护士对造口知识自评情况比较(分s)

表3 不同民族、护龄、职称、学历、科室护士对造口知识自评情况比较(分s)

项目 造口基础知识自评得分 F值 P值 造口相关并发症自评得分 F值 P值年龄(岁)18 ~29 47.99 ±10.74 1.886 0.134 62.94 ±16.26 1.527 0.209 30 ~39 49.71 ±9.12 63.91 ±13.18 40 ~49 52.42 ±11.56 66.03 ±17.35 50 ~55 46.00 ±10.47 56.21 ±14.12民族 汉族 47.80 ±10.17 1.879 0.116 62.11 ±15.68 1.154 0.333维吾尔族 54.80 ±9.99 67.21 ±14.55哈萨克族 50.67 ±11.37 60.03 ±10.01回族 51.67 ±12.91 67.91 ±18.05其他民族 50.50 ±10.41 54.75 ±6.65护龄(年)1 ~5 48.19 ±11.01 4.291 0.005 62.67 ±16.30 0.444 0.778 6 ~10 52.22 ±8.78 66.40 ±14.56 11 ~20 48.63 ±10.54 61.43 ±15.10 21 ~30 49.25 ±11.52 62.00 ±15.57>30 54.00 69.00最初学历 中专 47.06 ±10.93 1.255 0.288 60.52 ±16.04 1.091 0.338大专 49.93 ±10.49 64.46 ±15.21本科及以上 48.33 ±10.51 62.07 ±17.98最高学历 中专 48.10 ±10.49 1.537 0.218 60.89 ±14.91 4.321 0.015大专 50.85 ±10.50 67.83 ±15.22本科及以上 46.29 ±13.11 57.86 ±14.99科室 外科 50.93 ±10.80 4.406 0.014 65.24 ±16.54 4.177 0.017内科 45.55 ±9.45 58.11 ±12.94儿科54.50 ±2.521 68.00 ±7.07

不同年龄、不同民族、最初学历护理人员对造口基础知识及并发症知识的自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学历及不同科室护士对造口并发症知识的自评分值存在差异(P <0.05)。

3 讨论

3.1 临床护理人员对造口的认知程度不够理想 国外文献报道,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21% ~71%[4]。Duchesne[5]对164例造口患者经过3年随访发现,25%的患者发生了造口并发症。国内报道,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6.3% ~53.8%[4]。

总之,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手术技术、病情进展、造口护理水平及患者自我护理的实践能力等[6]。不能有效预防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或不能指导患者合理使用造口产品及造口辅助用品,将不能有效地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将会耗费患者大量的财力、精力。本调查中护理人员对造口并发症认知的自评为良,虽然测评等级总体为优,然而分数较低,仅在评优的分界线上,这对于护理人员在从事造口护理工作时,其成绩不够理想,有待护理人员进一步提高对造口护理的重视程度,重视潜在的引起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科学评估造口,有效处理造口并发症,规范造口护理记录,做好造口护理技术培训,规范造口护理流程。这也提示护理管理者重视护理人员造口知识的培训,采用有效的方式或途径,提供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认知水平,发挥其在造口护理中的作用。

3.2 造口护理实践亟待改善 表1显示,临床护理人员对造口知识的自评等级低于测评等级,因测评问题多为造口护理的相关行为,则提示造口护理的实践中存在经验护理的现象,即护理人员可能在不了解相关造口知识的情况下机械地完成相关造口护理行为,而对于采用这种护理行为的依据以及是否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则一知半解,这对于做好造口护理是不利的。因而,工作中需多接触造口患者,加强造口相关知识的学习,关注造口护理新技术、新进展,将所学用来改善实践。本调查中外科护理人员对造口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可能与其工作中接触造口患者及学习造口知识的机会和途径相对较多有关,也体现了由实践-理论的提升-改善实践的学习和提高方式。然而,在造口相关知识不断更新、造口护理不断进展的情况下,需要护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视野,积极主动进行造口相关研究,促进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3 培训效果不尽人意 在造口知识的培训中采用方法为集中授课,护士在各种场合下所得到的培训方式、方法几乎相同,内科或儿科学员对造口知识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外科护士在实际工作中能有机会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好于其他科室护士,建议管理者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使培训人员能够得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增强培训效果,使护理人员真正掌握造口护理技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调查发现,在新疆地区,绝大多数造口患者并未得到规范的护理,大部分造口患者的护理仍由医师承担,不同学科的医护人员对造口并发症的治疗存在不同意见,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统一规范的指南,且目前我院护理部关于造口患者的管理模式也在初步的探索中,在尽快提高造口相关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在医院管理者的支持下加强对专科护士的培养。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造口知识学习,介绍国内、国外造口处理的最新进展,出台一系列关于造口护理指南,以便专科护士遵照执行。

4 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没有参加过关于造口知识培训的人员有60名(33.33%),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有112名(62.22%),多次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8名(4.44%)。参加培训的方式:通过培训手册者27名(15.00%),通过教科书者21名(11.67%),通过网络、演讲、多媒体者72名(60.00%)。主要培训方式:通过专业的造口机构2名(1.67%),医院或科内授课112名(93.33%),参加培训班6名(5.00%)。认为培训效果非常好者11名(9.17%)。临床护理人员对造口的认知还处于较低的水平,造口并发症的防治及造口知识培训是一个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应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对造口知识的培训,采用有效的方式或途径,提供新技术、新进展,改善造口护理实践,以提高造口技术护理质量,从而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通过对临床护士关于造口相关知识认知的调查,可以了解到护士对造口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层次的护士所培训的内容要求并制定相关的培训课程,从而节约人力资源并增强培训效果。

[1]吴唯勤.培养我国造口护理队伍的措施[J].浙江肿瘤,1998,4(4):204-205.

[2]高支福,沈 浩.直肠癌手术后生活质量研究现状和进展[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1,21(4):40 -42.

[3]喻德洪主编.肠造口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

[4]Leenen L,Kuygers JH.Som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outcome of stoma surgery[J].Dis Colon Rectum,1989,32:500 -504.

[5]Duchesne JC,Wang YZ,Weintraub SL,et al.Stoma complications:amultivariate analysis[J].Am Surg,2002,698:961 -966.

[6]吉川隆造.有关皮肤保护剂分类的一项提案[J].日本造口会志,1990,6:9 -14.

猜你喜欢
护龄造口基础知识
清律的基础知识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护龄及文化程度对门诊注射室护理人员工作倦怠感的影响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不同年资护士掰启安瓿引起手损伤原因分析
掌握基础知识
普外科护士年龄、护龄与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护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比较
结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