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检察新闻的三个维度

2012-08-06 07:20文/王
传媒 2012年12期
关键词:日报检察法治

文/王 地

在媒体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和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法治媒体中传播检察新闻的平面媒体,该如何发挥优势做好检察新闻?本文以《检察日报》的实践为参照,从检察新闻的渠道空间、纵深挖掘内容深度、创新检察新闻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检察新闻,传播正能量。

检察新闻及其内涵

在新闻大家庭里,检察新闻算是很小的一支,或者说很窄很专业的一种,但又是新闻大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从属于新闻下的法治新闻领域,是以检察工作为中心,覆盖广大群众欲知、应知但还未知的法治领域话题,从检察视角让受众接受法制教育,了解检察机关工作,并学会用法律或检察手段保护国家和个人利益的一种新闻报道。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我国检察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检察新闻传播也进入一个崭新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宪法明确规定设置人民检察院,检察新闻宣传事业也开始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纷纷派出记者,专职报道检察新闻。

1991年7月4日,《检察日报》正式创刊,标志着检察新闻事业主阵地的建立。《检察日报》原名《中国检察报》,由邓小平同志题写报名,1996年1月1日更名为《检察日报》。作为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机关报和一家传播检察新闻的媒体,《检察日报》始终坚持“就检察说社会,就社会说检察”的办报思路,“立足检察、面向社会”,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宣传反腐倡廉的方针政策。《检察日报》的职能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及时有效地向外界传播检察工作的相关信息;二是受权发布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和重大决定;三是对各级检察机关在法律监督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新闻进行报道;四是传播最新的法学理论和检察学理论研究成果;五是介绍国外先进法治理念和检察经验,开阔视野。《检察日报》运用典型案例以案说法,普及法律知识,抓住典型事件进行舆论监督、追踪报道,伸张正义。如今,《检察日报》已成为中国公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师益友。

与此相应,检察新闻所传播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传播检察业务新闻,传播国内外时政要闻,观照大法治视角下的民主法制新闻,及时跟踪报道反腐倡廉勤政廉政新闻。另外,其他一些相关的重大新闻,也会有选择地进行跟踪、报道、反馈和回应。

毫无疑问,作为法治新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新闻与法院新闻、公安新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值得认真研究。

面临的三大挑战

在提供最权威的法学专家解读、最贴身的法律服务、最可靠的检察机关的讯息方面,《检察日报》应该做到也确实做到了新闻的第一落点,抢占了别的媒体所望尘莫及的先机。但身处没有最快只有更快的媒体环境里,作为一家每日出版的专业性报纸,比起其他党报、市场化媒体,《检察日报》也面临诸多挑战。

来自行业内部媒体的挑战。据统计,目前检察机关拥有全国统一刊号的各类报刊为1报13刊,除了《检察日报》旗下的《人民检察》《方圆》杂志,还有各省检察院主办的如《清风苑》《检察风云》《公民与法》等,这就使得各个媒体为了争夺第一时间的检察新闻和案件报道,抢占资源,竞争日益激烈。

内容同质化的挑战。《检察日报》关注的是大法治话题,不单单是检察话题,但是法治话题是很多媒体都在关注,尤其为法制类媒体所重点关注,而法制类媒体全国有上百家,仅中央级的就有《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人民公安报》等。媒体新闻很难做到独家,更多时候都是资源共享,因此新闻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

媒介融合的挑战。全媒体时代,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电信、卫星通讯等各类传播工具各显所能,相互融合,这对作检察新闻的专业纸媒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利用多种媒体的手段,发出检察新闻的“好声音”,需要深入思考。

做好检察新闻的有效传播

如何做好检察新闻,并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应着眼于三个方面。

拓宽检察新闻的渠道空间维度。

经过20年的发展,《检察日报》目前有了相对稳定的主流读者群,这个读者群包括各级行政执法人员、司法人员、法学研究人员、法律院校师生以及对法律感兴趣的其他人员,但相比综合类媒体,读者群的范围还不够广泛。

案例报道是《检察日报》的特色,许多读者来信来电表示非常爱看这类新闻。通俗易懂、耐人寻味、具有法律意义的报道是可以很好地扩大受众面的。在这方面,《检察日报》已经作了很好的尝试,但笔者认为,在渠道空间上,仍可以进行全方位拓展。

在发行渠道上,走订阅和市场相结合之路,进一步扩大市场。将检察新闻领域的“独家”优势,发挥到最大程度,有些内容报纸刊登不了的,可以迅速转移到旗下的杂志、网站,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让读者第一时间看到“猛料”和大快朵颐的法治新闻。在沟通渠道上,多与学界、商界、政界以及最广大读者群交流。面对面地交流,多接“地气”,将办报效益、读者反响、口碑效应发挥到极致。

挖掘检察新闻的内容纵深维度。做报纸关键还是要做内容,内容为王,读者至上,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可以谈在经营上、在长足发展上谋求进步。否则,没有人读这份报纸,谈其他的都等于零。按照传播学理论中的“使用—满足”说,受众的满足必须建立在最大和最实用的传播效果上。如果媒体提供的信息对读者来说毫无兴趣或毫无意义,那么久而久之,这家媒体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小,其生命力也不会长久。要让读者由阅读到“悦读”产生渐进式演变,绝非易事。要按照读者群的口味进行分众细化,这是挖掘检察新闻深度内容首先要考虑的。

如何将检察新闻做深、做透?对平面纸媒来说,不妨从众多新闻材料中提炼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和新闻点,沙中炼金,提高信息含金量。《检察日报》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尝试,也推出了许多有影响的名牌栏目,如《法治时评》《法治三维》《社会万象》《新闻眼》等。这种不断挖掘检察新闻内容、打造品牌栏目的做法,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延展检察新闻的创新维度。一直以来,很多专业媒体都在法治新闻领域不断探索,创新的脚步一直未停歇。但是,身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纸媒如果不吸纳新生事物,它的新鲜给养就会被别的媒体挤占。因此,检察新闻的创新是专业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

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检察新闻专业化发展之路。作为检察媒体,依托的是检察资源,必须以专业为本,以专长制胜。特别是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检察工作的宣传报道正在大力加强,检察新闻传播只有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做大做强。

要运用现代化传播工具,不断延伸检察新闻的触角。通过杂志、网络、手机客户端、博客、微博客、微信等传播手段进行点、面、线、群的传播,将检察新闻惠及读者,从而不断提高纸媒的影响力。

要建立一支复合型、专业化的人才梯队,打造品牌集群型报业集团。不但要有采编人才,还要有懂经营管理的人才,还要有成熟的机制留住人、培养人。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检察新闻核心竞争力,把检察新闻经营好、传播好。

猜你喜欢
日报检察法治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