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视野观照下的闻一多的“楚辞”研究

2012-08-15 00:42叶罕云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安徽农业大学人文院合肥230036
名作欣赏 2012年35期
关键词:楚辞梁实秋美术

⊙叶罕云[苏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院, 合肥 230036]

闻一多现象是中国近现代转型期的一个文化奇迹,对于考察现代知识群体的生存状态、人格体系提供了一种文化模本。闻一多短短的一生,大抵过的是诗人、学者的平静安定的生活,他的天才、苦功、机缘,使得他在诗画戏上各有收获。一轮“新月”沉没以后,继之而起的是杜甫、庄子、屈原,闻一多终于“在故纸堆里讨生活”、“在历史里吟味诗”了。在杜甫、庄子、屈原这些他自我人格的投影和宿主中,闻一多找到了“向内走”的路,很快就与情感浓郁的《楚辞》结“不解缘”,闻一多的“楚辞”研究很有些特别。

一、闻一多的专业背景

闻一多在清华十年(1912—1922),中等、高等科各四年,前后各留一年,却始终未曾间断过美术学习或实践。中等科时有中文、英文两科,其中英文分读本、默书、文法、图画、数、乐、博物七类。中等科前三年都有图画课,任教者前后有两位美籍女教师,司达尔(Miss Starr)教白描、画石膏像,里格尔特(Miss Lyggate)教写生。课上有炭画、水彩画练习,闻一多很有兴趣。蒲薛凤《忆清华级友闻一多》说:“吾级吴泽霖、方来、杨廷宝与本人,对绘画亦有兴趣,兼受美术教师司达尔女士之鼓励。唯一多铅笔与水彩画成绩特好,最受赏识,是为其留美学习绘画之根源。”①1916年11月闻一多又参加特别图画班。“入学第四年,无图画,西教员白西玲集级友之习画者十余人为特别图画班,每周习画一次,成绩甚富。”②

1922年7月16日到1925年7月闻一多留学美国,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科罗拉多大学美术系、纽约艺术学院学习西画。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梁实秋说:“一多是学画的,在美术学院起初也很努力。学画要从素描起,这是画的根本功夫。他后来带了两大卷炭画素描给我看,都是大幅的人体写生,石膏像做模特儿。在线条上,在浓淡阴影上,我觉得表现都很不错,至少我觉得有活力。可是一多对于这基本的训练逐渐不耐烦,画了一年下来还是石膏素描,他不能忍了。”③

1923年9月18日,芝加哥美术学院注册干事致函科罗拉多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苏珊·利明斯小姐,介绍闻一多在校学习情况,信中说:“闻先生自1922年9月25日入校至1923年6月15日这一学年中每日参加学习。以下是他学习的课程表及成绩的记录副本:生物速写……,良十;静物素描……,优,表扬;设计……,优;雕刻字……,良十;研究,优;透视画法……优;艺术史……,优,表扬。您不难看出闻一多先生在一切课程均获得优秀成绩。在6月15日,他还获得特殊的校方表扬,以奖励他的全面优秀成绩。他令人信服地完成了三年基础艺术课程的头一年课程。我很高兴地向您推荐他,他是一名具有才干的勤奋学生。”④在科罗拉多大学美术系,闻一多学习绘画和美术史……其时,他不再画素描,改习油画,而美术史的课本则用《阿坡罗》。闻一多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但未取得学位。闻一多对西班牙画家牟利罗和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绘画很感兴趣。在纽约艺术学院,闻一多继续学画,尽管已经分心。

二、闻一多的美术生涯

从创作类型来说,闻一多的美术作品分为:素描、水粉、书籍装帧、篆刻、书法;而从职业生涯来说,闻一多有如下美术经历:早在清华学习时期,闻一多就喜欢书法、绘画,常画素描、速写,训练写实和创意的能力。他的作品不仅参加全校展览,还被推选到巴拿马参加国际展览。高等科时与杨廷宝、方来等发起组织美术社,组织课外绘画小组,1920年9月18日被选为美术社书记。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提出了“美术救国……”的主张。1919年1月21日担任《清华周刊》的图画总编辑。1922年到1925年留美学习西画(最初他曾想学雕塑),原因出自“学人之长”的考虑,并说“学美术是为了帮助文学起见的”。

1925年10月闻一多被聘为北京艺专教务长,兼代西洋画系主任。闻一多到艺专任职,是其一生服务于教育的开始;在艺专,闻一多教授过美术史……

1927年5月,闻一多闲居无事,操刀为友人治印,曾为梁实秋刻闲章,文曰“谈言微中”。又为潘光旦刻藏书章,为阴文“抱残守阙斋藏”。还为余上沅、刘英士等人治印。当时,闻一多心情不佳,治印也算是聊以自慰,信中附印模五方,其一刻着“壮不如人”,旁书:“转瞬而立之年,画则一败涂地,诗亦不成家数,静言思之,此生休矣!因作此印以志恨。”1927年8月25日闻一多在《致饶孟侃》的信中还不无调侃地说道:“绘画本是我的原配夫人,海外归来,逡巡两载,发妻背世,诗升正室。最近又置了一个妙龄的姬人——篆刻是也。似玉精神,如花面貌,亮能宠擅专房,遂使诗夫人顿兴弃扇之悲。”⑤

1927年9月,闻一多为潘光旦《小青之分析》绘制扉页插图,并为梁实秋《骂人的艺术》《浪漫与古典》绘制封面。1928年为自己的诗集《死水》绘制装帧。闻一多在1926年到1931年期间,为文学书籍所作的装帧设计,是他美术遗产的精华。

1927年,闻一多应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之邀,到武汉参加总政治部工作,任艺术股股长,亲自绘制了反对封建军阀的大型壁画。1928年5月26日《先拉飞主义》写定,文中说先拉飞主义之所以能引起他的注意,是因为“美术和文学,从来没有在同一个时期里,发生过那样密切的关系”,“那样有意的用文学来作画,用颜料来吟诗”。1928年10月19日湖北省教育厅教育委员会召开第九次会议,决定举办全省第一届美术展览会,聘请闻一多为审查及评判委员长。

1928年10月31日武汉大学正式开始上课,闻一多讲授文学院共同选修课“西洋美术史……”和外文系选修课“现代英美诗”。1929年秋,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聘闻一多为校董。1936年暑假过后,闻一多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兼课,讲授英文,课文多为讲述造型艺术理论……的文章。这是闻一多第二次来艺专,距离1925年第一次,已整整十年。

1938年,闻一多在步行赴昆明途中,“童心复萌,沿途作风景百余幅”。现在收集到的1938年2月20日到4月28日的数十幅速写,十分精彩,在坚实的造型基本功中包含着很强的写意传情能力。

1939年,闻一多为《原野》所作的设计,曾得到普遍好评。闻一多在参与戏剧活动中,常为演出的剧目作舞台和服装设计。闻一多的书法、篆刻具有独特风貌:由于他对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古文字学有很深的研究,他的书法,尤其是钟鼎篆书,丰满洒脱而有内在的力量;由于时局恶化,物价上涨,且闻一多早年攻过篆刻,1944年4月,经朋友的鼓励,他公开治印,成为“手工业劳动者”,坚实的古文字学修养,帮助他在不足方寸的篆刻艺术天地里取得自由。

三、闻一多的审美旨趣

在清华园里,闻一多曾为梁实秋画了一幅“梦笔生花图”,是一幅图案画的性质,一枝毛笔生出无数缤纷的花朵,梁实秋评价说“颇见奇思”。在珂泉时,“一多给我画了一张像,他立意要画出我的个性,也要表示他手底腕力,他不用传统的画法,他用粗壮的笔调大勾大抹,嘴角撇得像瓢似的,表示愤世嫉俗的意味,头发是葱绿色,像公鸡尾巴似的竖着,这不知是表现什么。这幅像使得他很快意。我带回国,家里孩子们看着害怕,后来就不知怎样丢掉了。”⑥此事梁实秋在《谈闻一多》中也谈过:“有一天一多兴至要为我绘半身像,我当然也乐于做免费的模特儿。那幅油画像,真是极怪诞之能事,头发是绿色的,背景是红色的,真是‘春风满须绿 松’,看起来好吓人!他的画就是想走印象主义的路子。他画过一幅风景,以学校附近礼拜堂为背景,时值雪后初霁,光线特别鲜明,他把阴影都画成紫色,并且完全使用碎点法,我认为非常成功。”⑦

梁实秋在《谈闻一多》中还说道:“一多对西班牙的画家Velasquez的作品颇感兴趣,他画的人物差不多全是面如削爪狰狞可怖,可是气氛非常厚重而深沉。梵谷的画,他也有偏爱,他爱他的那份炽盛的情感。”⑧

1926年年初,闻一多迁居西京畿道三十四号,书房布置得很怪,“他把墙壁涂成一体墨黑,狭狭的给镶上金边,像一个裸体的非洲女子手臂上脚踝上套上细金圈似的情调。有一间屋子朝外壁上挖出一个方形的神龛,供着的,不消说,当然是米鲁薇纳丝一类的雕像……白天有太阳进来,黑壁上也沾着光;晚……黑影进来,屋子里仿佛有梅斐滔佛利士的踪迹;夜间黑影与灯光交斗,幻出种种不成形的怪像。”⑨

后来,画兴不起,才情转移。闻一多却始终对色彩、线条、节律有特别的敏感。直到西南联大时期,有个学生交篇读书报告,关于李贺的诗歌,当然,这篇是汪曾祺代作的,说别人的诗都是在白底子上画画,李贺的诗是在黑底子上画画,所以颜色特别浓烈。闻一多对此还大为激赏,说道:“比汪曾祺写得还要好!”这种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相通的别样的领悟,不能说不是得益于早年的学画。

四、闻一多的“楚辞”研究

闻一多的美术背景,使其“楚辞”研究表现出鲜明的学术个性,他常常从艺术整体的角度来论述文学和诗。在《闻一多论古典文学》一书中,存有《论九辩》一节,“《九辩》在造句方面是有意变换花样,这是古代文人第一次自觉地进行文学创作。这一点也证明了它产生的时代与《离骚》不同。它造句的错综复杂,好……像是图案一般。……它的结构谋篇,用的是先说客体后说主体的章法,这又和《离骚》异样,已接近于近代的写法。”⑩

另存有《从美术观点看古代文学》一节,“就文学与美术关系而言,它们是雁行式的发展。文学的第一期相当于美术的第二期,第二期相当于第三期,第三期相当于第四期,而到美术的第四期,古铜器的时代便结束了。我国古代文学,《诗经》时代相当于铜器的纤丽时代,《楚辞》时代则相当于铜器衰落时代……在文学发展上,《楚辞》文学比《诗经》进了一步,辞藻和意境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诗经》中够诗味的句子,如‘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同《楚辞·湘夫人》的‘ 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相比,便觉两者的韵味有显著差别。可是艺术必须有节制和中庸之美,凡一种文体发达到了顶点,也就是衰落的开始。晚清人写诗盛推汉魏而薄唐诗,原因就在于此,有如花之开到十分,反不如含苞待放时令人观赏更饶佳趣。”⑪

闻一多的“楚辞”研究,诸如《伏羲考》《端午考》,采用的方法“三重证据法”,颇有魅力。这“三重证据法”是指人类学的田野材料,历史学的文献材料,考古学的实物材料相互参证。而闻一多对考古方法的熟练运用,也得益于其美术背景,因为,“考古学与艺术史不可分”,美术发生史必须以考古材料为基础。

综上所述,闻一多是诗人、学者、斗士,闻一多是艺术家,其美术背景、知识体系、从业经历、审美旨趣,使其“楚辞”研究,体现出鲜明的学术个性。

①②④⑨ 闻黎明、侯菊坤:《闻一多年谱长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页,第40页,第227页,第299页。

③⑥⑦⑧ 梁实秋:《谈闻一多》,见方仁念编《闻一多在美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12页,第117页,第115页,第115页。

⑤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1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8页。

⑩⑪ 闻一多:《〈楚辞〉与神仙思想》,郑临川:《闻一多论古典文学》,重庆出版社1984年版,第71页,第5—6页。

猜你喜欢
楚辞梁实秋美术
北平的零食小贩
梁实秋与冰心的友情
美术篇
半路夫妻情也深
《楚辞》中“饮食”类动词语义场分布浅析
爱过的人会殊途同归
不怕得罪人的梁实秋
唐五代佛典音义引《楚辞章句》校勘举例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