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

2012-08-15 00:55孙炳辉
公共外交季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政党外交中国共产党

孙炳辉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政党外交与公共外交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对外交往扩大国际影响;建国之初利用对外交往打破外部封锁,为迅速打开新中国外交局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综合运用各种对外交往形式争取国际信任,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同世界各国各类政党建立联络与合作。中国特色政党外交要在突出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推动党的外交事业不断发展。

政党外交主要指执政党的对外交往与交流活动。中国的政党外交与公共外交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是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在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执政能力的同时,积极拓展对外交往,对政党外交理论规范建构和促进国家间友好关系做出了卓越贡献。

建党之初开展对外交往扩大国际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始于建党之初,当时就同共产国际保持着联系。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诞生了,因此她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联系。

国民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幼年阶段,缺乏革命经验,也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干预和对中国革命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态度,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然而,中国共产党人从挫折中汲取教训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坚持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遵义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逐步摆脱了共产国际的绝对领导,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卓越地开展对外工作,使延安成为国际社会瞩目之地。斯诺、史沫特莱、贝特兰、卡尔逊、福尔曼、斯坦因、爱泼斯坦等西方记者先后访问延安,他们写下的著作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外交战略传遍世界。白求恩、柯棣华、尤恩、汉斯·希伯、罗生特等国际友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革命来审视同外部世界的联系,将中国革命同世界进步潮流联系起来,积极争取世界进步力量和国际社会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同情和支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分别在延安、武汉、重庆、南京、西柏坡,先后会见了大量国际友人和各国进步人士,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扩大了中国革命的影响。在解放战争后期,中苏两党进行过密切的接触。1949年1月苏共派米高扬来华,这对苏共全面了解我国革命的形势和中共中央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战略部署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前夕,为了求得苏联对新中国的支持,中国共产党派出了以刘少奇为首的代表团访苏。这次访问对增进中苏两党友谊,赢得苏联对新中国的承认与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当时中国革命的客观环境,这种交往虽然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不公开的对外交往活动,仍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对外交往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在这期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际关系的重要思想,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对外关系,积累的对外交往经验,培养和储备的外交人才,新中国成立前夕党所确定的“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外交决策,为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开创和对外交往原则的确立奠定政治基础。

建国之初利用对外交往打破外部封锁

建国之初,围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这一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以“打破封锁”为核心使命,党的对外交往工作实现了第一步跨越式发展。中国共产党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和其他进步力量广泛建立友好关系,为迅速打开新中国外交局面,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施了“一边倒”外交战略。党的对外交往工作为社会主义新中国迅速获得国际承认,为新生政权的巩固和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第二天,苏联率先宣布与国民党政府断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紧接着,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先后同新中国建交。新中国成立两个多月后,毛泽东同志就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赴苏访问。至1950年1月,东欧和亚洲10多个人民民主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来自五大洲的56个共产党、工人党的代表团到会祝贺。包括当时苏联共产党代表团,由苏共的领导人之一米高扬担任团长,还有英国共产党总书记波利特,西班牙共产党总书记伊巴露丽率领的代表团,这些人物当时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风云人物、顶尖人物。毛泽东同志在大会上说“我们并没有孤立的感觉,他们(这些外国党代表团)走了很远的路程来到我国,以崇高的友谊参加我们党的这次党代表大会,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支持!”。

至20世纪50年代末,我们党同世界上80多个共产党和工人党有各种不同形式的交往和联系。1959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时,有61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或代表来华参加庆祝活动。在这一时期,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我们党积极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国家共产党及进步力量发展友好关系,致力于争取广泛的国际同情和支持,迅速打开了对外关系局面。党的对外交往工作成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支撑力量,极大拓展了新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对我们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稳定新生政权和争取国内建设需要的国际支持和援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国际共运大论战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对外交往工作受到“左”的错误严重干扰,曾一度徘徊、停滞。

改革开放以来综合运用对外交往形式争取国际信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党的对外交往工作进入了新的调整、开拓、发展与变革的历史新时期。围绕经济建设这一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心任务,以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为核心使命,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坚持党际关系四项原则,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同世界各国各类政党开展友好交往。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深刻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从根本上调整了党的外交战略,提出了建立和发展新型党际关系的思想,确立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交往四项原则,开创了党的对外交往工作新局面。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本着不纠缠历史旧账,立足向前看、谋求合作的原则,我们党与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的关系逐步恢复,与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执政的民族民主政党建立起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本着“超越意识形态差异、谋求相互了解与合作”的精神,同欧洲国家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及其国际组织建立了联系;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为促进同西方发达国家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开始积极探索同西欧国家传统的中右翼政党开展多种形式的接触与交往,包括基督教民主党、人民党这样的一些政党。总之,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扩大了政党交往的类型与数量,而且提升了政党交往的内容与质量。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已与110多个国家的270多个政党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交往,党的对外交往工作呈现出空前的发展势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国内也发生了政治风波。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遵循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的重要方针,坚持原则,发挥优势,积极稳妥,策略灵活地开展对外工作。1989年中苏两党关系恢复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同古巴、蒙古等国共产党恢复了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主政党也加强了联系与交往,1991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访问了巴基斯坦和印度,随后与南亚国家的政党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交往形式。1991年11月中越两党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从而结束了两国兵戎相见、两党相互敌视数十年的历史。

20世纪90年代,中国共产党不仅加强了与非洲原有联系的政党的关系,而且又与该地区有影响的50多个政党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关系。随后,中国共产党与西欧的共产党也经受住了苏东剧变的严峻考验,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先后同原苏东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各类新老政党、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性政党组织、西方中右翼政党等进行不同形式的接触、联系、交流与对话。党的对外交往工作为打破当时西方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无理“制裁”,顶住西方国家“西化”“分化”图谋,化解双边、多边关系中的暂时困难,改善中国的外部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与独联体国家的30多个政党建立了联系。1998年9月,社会党国际主席皮埃尔·莫鲁瓦率领代表团访问中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党国际的关系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在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新旧格局转换、原有的政党格局被打破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工作非但没有萎缩,反而获得新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的朋友越来越多,党的对外交往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90年代的外交成就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新型政党外交思想的实践已全面走向成熟,并为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实践的制度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制度化阶段

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发展原有党际关系的基础上,围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这一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核心使命,不断拓宽政党外交的交流领域,加强务实性,在保持政党外交灵活性的同时,不断探索政党外交的制度化建设,党的对外交往工作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2000年和2002年,中国共产党分别参加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并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为中国共产党开展政党多边外交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在此基础上,2004年,中国共产党主办了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有多达80多个亚洲政党参加。这次会议把中国共产党政党多边外交实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在与国外政党交往的方式、形式和制度等方面不断进行新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适合双方特点、能够取得实效的交往制度。与越南、老挝、日本等周边国家政党,欧洲一些国家主要政党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建立了定期交流制度。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理念,党的对外交往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与影响上升,世界更加关注中国与中国共产党。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党的对外交往工作与时俱进,出现了许多新的可喜变化:党的对外交往工作高层次交往、战略性沟通、预防性外交、前瞻性调研、基础性工作的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明显,不断深化与各国各类政党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拓展与政党国际组织的联系,开创出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新局面。

党的对外交往工作的战略与综合影响力显著增强,从国家总体外交中找准切入点,党的对外交往格局进一步形成,同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交往全面深入,同周边国家政党关系更加巩固,同发展中国家政党交往进一步开拓,同发达国家的党际关系不断深化,与国际和地区性政党的交往进一步拓展,政党多边活动更加活跃,同大国大党机制化交流成为政党外交的亮点,中美、中日、中俄、中印、中欧、中英等政党对话机制先后展开。目前,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政党、政治组织保持着不同形式的交往和联系,政党外交制度化已初步形成。

发挥政党外交的特色与优势,推动党的外交事业不断发展

政党外交既有政府外交的共通性,又有自己的独特性与优势。中国特色政党外交要在突出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推动党的外交事业不断发展。

发挥突出战略思维交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大国都在调整内外战略,各国主流政党及政要是各国战略调整的主导者。政党外交较少参与具体的外交事务,而着重在于同各国主流政党及政要交流有关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和大国集团内外战略调整的主要目标及思路,研究各主要大国特别是西方国家和新兴大国的现实政治文化语境的特点与变化。

发挥着重于做人的工作的作用。政党交流时,一直把做人的工作放在第一位。政党外交由于形式多样,不必过分拘泥于一般外交礼仪,可以持续不断和长期地做政党、政府、议会、各社会团体的领导人和各阶层人士的工作,深入交流思想。既做执政党领导人,又做在野党领导人的工作。既同老朋友保持交往联系,又要着重做年青一代领导人的工作。

发挥“第二管道”的作用。党的对外交往工作在推动一些国际热点问题和双边关系中的难点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独特作用。我国同主要大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起起伏伏是一种正常现象,因此加强沟通、增加互信十分重要。政党外交要发挥预防性外交和“第二管道”的作用。特别是双边关系发生困难时,及时疏通“第二管道”可以起到特殊的作用。化解双边关系中一些消极因素,促进国家关系向正常健康方向发展。

发挥注入经济因素的作用。在政党交往中注入经济因素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配合经济外交,党的对外交往工作着重同外国政党交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政党外交,特别是近年来高层交往,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共谋发展之策是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通过党际交往渠道为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对外经贸合作牵线搭桥,也是近年来党的对外工作的一个着重点。

发挥党中央国际问题参谋和助手作用。政党外交工作要发挥作为国际问题智库的作用。从政党外交角度出发的调研工作的优势在于,既有中央的方针政策,又有独特的分析与思考,提出对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的综合性看法。还可以对外国社会结构变化,政党政治变化和国际思潮进行深入研究。用宽广的世界眼光,科学判断国际形势,为中央决策提供信息和建议,是党的对外交往工作的重要职责。

回顾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工作90多年历史,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把握世界发展脉搏,顺应人类进步潮流的卓越品格,显示出中国共产党面向未来、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将永远站在时代前列。2011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在纪念党的对外交往工作90年暨中联部建部60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党的对外交往工作要“努力成为促进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展示党的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窗口,成为党员领导干部观察和研究世界的重要平台,成为借鉴国外经验、为中央决策服务的重要渠道”。衡量一个有生命力的政党对内执政与对外交往能力的真正尺度是其职能的适应性,并根据变化的形势具有变革、发展和应对内外挑战的能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对外交往工作将乘风破浪,奋勇前进,为党的事业和国家总体外交的发展,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猜你喜欢
政党外交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