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林森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生成维度

2012-08-15 00:45李俊斌
党史文苑 2012年12期
关键词:林森同志干部

李俊斌

(中共达州市委党校 四川达州 635000)

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褒奖。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指出:李林森同志是新时期基层组织部长的优秀代表,是组工干部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楷模,是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范。中组部追授李林森为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李林森同志是一位公正廉明、无私奉献,愿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基层组织部长。李源潮同志先后19次就学习宣传李林森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解读李林森精神的内涵,剖析李林森精神的成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李林森精神的基本内涵解读

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李林森同志身患绝症,仍然矢志不渝地奋力拼搏于工作岗位,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靠的就是理想信念的支撑和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李林森始终保持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红军精神,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把忠诚作为一种职守、把服务作为一种责任、把事业作为一种最高追求,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直至燃尽最后的生命之火。理想信念不是空洞无物的说教,而是将一种昂扬的精神状态内化为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实践行动,体现在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李林森在担任组织部长期间,以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党性的真谛要义,展现了党员干部的时代风采,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多次被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心系群众、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李林森同志心中存在着自己来自于人民群众、自己是人民群众中普通一员的情结。他认为: “为人民服务的党才是共产党!做党的干部,就要时刻关心群众的冷暖。”李林森牢记为民宗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做好事,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这使他生前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戴,走后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怀念,这既是一种肯定,又是一种回报。这种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也是李林森 “坚持执政为民、永做人民公仆”的动力源泉。

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的职业操守。李林森同志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知人善任,确立了 “重品行、重实干、重基层、重公认”的用人导向,追求着他在干部选任工作上的 “完美标准”: “上的干部要让群众佩服,交流的干部要让社会信服,下的干部要让本人心服”,做到了 “客观评价干部、公正对待干部、合理使用干部”,不让埋头苦干者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充分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李林森在组织部会议上指出: “组织部是一个渡人的梯子,选人用人是党委的最大形象,关乎事业成败和群众是否真正满意。我们一定要鲜明市委用人导向,乐为 ‘基石’,善当 ‘伯乐’,做好参谋,把好选人用人关。”李林森担任组织部长后,坚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并对组工干部鲜明提出 “把忠诚作为一种职守、把服务作为一种责任、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把创新作为一种求索、把清苦作为一种财富、把形象作为一种生命”,奋力打造党委满意、人民满意的 “模范部门”和 “过硬队伍”,为不断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提供了坚强保障。

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李林森同志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群众的工作业绩。 “小县也要争一流,穷县更需大作为” “基层党建必须创新出彩出色” “要让党建之树在红色老区开花结果”……这些思想展现了他改革创新的勇气和魄力。特别是在他担任组织部长以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了组织工作诸多难题。创造性地探索推行 “四评村官”开展村级换届,有效解决了村两委换届中出现的拉票贿选和家族势力干扰问题,被四川省委组织部评为2008年度 “全省组织工作创新奖”,并得到李源潮等领导同志批示肯定,要求在全国广泛推广;推行村企联建党组织,开展 “五议”社区党组织班子活动,建立 “干部不良操行档案”,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组织实施 “千名大学生进万源”工程,缓解了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窘境,其经验被四川省委组织部在全省宣传推广;把 “抗洪抢险作为创先争优最直接的实践”,并成功推出了赵汝南、曹先佑、李寿东等全国先进典型,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新闻媒体予以重点宣传推介。

从严律己、清正廉洁的优秀品德。李林森同志始终恪守政治责任,在贫寒中坚守清正廉洁底线,保持着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李林森曾说: “我这个组织部长不是给个人当的,是给党当的,是给老百姓当的!”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无论职务如何变化,环境如何变迁,他始终保持对名的超然、对利的淡然、对权力的敬畏,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从不用手中的权力徇私情、谋私利。李林森常说: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当多大官、挣多少钱,要看自己有多少提升,为别人做多少有用的事。”这种思想坚定了他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的人生信念。在五宝镇任职,去的时候带上一个装衣被的布包和一个装书的纸箱,走的时候带上的还是这两样东西;担任组织部长,没有利用权力为亲戚安排工作和职位,更没有利用权力捞钱;把送钱送物的干部拒之门外,在自己病重靠借钱治疗的时候也不收受他人钱财。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体会李林森廉洁从政的道德情操。

二、李林森精神的生成维度诠释

李林森精神生成于 “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权为民所用,就是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人民、造福人民。我国宪法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权力授权于人民,就必须服务于人民,这是国家政权合法性的基础。李林森同志确立了正确的权力观,摆正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坚持秉公用权、依法用权与为民用权相统一,反对只讲感情、不讲原则,只讲关系、不讲党性等不良倾向,杜绝官场 “跑、买、要”等不正之风,严肃人才选用制度,切实做到了敢用、善用干部,敢管、善管干部。李林森同志注重强化权力自律意识,自觉加强党性锤炼和为政道德修养,常修为官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严格要求自己及家人,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徇私情、谋私利,真正做到了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秉持 “从严律己、清正廉洁”的道德情操,追求 “光明磊落、俯仰无愧”的精神境界,树立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崇高形象。

李林森精神生成于 “情为民所系”的群众观。情为民所系,就是坚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决不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共产党人应始终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高兴、拥护和支持作为党制定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在 “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李林森同志始终保持 “先人民之忧而忧,后人民之乐而乐”的淳朴真挚的爱民情感,带着感恩人民之心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衷心爱戴。李林森同志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真正体现了对群众的感情和责任。这种情系群众、一心为民的优良作风,使他树立起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成为人民群众心中一座永不褪色的丰碑。

李林森精神生成于“利为民所谋”的利益观。利为民所谋,就是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不贪图安逸、与民争利。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P82任何执政党只要背离了人民利益,就会走向人民的对立面。因此,为人民谋利益,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毛泽东在 《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共产党人的利益观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2]P1094-1095在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中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3]P1128执政党应始终把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李林森同志牢记党中央关于 “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谆谆嘱咐,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特别是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真正做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人民。

“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历史雄辩地表明,任何政党及政权的前途命运,都最终取决于民心向背。李林森同志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执政理念,模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充分诠释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和执著追求。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林森同志干部
林森:现实,充满文学张力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OVER THE RAINBOW
一路踽踽独行
一路踽踽独行
严良堃同志逝世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