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变革之原因

2012-08-15 00:46郑朝彬
黑龙江史志 2012年17期
关键词:春秋战国变法生产力

郑朝彬

(安顺学院 贵州 安顺 561000)

引言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前夕,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在这五百五十多年间,我国社会的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上,奴隶制度日趋崩溃瓦解,封建制度日趋形成并最终确立;思想文化上,各种学术流派纷纷登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经济上,奴隶制经济日益分崩离析,封建制经济逐渐壮大并最终取代奴隶制经济……在所有这些变化中,以社会经济的变革最为突出,也最为彻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土地制度上,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主土地国有制逐渐瓦解,以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日渐形成并最终确立;在生产方式方面,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奴隶制生产方式已日趋以农民和自耕农劳动为基础的封建制生产方式所取代;社会经济制度上,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正在瓦解,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日益形成;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赋役制度亦发生了重大变革。对于社会经济发生如此重大变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根本性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根本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这主要表现在铁家具的使用上。据《国语·齐语》记载,齐相管仲曾向齐桓公建议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斸,试诸壤土。”[1]1[12]6这里的恶金是指铁。另外,据考古资料表明,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产生于春秋时代,其中包括铸造铁农具。如1986年在陕西凤翔秦公大墓及其陵园中,发掘出土了十多种春秋中期的铁锸、铁铲等农具,其质地十分精良,似为生铁铸造。到战国时代,铁农具已大大普及。考古发掘资料证明,在北及辽宁,南到广东,自至山东,西抵四川的辽阔地区,都有战国铁农具的出现,其中还有铁犁的出现。铁农具的使用和普及是农业生产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特别是铁犁的出现,更是我国农具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技术革新。这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力发展。同时,牛耕的推广,也是当时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又一重要表现。《国语·晋语九》记载:“夫范、中行氏……今其子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1]278,这是春秋时期使用牛耕的确凿记录。山西浑源出土的铜牺尊和侯马出土的残铁犁更加证明了当时的确存在牛耕。《管子·乘马》篇有“距国门以外,穷四境之内,丈夫二犁(指二头牛所拉之犁),童五尺一犁”[2]17的记载。在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传统农业社会,社会生产力就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力及其生产技术上。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改进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况且,当时的手工业生产技术也有巨大的进步:冶铁和铁器制造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春秋晚期楚墓内出土的钢剑实物便是明证;纺织技术、采矿技术等也有巨大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得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中的封建经济因素(在当时主要表现为公田的私有化及私田的增加)日渐增强,最后超过了奴隶制经济因素,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

二、经济思想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变革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思想的极大活跃和经济思想的巨大发展是当时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重要原因。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各种思想最活跃、最辉煌的时代。当时,由于社会的巨大变革,各阶级、阶层人士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各种学术思想流派纷呈,各种社会思想交融、汇合。

同时,在这个时代,作为社会思想之一大方面的经济思想亦有了重大发展。当时出现的各个学术思想流派都有自己的经济思想和主张。管仲提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2]67的四民分业论,反应了当时人们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农、工、商业的重视。各学派思想家都关心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各自的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方案。法家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商君书·壹言》说:“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3]商鞅提倡重农以发展经济,使国富,使兵强。《韩非子·五蠹》篇也说:“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4]他们认为富国是强兵的基础,而重农则是富国的根本途径。法家在确立个体农民土地财产私有权的基础上,以赏罚作为督劝人民生产的手段,开辟土地,垦荒聚粟以实仓府、蓄货积,从而达到富国的目的。儒家则反对法家富国强兵、严刑峻法的思想,提出了仁政思想。孟子认为“制民之产”“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勿夺其时”[5]58-67,以保证人民的最低生活需要和农时,再加强教育,以求得民富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均衡。道家则倡导“无为而治”,让百姓休养生息,自由发展社会经济。老子主张“无为”、“我无事则民自富”[6]。

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思想的发展是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变动所引起的。然而经济思想的发展却又反过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变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如在秦国,秦国利用法家思想进行变法,从而使封建制经济及其生产方式在秦国得以确立,使社会经济的变革最终发展到了质变的程度。形成了社会经济的最大变革。

三、商业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分解作用

商业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分解作用是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另一重要原因。春秋战国时代,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商业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交换产品,使得这一时期的商业贸易亦有了巨大发展。春秋时期,随着“工商食官”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商业不再由官府控制,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小商人,各诸侯国之间常有商贾往来,从事商业贸易。如越国人范蠡弃官从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7]3[12]57,时人称之为陶朱公,后人尊之为商人之祖师。孔子弟子子贡经商与齐、鲁之间,“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7]3[12]58。战国时,商业更进一步发展,不仅农民可“以粟易械器”,手工业者“以械器易粟”[5]37[12]。而且统治阶级所享用的奢侈品,大多也由市场交换而来。据《荀子·王制》[8]记载,北方的“走马”、“吠犬”,南方的“羽翮、齿革、曾青、丹干”,东方的“紫紶鱼盐”,西方的“皮革、文旄”等特产,都得到了广泛的交流。一批声名煊赫的大商人在各国产生,楚国鄂君启、魏国白圭、赵国吕不韦等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商人。

商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繁荣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它对社会经济又具有极强的分解作用。在一种社会经济的形成之初,商业的发展巩固了这种社会经济的基础,壮大了它的力量,并促进它迅速发展。但是后期尤其是在其崩溃瓦解阶段,商业经济所扶植壮大的新的社会经济力量,成为旧的社会经济(或称之为正在崩溃中的社会经济)的天敌。同时,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商业的发展分化了农业劳动力,使许多农业劳动力弃农从商,并产生大量流动人口,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户籍的管理,这更加剧了旧的经济秩序的瓦解。封建统治正是由于认识到了这一点,才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韩非也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故他在《五蠹》篇中将商人列为社会五大“蛀虫”之一。春秋战国时代正是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制经济形成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商业的发展正好加剧了土地私有化进程,形成了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壮大了封建经济力量,使之得以和奴隶制经济相抗衡并最终取代奴隶制经济。而这一变化恰恰是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重大变革之实质。

四、各诸侯国的变法加速和巩固了社会经济变革

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变法改革是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又一重要原因。社会利益分配调整的两种有效手段是变法改革和武装革命。相比较而言。我倒比较推崇变法改革,它以较为平和的手段实现了对社会利益分配的重大调整,使生产关系迅速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武装革命虽然对社会利益分配的调整更为深刻彻底,然而一场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创伤、对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是难以估量的。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陈腐的奴隶制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生产力,新兴的日益壮大的地主阶级也日益要求对社会利益分配进行调整。于是主要各诸侯国都实行变法改革,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等等。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成功。秦孝公元年商鞅入秦后,不久开始进行变法,数年间,秦国一跃而成为当时最强的诸侯国,并使封建制生产关系在秦国确立。虽然当时各国的变法基本都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巨大变革而引起的。但是,各国的变法却使正在形成的封建生产关系日益壮大,最终取代了奴隶制生产关系,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变革向纵深发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使封建制生产关系在秦国得以确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根本性变化,从而实现了社会经济变革中的质的变化。而这一质的变化正是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巨大变革的最终归宿。

结语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其根本原因,经济思想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商业对社会经济的分解作用亦不容小觑,各诸侯国的变法改革更是功不可没。其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业的分解作用是客观原因,我们很难人为地加以控制。然而,经济思想和变法改革则反映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极大的反作用,这尤其应当值得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1]刘倩,鲁竹.国语正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2][春秋]管仲.管子[M]《.四部备要》第52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

[3][战国]商鞅.商君书[M]《.四部备要》第52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21.

[4][战国]韩非.韩非子[M]《.四部备要》第52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133-136.

[5][清]焦循.孟子正义[M].全二册,沈文倬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6][春秋]李耳.老子[M]《.四部备要》第5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20-21.

[7][西汉]司马迁.史记[M].全十册,北京:中华书局,1959.

[8][战国]荀况.荀子[M]《.四部备要》第52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39-44.

猜你喜欢
春秋战国变法生产力
学富五车
徙木立信
春秋战国时期西戎墓葬葬俗初探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措施
萌芽期|春秋战国
基桩检测中的静载试验法与高应变法的应用探讨
徙木立信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
历史喵第二部
反复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