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机关干部下基层推进党的建设

2012-08-15 00:51中共沁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培安
支部建设 2012年28期
关键词:下基层全县机关

■中共沁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李培安

以机关干部下基层推进党的建设

■中共沁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李培安

“党的建设方面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敢于直面问题,对党建工作作了强调。作为县一级组织部,怎么样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怎么样加强党建工作,怎么样找到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有效解决,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呢?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沁水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随着深化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城乡差距的不断增大,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对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形成了新的挑战。

在新一轮经济大潮中,一些农村党组织在带富能力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沁水是一个煤炭资源大县,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村凭借着煤炭资源优势,开办村办煤矿,村级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但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整合,村办小煤矿不是被兼并,就是被关停,“黑转绿”、“地下转地上”的经济转型问题成为村级党组织领导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转型、如何跨越呢?人才匮乏、资金缺乏、基础设施薄弱等成为农村经济这个“木桶”的“短板”。除此之外,“无煤村”的村级党组织在推进发展中同样也面临着这些难题。在调查中,许多群众对党组织的要求是“进一步提高带富能力”,而党组织负责人的回答是“现在农村一无资金,二无人才,三无项目,发展很困难”,他们希望政府能予以扶持,县里各机关单位能伸出援手,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能深入了解农村实情,真正了解和帮助解决农村发展面临的困难,给农村以有效的帮助。

机关单位党组织“就机关党建抓机关党建”的现象比较普遍,开展党建工作的动力不足。一些机关单位党组织和党员本位思想严重,主动联系基层的意识欠缺,在开展党建工作中动力不足,方向上显得“茫然失措”,行动上往往“苍白无力”。县委对全县机关进行调研后发现,个别机关党员职工宗旨意识不强,群众意识淡漠,在业务工作中存在“吃、拿、卡、要”现象,严重伤害了群众感情;部分机关“关起门来搞业务”,业务工作与群众实际需求脱节,工作得不到群众认可;机关与农村、机关党员与农民群众的联系不紧密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情况都导致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力提升困难,机关党员的工作激情得不到充分调动。

面对这些问题,沁水县县委结合省委部署的下乡住村工作,经过深入调研农村实情、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班子集体酝酿和反复研究等环节,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下基层、变作风、入民心、惠民生”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方案》,其中心内容为“三包三带三促进”。

“三包”,即县级领导包乡(镇)、县乡(镇)干部包村、村级干部包户,让全县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责任田”,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

“三带”,即领导干部带头、党员带头、技术骨干带头,让全县党员干部在农村这片土地上大展身手,激发他们的带头意识。

“三促进”,即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社会稳定、促进转型跨越,让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有方向、争有目标、干有动力。

为确保此项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沁水县同时采取“六项措施”。

一是编写指导手册。围绕县处级领导包乡镇、科级干部包村、村级干部包户应做工作,制订了便于操作的工作方案,让每名下乡住村干部对照指导手册就能开展相应的活动。

二是编印惠民政策。将近年来中央出台的1号文件、县里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编印成册,让下乡住村干部熟悉掌握。

三是建立专家团队。将全县粮食种植、蔬菜、畜牧、果树、林业、蚕桑、园艺、水利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姓名、专业、联系电话、工作单位编印成册,发放到每名干部和群众手中,请他们解疑释惑,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帮助搞好农业生产工作。

四是翻印涉农的法律法规知识。将与农村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翻印下发,以便下乡住村干部熟悉掌握农村工作的法律法规知识,协助村里做好矛盾纠纷化解排查工作。

五是发放工作日志。为每名下乡住村干部发放一本下乡住村工作日志,方便下乡住村干部记录所包乡镇、所包村、所包户基本情况和遇到的难题,便于协调解决。

六是开展督查指导。抽调一批党性强、业务熟、负责任的党员同志组成督查指导组,不定时、不定期抽查干部下乡住村情况。

活动开展以来,全县705名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包贫困户705户,100余个单位包贫困村100余个,36个工矿企业结对帮扶36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和贫困村,13000余名党员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活动中,结合春耕、夏收、抗旱、防汛等工作,县委办给困难群众送去化肥、农药;县委组织部为所包村捐款、修路、植树;县农委免费为农民群众测土配(施肥)方,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和农资产品;县卫生局成立爱心医疗服务队,为农民群众开展免费义诊并送上药品;县司法局组织公证、律师、法律服务等工作人员为农民群众开展法制服务;县水利局组织党员下乡开展抗旱、防汛服务,全县各机关单位党组织纷纷帮助所包村制订发展规划,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服务,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己之长,补农村之短。

“下基层、变作风、入民心、惠民生”活动以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科学属性,在实践中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农村发展的迫切问题解决了。帮扶单位党组织把解决受帮扶村的重点、热点问题作为自身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内容,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通过结对帮扶,全县238个行政村全部制订了高质量的村级发展五年规划。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帮扶单位党组织深入所包村,送政策、送文化、送技术、送物资、送服务、送温暖,提供帮扶资金300余万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6000余个。这些努力,使得大量的机关资源流向农村,解了农村发展的燃眉之急,为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外部动力。

机关党员干部作风转变了。通过“下基层、变作风、入民心、惠民生”活动这个载体,全县机关单位和农村的党员在农村这个干事创业的舞台上结对子、交朋友,携手合作,沟通了思想,统一了认识。活动期间,广大机关党员干部长期吃住在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一线,听到了平时听不到的意见和建议,看到了农村的艰苦和农村干部的干劲,思想受到了触动,党性得到了锻炼,宗旨意识普遍增强,工作作风有了较大转变,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上,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农民群众普遍反映,机关党员服务态度好了,工作务实了。而机关党员则普遍认为,下基层活动对自己是一种锻炼和促进,通过下基层,自己找到了实现党员价值的舞台,提高了党性修养和工作质量。

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战斗力普遍增强了。活动中,各机关单位党组织结合县委中心工作,针对农村所需、农民所盼,对业务工作进行改进,“党员承诺践诺评诺”、“窗口党员三亮三岗五创”、“多功能窗口”、“一站式服务”、“党员示范区”、“党员先锋岗”等新办法的运用,提高了机关的服务能力,也提升了机关党员的整体素质。而农村党组织则在这次活动中,实施了“实职党员一诺三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我是党员我争先”、“我为家乡做贡献”等创新举措,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带富能力明显提升,全县农村党组织差变好、好变优,实现了一次整体的晋位升级,农村党员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党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更高了。

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开展好这一活动,以“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的生动实践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双升级,以党建工作的优异成绩作为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果,向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献礼!

猜你喜欢
下基层全县机关
“万名文艺家下基层”走进弋阳
健全党建引领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机关制造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下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