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汾河岸畔唱响神州大地的战歌
——《游击队歌》诞生始末

2012-08-15 00:51张国富
支部建设 2012年28期
关键词:贺绿汀游击战争临汾

■张国富

从汾河岸畔唱响神州大地的战歌
——《游击队歌》诞生始末

■张国富

在那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时期,伴随着敌后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激励人民群众投身抗战的优秀音乐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而脍炙人口的《游击队歌》作为中华民族的战斗号角,从汾河岸畔唱响神州大地,鼓舞着八路军将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掀起了抗日救国的高潮。著名音乐家贺绿汀与马彦祥、塞克、聂绀弩、崔嵬、欧阳山尊、刘白羽、宋之的等一批著名艺术家组成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一队,由上海出发,奔赴华北抗日前线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他们一边宣传,一边行进,先后途经沪宁、陇海和同蒲铁路,于1937年秋冬之际抵达山西临汾,来到临汾城郊汾河西岸刘村镇的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处长彭雪枫亲自接待了演剧队,向他们介绍了八路军抗战的情况,组织他们聆听抗日报告,参加政治学习,还送给他们一些有关开展游击战争的资料,并安排他们深入部队和城乡进行文艺演出等宣传活动。

此时,除太原以南地区外,华北全境已沦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在华北抗日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对抗业已结束,以共产党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逐渐转入主要地位。是年,日军调集了5个师团和1个飞行团的重兵围攻晋南,欲在占领晋南以后,实现其“西渡黄河,进犯西北;南出潼关,控制中原;东越太行,策应华东”的战略构想。战争态势的变化,把晋南重镇临汾推向了抗战的第一线,使它成为华北的抗战中心和热点区域。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和中共山西省委相继移驻临汾,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山西省政府和绥靖公署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群众组织山西省牺盟总会也先后转移到这里,周恩来、刘少奇和朱德等立足临汾地区领导和指挥华北抗战。这一阶段,实际上形成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陕北延安,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和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在山西临汾的抗战领导体系和指挥格局。丁玲率西北战地服务团从延安长途跋涉来到临汾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李公朴、沈钧儒、沙千里、江隆基等著名学者和爱国人士,以及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爱国青年学生等近万人汇聚临汾,积极从事抗日工作。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在临汾提出“坚持山西抗战,誓死不过黄河”的战斗口号。抗日的标语铺天盖地,各文艺宣传团体深入城乡、部队、机关、厂矿、学校和大街小巷,进行多种形式的抗日宣传。一时间,临汾一带的抗日宣传活动和抗日斗争开展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

目睹临汾人民的抗日怒潮,特别是八路军和游击队机智灵活地开展游击战争接连获胜,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一队的艺术家们深受感动。火热的抗日斗争,震动着他们极为敏感的神经,焕发出他们特有的饱满的爱国激情。

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深入开展山地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部署,八路军一一五师各部奉命翻山越岭,深入到吕梁山脉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听到这一消息,上海演剧队的艺术家们又一次被八路军英勇无畏的抗日决心所感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八路军学兵大队,贺绿汀等在听了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处长彭雪枫关于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战术的讲课后,心潮澎湃。他们彻夜难眠,积极酝酿着要创作一首歌曲,以鼓舞将士奋勇杀敌。贺绿汀、塞克、丁里和崔巍四个人聚集在老乡家一间放煤的屋子里,开始构思讨论,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凑起歌词,不一会就凑出了一个“雏形”。贺绿汀是其中唯一的作曲家,因此,歌词的修改定稿和谱曲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身上。满怀激情的贺绿汀连夜挑灯奋战,全神贯注地进行作词和谱曲工作,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刘白羽夜里几次醒来,都看到他聚精会神地口哼曲调,伏案疾书。一夜之间,贺绿汀便大功告成,挥毫谱写出了《游击队歌》。

第二天一早,熬了整整一夜的贺绿汀,没有丝毫的倦意,满腔热情地挥动双臂,向出早操的八路军学兵大队的学员们教唱起了《游击队歌》。这首歌好学易唱,铿锵有力,激昂向上,气魄豪迈,大家非常喜欢,很快就从刘村传唱开来。在洪洞县高公村八路军总部召开高级干部会议的时候,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一队在晚会上正式演出了《游击队歌》。当时没有乐器伴奏,也不是后来的四声部混合大合唱,由欧阳山尊吹着优美响亮的口哨充当伴奏,贺绿汀有力地挥舞双臂打着拍子,全体演剧队员随着拍子节奏尽情地齐声高唱。全曲的余音未了,现场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坐在观众席前排的朱德、彭德怀、任弼时、邓小平、左权、刘伯承、贺龙、徐向前等高级将领都面带笑容,用力鼓掌。更让贺绿汀高兴的是,演出刚结束,朱德总司令就走上前来紧紧握着他的手,赞扬这首歌写得非常好,战士们就需要这样振奋精神,鼓舞斗志的歌,并请求演剧队抓紧时间深入到部队去教唱《游击队歌》。

不久,贺绿汀一行专程前往洪洞县白石村八路军随营学校教唱。他先指挥演剧队员们演唱,台下的学员们都自发地跟着拍子的节奏唱了起来,很快大家就会唱了。演剧队还应邀深入八路军一一五师所辖部队,一个连队一个连队地教唱,有的部队还派人骑马奔跑数十公里来抄谱子,以便回部队教唱。战士们都特别喜欢《游击队歌》,手持谱子爱不释手,随时随地都能唱起来,部队驻地歌声嘹亮,口号震天,一派生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德总司令对这首歌曲异常喜爱,为了翻阅方便,他亲自将歌词工工整整地抄写在自己随身带的一个小本子上,一有空闲,就拿出小本子,戴上老花镜,像一个痴情的歌迷一样动情地反复吟唱,自励自勉,抒发情怀,陶醉其中。

在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的八路军将士踏上征途之时,文艺工作者和当地群众提前列队站在凛冽的寒风中夹道欢送,与行进中的部队慷慨激昂地共同合唱《游击队歌》,军民同受鼓舞,精神抖擞地投入抗日斗争中。这首充满爱国激情和战斗情怀的歌曲,寄托了人民群众收复大好河山的强烈愿望和必胜信念,反映了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游击队歌》像战斗号角,激励着抗日军民勇往直前。

从此,贺绿汀用爱国深情和心血智慧铸成的《游击队歌》,迅速从汾河岸畔的刘村,传唱到吕梁、太岳和太行山;唱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响彻了敌后各抗日战场。它是战斗意志的锤炼,是爱国豪情的升华,是人民音乐艺术家奉送给前线抗日将士和游击健儿的精神食粮和思想武器,凝聚着同仇敌忾,反抗侵略的民族情结,极富战斗气息,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最强音。《游击队歌》是中国当代战斗音乐和红色歌曲花园中,一朵折射和生发无穷艺术魅力的奇葩,俨然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支柱,激励华夏儿女不懈奋斗的强大思想武器。

猜你喜欢
贺绿汀游击战争临汾
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855周年论文评选揭晓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临汾清廉地图
豌豆贩卖机
歌剧《贺绿汀》剧照
临汾奇石文化博物馆
东北抗日联军遭遇重大挫折的客观性分析
贺绿汀民族音乐教育思想对现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刘少奇抗日游击战争思想述论
临汾奇石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