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田野是这样的广阔
——读《行走在历史的田野》有感

2012-08-15 00:51熊盛德
支部建设 2012年28期
关键词:新闻史文汇报刊

熊盛德

历史的田野是这样的广阔
——读《行走在历史的田野》有感

熊盛德

作为一个喜爱历史读物,特别是党史书刊的热心读者,在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里,笔者有幸得到了山西《党史文汇》主编钟启元同志新近出版的一本36万字的新书《行走在历史的田野》,立即心满意足地阅读起来,书中有选择地汇集了她此前在山西大学“中国新闻史”教学和编辑部工作二十多年中写下的部分人物专访和研究文章。于是我在一个学者型优秀期刊主编笔下的广阔历史田野上看“人物星空”,灿烂耀眼;品“史林折枝”,芳香扑鼻;读“编辑思绪”,更是韵味无穷。我早已忘了自己是在读史、读论,还是在读诗,不几天便读完了第一遍。然而合上书本,看着那以绿色天地间的羽状蒲公英花絮为题图,朴素而很有启示意义的封面,我不禁又有重点地看了第二遍,并有了以下读书笔记。

“史林折枝”十二篇文章中的《以诗证史——浅谈井冈山时期毛泽东诗词的史诗性》,描述了1927年秋至1934年秋七年间,毛泽东创作的《西江月·秋收起义》等十一首词,记录革命征程,抒发人生豪迈,使我们深感这确是一组“马背”诗人毛泽东记录时代风云和革命征程的“特殊形式的历史文献”,它无疑具有艺术欣赏与证史辨史的双重价值。而《一位革命家的新闻生涯——高君宇报刊活动和报刊政论》,则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高君宇,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革命理论家和报刊活动家。他所写下的几十篇颇有见地的报刊政论,不仅以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阐述了革命的客观必然性和建立革命政党的必要性,而且密切联系斗争实际,围绕反帝反封建军阀的中心工作,对统一战线进行了科学论述。高君宇的文章充满激情,语言尖锐泼辣、明快流畅,发展了我国的报刊政论文体,为我国现代革命史和新闻史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编辑思绪”的十一篇文章,都围绕着《党史文汇》的办刊实践与思考,写出了作者和编辑部团队的办刊理念和心路历程。他们“为了更鲜明地宣传与捍卫党的历史”,多问一个“生存,为了什么?”用“忠诚与创新”,不断总结“党史期刊的宣传艺术”,不断从“从旧史料里掘出活水”,“用革命历史铸就民族之魂”。同时,文章也提到了他们“跨世纪的心愿”:用执着的信念,熔铸社会主义的文艺大厦,用辛勤的汗水,奉献党史宣传的精神食粮,从而更坚定地在全党全国人民心中树立一个观念,“有一些记忆不能忘却”。因为“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要挺直脊梁,传承血脉,铸造灵魂,更需要克服健忘,加强记忆”。以这样的思想精神编辑出的《党史文汇》,怎会不受到千千万万读者的欢迎呢?

全书最令我心情激动,也最使我充满力量的,要属“人物星空”里的三十篇文章。其中的三篇,对我的教育特别大,在我的记忆中也尤为深刻。

作者作为曾经的插队知识青年,于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后有幸成为山西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子,1982年毕业后又曾留校执教“中国新闻史”,任岁月流逝,工作几经变换,可作者对母校总有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对那些学术造诣高深、艺术成就博大和品性德行良好的老前辈,更是有着深深的敬仰之情。因而在对恩师姚奠中“学者风范、赤子情怀”的感人记述中,无论是从材料的选取,还是大情小事的穿插,直至主题的揭示,都格外地得心应手。文章从恩师姚奠中先生爱国精神的传承入手,一直写到其精湛的个人才艺。文章的结尾引用山西大学傅如一教授对太原晋祠难老泉题的诗“淡泊襟怀见底清,也逢风雨也逢晴。不兴波浪兼天起,但养松柏接地荫”来比喻姚先生精深的学问、博大的胸怀、高尚的道德。文章的起承转合丝丝入扣,对姚老品格之伟大、精神之崇高的赞颂字字真情。

读着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些经历。我作为一个生长在旧社会,年幼便失去父母的孤儿,念念不忘党和政府,送我上学校读书,直至1965年大学毕业参加大三线建设后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经历。我对党的领导和为新中国而献身的英烈,永远怀着一颗感恩之心。

作者对新中国革命文学的先行者贺敬之的访谈,把我带到了那个年代,回顾了那段历史。贺老,这位曾经写过《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声歌唱》、《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和《八一之歌》等等火热、深情而又荡气回肠的好诗的老诗人,曾经给了我这样的中文系学子和新中国几代人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和鼓舞人心的信仰!他的诗为劳动人民而歌,为革命时代而歌。以他为主、他和丁毅一起创作的新歌剧《白毛女》,阐述了一个“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故事。它以其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焕发出的美学光彩,征服了所有的观众,极大地激发了部队官兵、人民群众的觉悟和反抗力量,发挥了宣传革命、教育人民的重要作用。

通读全书,作者在人物访谈中不仅对访谈对象激励人心的经历有生动的叙述,对事关人心向背、贬损崇高的言论更敢于旗帜鲜明地直言以对,在一些不良言论过于自由的今天,实在难得。

历史的田野是这样的广阔,更是这样的多姿多彩。感谢作者把二十多年来在教学和《党史文汇》办刊工作中发表过的美文结集成书,让我这样的党史爱好者能随之行走在历史的田野上,享受历史与现实所给予我们的丰厚馈赠,实在爱不释手。

猜你喜欢
新闻史文汇报刊
百强报刊
如何提高《外国新闻史》课程教学的吸引力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党建文汇》: 一本好看实用的党刊
试论新闻史研究方法的批判与范式建构
再论新闻史的哲学意蕴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著名作家张贤亮病逝
新闻史教学如何贴近时代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