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2-08-15 00:54范乐乐钟广安
科技视界 2012年29期
关键词:创新型创造性建构

范乐乐 钟 华 钟广安

(河池学院数学系 广西 宜州 546300)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教育者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研究课题。审视传统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虽然有着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目的、刻苦学习的精神、基础知识扎实等优点,但在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它的教学模式表现为以教为主,由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单向传输给学生。这种教育模式重视知识的传授,使受教育者被动地、僵化地接受知识,极大地遏制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创新教育在继承传统教育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了旧的教育模式,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力做起。

1 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

学校教育离不开课堂教学,它依然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如果脱离了课堂教学而片面地强调开展创新教育,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要实施创新教育,关键在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1.1 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目标重视从创新意识、思维等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意识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和意识;创新思维包括积极的思维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灵感等;创造技能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包括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强烈的创新欲望和激情等。

教学内容重在解决问题。创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尽量让所有的教学内容问题化,让学生的思维在思索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活跃。这样,既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又获得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重在加强实践。创新素质的培养都源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与现实需要,进行创新型教学必须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在课堂中,应为学生提供实践性的情境,适当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机会。

1.2 教学模式的实施

初步构建以“确定目标─质疑问难─自主学习─主动建构─自我评价”为主体框架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确定学习目标。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直接将事先确定好的教学目标直接抛授给学生,而创新型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有选择、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和目的。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明确目标性,会成为促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形成疑点、难点。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没有留给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空间和余地,而创新型课堂教学则要求教师要善于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动手操作等方式,自己去寻找疑点,形成疑问。经过学生自主思考而形成的疑问,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下一步的自主学习铺平道路。

经历自主学习。这是创新型课堂教学中至为重要的一点,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氛围,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与他人争辩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受阻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巧妙引导,鼓励学生渡过思维难关。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学习,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才会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建构认知结构。皮亚杰所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教学过程应是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具有综合性、启发性、针对性的训练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立体型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通过主动建构来获取知识,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学会自我评价。传统课堂教学单纯以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为主体,并且以分数、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这种评价机制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参与作用,也使评价自身应具有的导向、激励和诊断作用未能很好地发挥。创新型课堂教学应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强化学生自我评价,可以使师生间、学生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交流时充分体会到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并学会自我调控,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这对学生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有益。

2 合理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思考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思维活动中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这三者的有机统一。选择是解开人类思维创造之谜的第一把钥匙,思维的突破不仅是为了使现存的体系危机四伏,而是为了导致新的思想大厦拔地而起,人的创造活动是受重新建构后的新思想体系指导。教师要切实做好的工作是“唤醒”学生创造热情,合理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故在教学上应大胆突破,在教与学观念上要有所更新。

2.1 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唯师为尊的思想和作法,师生之间不妨多探讨少命令,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今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准备了开启的钥匙。

2.2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任何思维,不认它多么抽象和理论,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面对问题不要急于求解,而要首先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也可能有创见性的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

2.3 精心选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对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一些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习题进行讲解。数学不必追求面面俱到,各种题型都让学生 “尝透”是不可能的,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理解能力获得提高,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挥创造条件。

2.4 引导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一种先不经逐步分析,严密推理与论证,而根据已有的知识迅速对问题的结论作出初步推测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浓缩性与高度跳跃性,它极易创造一种“冒险心理”和“满足感”,受学生所喜爱,因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的直觉思维,例如:在讲解习题时,可选择一些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题目,先让学生凭直觉猜测结论,然后依据逻辑思维给予证明。经过一次次的对比、总结,使学生的猜测一次比一次准确,使学生善于创新。

2.5 引导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要求学生从已知出发,合理想象,找出不同于惯常的思路,寻求变异的一种活动。教师应要求学生熟悉每一个基本概念、公理、定理等,让学生清楚它们各自的适用性,全面把握各个知识点,同时,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应适时地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使学生思路开阔

3 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年轻人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教师教学要善于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还要巧妙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

创造性思维是以创新为目标,必然要求思维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因此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想象力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 “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教师还应善于表扬激励。就学生的作业来讲,作业是学生认识上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作业中多种解题思路特别能反映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讲解作业时,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的新作,指出其新颖之处和思维闪光点,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发展创新思维。

4 小结

总体而言,在平时的潜移默化的教学之中,只要教师能结合发展新型教学,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大胆尝试,经过长期培训,必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性能力的人才。

[1]崔录.现代教育思想精粹[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

[2]布鲁纳.教育过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赵明,李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9(3):148-150.

[4]高明珠.浅议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猜你喜欢
创新型创造性建构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