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治疗内伤发热的机理及治疗腰痛的临床应用

2012-08-15 00:47刘利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16期
关键词:阴火益气汤升麻

刘利华

江苏省阜宁县施庄卫生院,江苏阜宁 224431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创“甘温除大热”之代表方剂。李东垣云:“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则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则不足,不足者补之。”“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内经》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士耳!今立补中益气汤。”其方由黄芪、党参、甘草、白术、当归、升麻、陈皮、柴胡组成。方中用药以甘温为主,具有甘温益气,升阳举陷,补中退热之效,故此称本方为“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

1 治疗内伤发热

1.1 内伤发热的机理

内伤发热是因脾胃气虚所致,临床表现常以内热、口渴、头痛或表虚自汗、心烦不安、四肢困倦、懒于言语,甚者无气以动,动则气高而喘,此证皆为饮食劳役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而致虚损发热。脾主四肢肌肉,脾病则阴火上冲则气高,喘而心烦,阴火者,元气之贼也。阴火炽盛则脾气虚,脾气虚则阳气不升而反陷于阴中,可表现出四肢困倦,懒于言语。脾胃属土,脾胃病则百病丛生,变生它证。正如李东垣曰“若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笔者在临床中治疗多例气虚发热和阳虚发热患者,疗效 满意,报道如下。

1.2 医案举例

例1:张某,男,27岁,2009年 3月29日就诊。主诉:发热伴手心出汗2个月。来诊时面色暗淡,身体消瘦,口唇无泽,双睑浮肿,发热口渴喜温饮,四肢倦怠,纳差、嗜卧,少气懒言,小便不利,大便自调,脉象缓大,舌质淡、苔薄白,自述有不食早餐的习惯,且常有夜班,平素易感冒,每次感冒迁延难愈。经胃镜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为内伤发热,证属中气不足,脾胃气虚。治法当健脾益气,甘温除热。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炙黄芪25 g、党参 15 g、炒白术 12 g、陈皮 6 g、当归 6 g、升麻5 g、柴胡 5 g、炙甘草10 g、生姜、红枣为引,每日 1剂,文火久煎,分3次温服,忌生冷、湿物,并嘱其每早进白米粥后服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服药7剂后,身热已除,精神好转,诸证大减。

例2:徐某,女,48岁,教师,2010年 4月 2日就诊。主诉:持续发热1个多月。体温38℃左右,伴心悸自汗,身倦畏寒,胸闷不适,纳少失眠,甚则多梦,多于疲劳后病情加重,舌淡、苔白,六脉俱虚。中医诊断:气虚发热,证属劳倦伤脾,运化失常,清阳之气不开,致使阴火上升。治法温阳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以起“甘温除热”的作用。首用黄芪 18 g、党参 15 g、白术12 g、升麻6 g、柴胡 6 g、陈皮 6 g、当归 15 g、炙甘草 5 g、肉桂 3 g,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5剂后复诊,畏寒明显减轻,心悸自汗,仍有低热,体温37.3℃,药已对症,效不更方,每日一剂,连服10 d后,低热已除,体温正常,诸症悉平。

按:升降失调为生病之病机,盖脾胃气机乃升降枢纽,通上连下,若脾气当升不升,致水合精微下流而使阴火上递,诸症由生。治宜升阳益气,令脾复健运,谷气上升,阴火伏藏,而诸症全消。

2 治疗腰痛

腰痛,一般有内伤和外伤之分。内伤多由肾虚所致,外伤腰痛中除腰部急性扭伤外,以慢性腰肌劳损最为多见。慢性腰肌劳损,属中医腰痛之范畴。常见腰痛时重时轻,反复发作,劳动后或气候寒凉、阴雨时加重,严重者可引起腰椎病变。疼痛每于下半夜为甚,酸疼沉重、转侧不利。治宜补腰肾、强筋骨、壮肌肉、祛风湿为主。补中益气汤以调补脾胃、升阳益气、治脾胃虚损为主。去升麻、柴胡加入杜仲、川断、牛膝、寄生四味可使此方调补脾胃之力下达于腰肾,黄芪、党参大益肺脾之气,白术培土燥湿,治“肾着”腰痛,甘草随补药则补而和之,陈皮理气,当归调血,合而能使劳损之腰肌强壮,加入杜仲、川断、牛膝、寄生四药,善补肝肾,健骨强筋,活血通经,通利关节。肾主骨,脾主四肢肌肉,诸药合用,使肾旺则骨盛,脾健则肌强,益气强肌,对慢性腰肌劳损,可收良效。

2.1 医案案例

李某,男,46岁,2009年12月28日就诊。主诉:腰部两侧酸痛,时轻时重半年,患者腰部酸疼,活动后明显减轻。每遇寒冷或阴雨天气腰痛即加重,严重时脊椎也拘挛麻木,须以手按摩腰肌或热敷方能起身。用活血通络之剂亦有短期效果,但仍反复发作,脉涩、舌淡、苔薄白。中医诊断:腰痛(脾肾两虚),西医诊断:慢性腰肌劳损。证因肌肉劳损伤于脾,风湿痹痛害于肾,故以上方治之,服药10剂后,腰痛大减,又服半月,适逢阴雨天气亦不腰痛。

综上所述,无论是治疗内伤气虚发热或是治疗其它杂症,总以脾胃气虚为主证,临床运用补中益气汤,权衡变通,自会使良方得心应手,获效非常。

猜你喜欢
阴火益气汤升麻
升麻的品种考证
“阴火”的概念史研究*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李杲阴火理论研究探析*
经典名方中升麻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升麻之思辨及临床应用❋
升麻蜜制工艺的优化
浅析“阴火”